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怎样进行引导,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当前每个小学美术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小学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审美情趣;策略
  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激发需要很多因素,总体来说是对学生审美的激发,通过实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理解,对美有自己的想法。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因此,对小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从日常的简单美术欣赏入手,让其准确地表达出来,进而提升小学生对美的喜爱。
  一、 审美情趣的概念阐述
  审美情趣通常是指一个人对美的一种感知和创造而形成的意识,这种意识是在先天地对美的一种欣赏感受和后天地对美的系统审视培养融合而成的。本文中的审美情趣主要是指学生对于美的一种感受和兴趣,用日常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而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
  二、 美术教学中提升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一) 颜色对比,萌生想法
  色彩是最直观的感受,是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最开始的想法。用颜色的对比来激发学生的色彩意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辨认出各类色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颜色的想法,这是对美的最初的意识激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色彩比较鲜明的画面来让学生欣赏,感受到怎样的想法,充分地进行表达。
  例如:对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一课“四季的色彩”这部分进行了美术鉴赏课,教师准备了四幅画面,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春天的画面,以绿色为主;夏天的画面,以红色为主;秋天的画面,以金黄色为主;冬天的画面以白色为主。教师通过对媒体展示这四幅画,然后分别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当展示夏天的画面时,学生会有一种“热”的感受;冬天的画面时,学生会说“感觉很冷”。通过对颜色的对比,给学生以不一样的感受,学生在这样的感受中,能够理解并且进行准确的表达。这种方式表达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初的感受和体会,也是学生的最基本的想法。
  颜色的对比能够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也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做法,在颜色对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认識出发,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更多的色彩,也为下一步的鉴赏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 联系生活,激发感受
  生活中有很多画面都可以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抓住生活的色彩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来对画面有自己的想法,激发自身的感受。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来引导学生表达。学生看到图片后,会根据在生活中的阅历来激发自身的感受,进而有一定的认识。
  例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第12课“人物与环境”的画面欣赏中,教师在课堂上先用一段引导语引导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小朋友弯着腰”。教师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可以让孩子们说出图片中有什么,“小朋友在捡垃圾”“小朋友在做操”,这种感受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这种感受的表达也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地引导:“大家想象一下,小朋友们在什么环境中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很自然地将图片与自己的感受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审美情趣的一种具体的欣赏。
  激发感受能够有效地为学生的审美情趣做铺垫,学生从感受到喜欢,从观察到“赏析”,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地了解,真正地体会,也真正地喜欢上美术图片。
  (三) 开展实践,形成思维
  美术实践是对学生的一种体会的感受,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实际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让学生对美有自己的想法,更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创造出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准确地将自己对美进行表达,在连续的训练中,形成美的创造思维,进而全面培养审美情趣。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家乡的艺术”美术实践课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图片,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眼中的家乡画出来。在学生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注重色彩的搭配,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周围的景色绘画出来。有的学生会在自己的画中,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给画面增添一些新的内容,比如,小动物、玩具、景色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放在自己的画面中,这些画面的融合,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创作,也是我们对美的一种新的想法和创作。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对美进行表达,同时也会对美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某些想法,激发兴趣,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形成比较正确的审美观念。
  实践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系统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全面地进行激发。
  三、 结束语
  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方式有很多,我们要从学生的身心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出一些对于学生比较有用的方式和方法。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美,颜色变化到色彩的组合搭配,学生对美有自己的想法,逐渐能够意识到怎样才能够创作出美的图画,这也是我们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巩凤霞.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渗透的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6):216.
  [2]杨文艳.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的渗透方式[J].美术教育研究,2012(6):144-145.
  [3]曾慧.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16.
  作者简介:张琼,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外实验课的教学中,由于实验物资缺乏,限制了化学实验的开展,同时教师素质、学生动手能力等因素影响了实验的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化学教学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农村初中化学课外实验现状,探讨现状原因,提出农村初中化学课外实验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课外实践  一、 前言  在农村化学实验的开展是不充分的,学生进行化学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化学实验的开展
背景和目的:癫痫(epilepsy,EP)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功能失常为特征的脑部慢性疾病。尽管大多数EP患者应
摘 要:高中物理实验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实际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教学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若要达到实验所规定的目标,就要进一步对物理实验进行创新。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完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一
甘蔗辐射育种技术的研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661000)高玉蓉,程天聪,张正清,胡士成,张兰珍甘蔗辐射育种是利用射线(x射线、γ射线及中子等)处理甘蔗的杂交种子、种芽或愈伤组织等,使其
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表明:S 素营养对碳索同化有重要影响,缺 S 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速率明显降低,植株体内糖、淀粉含量下降;供 S 不足还影响了水稻蛋白质的合成,植株体内
摘 要: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展示物理情景,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将物理问题实验情景化,在演示时教师展示实验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现象探索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学会在实验中创新。  关键词:创新意识;探索思维;探索性实验  新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教学显得更加重要了,物理知识形成过程要通过物理实验来展示,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的创新教育,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创新思维。这
摘 要:生物是一门对学生理解记忆有很高要求的学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参透知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向学生自主探究转变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体验式教学作为当今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出发,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一些改善策略,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有助于体验式教学法的正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其也是社会各个行业全面的融合,使得各行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因此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想要作出突破性的改变也需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而通过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的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避免了学生中出现理论与实验相脱
摘 要:化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重要课程,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中通过积极思考、身体力行的实践来作证知识与创新。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到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性,从而从多角度入手利用化学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科目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活动,需要学生的
在我国铁路上,曲线轨道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山区铁路比重更大,板石矿业公司铁运处铁路线路曲线占60%还要多。曲线是铁路线路中薄弱环节之一。因而,减少曲线故障,加强曲线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