“特色”的危机

来源 :现代校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需要特色、教育需要特色、学校需要特色,这早已成为共识,提倡“特色”正形成风气,追求“特色”正成为时尚。当教育不必遵循一种僵死的模式、不必信奉一种唯一正确的理论的时候,教育界的朋友们可以“吃自己饭,流自己汗,自己事情自己干”了,可以用自己的头脑来想问题了,这何等痛快!
  然而,当校长愈来愈像官员、愈来愈像商人成为教育界的特色的时候,“特色”也许正面临着危机。其实官员可以创造有特色的政绩,商人可以创造有特色的经济,而校长则应该以教育专家学者的智慧和胆识创造有特色的教育。大可不必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抛弃自己本来应该拥有的特色,以为摇摆身一变像了官员就有了魄力,以为改头换面像了商人就具备了开拓精神。当然开拓教育要有政治家的眼光甚至是手腕,发展教育要有钱要有经济后盾的支持,冰心老人曾担心地问:“将来没有了‘士’怎么办?”发展教育不一定非得以牺牲校长专家化、学者化的传统文化为前提。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教师,也是最早的“校长”,他的“有教无类”是官员校长、商人校长能做得到的吗?孔子以思想家的深刻,教育家的远见创造了中国最早的特色教育,也成就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并且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设想当年让商鞅这位变法的政治精英、陶朱公这位聚财能手代替孔子当“校长”,结果会如何我不敢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将不敢宣称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拥有过和拥有着独特的教育。
  当然,时代变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也要讲经济效益,也要竞争,而竞争则不能“那样文质彬彬、温良恭俭让”了,但也没有必要狠狠地发出“谁有钱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的宏论吧?我以为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校长首先应该向“前”看,而不是向“钱”看、向“权”看。
  当校长权力过大,监督机制基本失灵甚至仅是摆设成为“特色”的时候,教育的特色也许正面临着危机。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专横,就是绝对的腐败,就是绝对的用屁股想问题。教育早已不再是清水衙门,校长早已很难两袖清风,是不争的事实。且不说这权力过大的土壤会生长出多少腐败的毒草,单就缺少集体智慧的个人意志,会扼杀多少教职工神采飞扬的个J性?限制校长过大的权力,特色教育才有希望,像村民选举村委会主任一样,由教师投票选举校长如何?
  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校长的“特色”的时候,当某些校长依据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改造一切也成为“特色”的时候,教育的特色,就正面临着危机。“特色”沦为橡皮泥,可以随意捏成各种形状,正是“特色”的悲哀。自己心里想的与嘴里喊的分得清,于己有用的与对事业有益的分得清,自己实际干的与给上级看的分得清,政策和对策分得清。可称之为“四清”校长。“四清”校长会在美丽的具有特色的容器里装满糨糊,有特色没特色,只有天知道。
  仍然用毛主席早就批评过的八股腔来宣传新课改的“特色”,仍然用僵化的头脑来思考领会素质教育“特色”,仍然用教条主义的方法来实施创造教育的“特色”,于是没有特色就成了“特色”。这时“特色”就面临着危机。事物的千差万别决定了“特色”的独特性,世界的千变万化决定了“特色”的借鉴性和继承性。因此,务实就成了生长“特色”所必需的土壤。不分地点、不分时间、不辨条件一哄而上,众多东施一齐效颦,场面虽然壮观,规模虽然宏大,然而那里还有什么“特色”的影子!
  新课改决不是要求我们所有的校长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管理学校。你可能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制定了许多规则制度,但你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人”的身上了吗?你自己要充当什么样的人?你要造就什么样的人?你可能果断地摒弃了传统的僵化的管理方式,转而学到一种热热闹闹却空空洞洞、花里忽哨却基本无用的新套路、新八股。创建“特色”需要科学精神、需要领导艺术。
  只跟时髦风气,不跟时代精神的校长是庸人;只靠经验,没有创新的校长是匠人;扬长避短,独具个性的校长是明人;以人为本,使教师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的校长才是高人!
  只有“高人”,才会使他所领导的学校生机勃勃个性飞扬;只有“高人”才能容忍或鼓励个性,宽容另类,甚至宽容“异己”。
其他文献
在农村,我们时常看见养鸭师傅赶着很大一群鸭子在放养,当群鸭需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去觅食,怎样转移呢?方法很简单,只要养鸭师傅赶着这群鸭子的一小部分先上路,后面的鸭子也就自觉地排成队伍跟进上来。这种“群鸭现象”,给了我们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启示,由此生发了我们对建构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管理的现实呼唤    1.构建教师队伍梯队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
期刊
春天到了,老师和孩子都会想到“春游”这个话题,作为我们农村学校,孩子们都是生活在农村,对于春天的不断临近感受很深,草儿、树儿、庄稼的不断变化几乎都能触摸到,感受到,因此走出校门,近距离地接触“春天”是孩子们正在萌发的愿望。作为教育管理者还是应该认真考虑这个活动的,更何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教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吧。当自然界里发生转折时期,请你把儿童带领到大自然中去,因为这时候正
期刊
近年来,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觉得传统的德育形式已经不能担当起新时期德育__作的重任:思想教育——蜕变成空洞的说教;规章制度——沦落为形形式式的惩罚;封闭式的管理——成为圈养孩子的借口。他们只能滋生逆反心理,增比对抗情绪,使学生身心畸形发展。世界上首先有了人的生活,才产生了生活的规范,规范来源于生活,也只能在生活中存在。作为规范教育的德育,同样只有溶入我们的生活,才能
期刊
2005年9月24日至10月14日,我有幸作为吉林省中小学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成员,赴加拿大进行为期二十多天的培训学习与考察,在萨斯喀切温省里加纳大学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加拿大教育问题概述》、《萨省教育体系概述》、《萨省课程发展模型》、《“常青”课程设置模型》、《萨省以学生为中心式教育》、《包含式教育》、《有效的领导能力》、《对学生的支持与帮助》、《校外工程》和《教育变化理论》等加拿大萨省目前研究的教
期刊
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了新的阐述,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在此思想指导下,教育部提出了“人民满意教师、人民满意学校和人民满意教育”——即“三满意”创建活动。几年来, “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在各地迅速推开,不少地方已经完成了第一批“人民满意学校
期刊
现代校长如何做好人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要运用“方”“圆”管理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事管理中的一些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一、教师的约束与调动——“从圆而方”    在校长对教师的管理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搞清楚管理究竟是对教师的约束,还是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往,校长对教师的管理往往被理解为单纯对人的约束,只求约束,不讲调动,或者重约束、轻调动。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
期刊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首先需要学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追求学校教育管理创新成为今天校长追求职业的新境界。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学校的管理者遇到众多困难和矛盾,在缤纷的困境中如何辨别方向,寻找管理改革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成为众多管理者的希望,教育者要想在管理领域获得一种深刻性和广博的视野,做出更加有效的工作就必须借助哲学视角审视教育。    一、教育的本原    教育是什么,我们在不断地
期刊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师提问能力直接会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也就成了具有价值的研究话题。近日,我校在观察了姚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语文《云房子》一课后,开展了相关的课堂观察沙龙活动。我们围绕“有效”与“艺术”这两个关键词,对“如何让课堂提问更有效”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
期刊
采用专家学术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校本培训,实施专业引领,这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重要方式。它能提高骨干教师行为示范的效度,为以校为本的培训提供方法论和理论的佐证,这对于规范校本研究发展的方式将起到有效的定向功能,这同时也是解决以校为本低层次重复性研究的重要方式,能消除教师满眼“萝卜”现象的重要举措。  随着课程改革实质性的推进,通识性的专家报告已无法满足课程实践的急切需求,来自实践层面上对行为过程的
期刊
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人事制度管理和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这三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校和谐管理。在人们的心目中共存着这样一种意识,谁拥有学校财权的真正支配权,谁就是学校真正的主管。钱是学校运转的中枢神经,纵观一些衰败的学校,不难发现一条规律:一定有人破坏财政管理,将学校的醋坛子打翻,导致学校管理失控。  如何使一笔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是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