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本文针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英国为130年,欧洲大陆为80年,即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到了60年,而在中国内地,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的客观反映,我国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此低,其质量难免令人担心。从宏观角度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然而更突出的问题却存在于微观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備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其它处于流水线上的工作,工程项目施工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都不具备先决条件,也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施工环境,影响施工质量还有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工程质量很容易发生变化。
(四)质量检查终检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简称完工之后,不可能像其它工业产品那样,质量不合格还可以拆卸重装或解体检查其内在的质量,质量对于工程项目而言是一种隐蔽性的存在,工程项目的最终检车是没有办直入到工程内在质量的检测,所以,对隐蔽质量的缺陷就无法及时的可发现。而且,哪怕及时检测出了其内在所存在的隐患,也不可能会像工业品那样重新制作。
(五)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二、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内部观念陈旧。当今社会企业相互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企业每时每刻都在盯着项目,每天为获得工程项目忙忙碌碌,没有做好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内部管理依旧停留在创痛的思想管理水平中,相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显得落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清醒的认识到管理新观念的重要性,部分企业都一味的认为做好管理还不如全心的做好项目,现代管理观念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相对落后的管理观念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建筑企业人才水平偏低。在建筑行业之中,施工项目多而又复杂,那么就导致了施工队伍的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现象,很多的施工企业都是雇佣农民工进行施工,这对于一些要求技术性较强和面对新技术的工作而言,农民工的技术性就显得有些欠缺和不足,那么工程质量就很难得以确保。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飞跃式的发展,大部分建筑企业由于本身管理方面的问题,将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视了企业当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想对应的管理人员,忽视对于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培训,这就导致了建筑企业人才水平偏低,工程质量也由此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施工项目全员的素质。施工项目中的工作人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主体,是整个工程产品的直接创造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认真做到将工程质量和企业发展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将整体施工质量加以提高,然而对于工作人员的施工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都是在现代建设施工新的环境下必须面临新课题。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确保高水准的工程质量,都是需要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进行确保,这是我们施工人员在长时间的工程建设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筑企业想要将工程质量全面的做好,就需要加强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实现工程质量的组织和程序以及资源的保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问是企业质量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及健全实用,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是否有效的相互接轨。首先我们需要系统的建立思想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其次,还需要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不能够使用现代新的管理模式,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全部将其推翻,有些精华管理体系我们还是需要借鉴和加以利用,对照新的规范标准我们将传统可利用部分进行完善和补充;再次,还需要注重持续有效的运行,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良心循环。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
(三)控制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建筑企业对于每一个项目都要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检查,并将质量管理和检查报告递交给上级审核,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我们尤为需要重视,具体可以做以下说明:①要做好事先计划;②加强施工控制;③重视时候检查。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做到完美衔接,不能够出现任何一个错误。
(四)加强验收工作。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四、结论
总而言之,整个建筑工程当中的成功和失败主要还是取决于质量,建筑企业每承接一个施工项目都,首先要明确质量的重要性,将质量问题牢牢的深记在心里,只有对于重量全面的抓紧抓牢,我们的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才可以创造出更加优质工程。参考文献:[1] 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苏现锋.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一组统计数字显示,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英国为130年,欧洲大陆为80年,即使建筑更新较快的美国也达到了60年,而在中国内地,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还不到30年。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是其质量的客观反映,我国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如此低,其质量难免令人担心。从宏观角度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然而更突出的问题却存在于微观方面。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如管理职责不落实,资源配置不充分。大部分质量管理上的不合格项和实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现都与职责不落实密切相关。对分承包队伍的评价选择和管理不能满足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对劳务分承包队伍的评价大多只停留在其所持证件的验证,忽视对其实际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考察。预防、纠正措施的机制形同虚设。
(二)政府监管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边施工边设计,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留下很多质量隐患。验收作为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最初由政府监管部门把关,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实行竣工验收備案制后,工程质量由业主负责,开发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些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不力,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容易产生质量变异。工程项目的施工不像其它处于流水线上的工作,工程项目施工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检测技术都不具备先决条件,也没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施工环境,影响施工质量还有偶然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工程质量很容易发生变化。
(四)质量检查终检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简称完工之后,不可能像其它工业产品那样,质量不合格还可以拆卸重装或解体检查其内在的质量,质量对于工程项目而言是一种隐蔽性的存在,工程项目的最终检车是没有办直入到工程内在质量的检测,所以,对隐蔽质量的缺陷就无法及时的可发现。而且,哪怕及时检测出了其内在所存在的隐患,也不可能会像工业品那样重新制作。
(五)评价方法的特殊性。工程质量的检查评定及验收是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要检查合格后验收,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要进行抽样检测。
二、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企业内部观念陈旧。当今社会企业相互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企业每时每刻都在盯着项目,每天为获得工程项目忙忙碌碌,没有做好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内部管理依旧停留在创痛的思想管理水平中,相对现代的企业管理显得落后,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清醒的认识到管理新观念的重要性,部分企业都一味的认为做好管理还不如全心的做好项目,现代管理观念没有得到实际的运用,相对落后的管理观念使得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建筑企业人才水平偏低。在建筑行业之中,施工项目多而又复杂,那么就导致了施工队伍的也呈现出复杂化的现象,很多的施工企业都是雇佣农民工进行施工,这对于一些要求技术性较强和面对新技术的工作而言,农民工的技术性就显得有些欠缺和不足,那么工程质量就很难得以确保。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飞跃式的发展,大部分建筑企业由于本身管理方面的问题,将经济效益放在首要位置,而忽视了企业当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想对应的管理人员,忽视对于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的培训,这就导致了建筑企业人才水平偏低,工程质量也由此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施工项目全员的素质。施工项目中的工作人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主体,是整个工程产品的直接创造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对于施工产品的质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认真做到将工程质量和企业发展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将整体施工质量加以提高,然而对于工作人员的施工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都是在现代建设施工新的环境下必须面临新课题。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确保高水准的工程质量,都是需要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进行确保,这是我们施工人员在长时间的工程建设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二)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筑企业想要将工程质量全面的做好,就需要加强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实现工程质量的组织和程序以及资源的保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问是企业质量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及健全实用,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是否有效的相互接轨。首先我们需要系统的建立思想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其次,还需要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虽然不能够使用现代新的管理模式,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全部将其推翻,有些精华管理体系我们还是需要借鉴和加以利用,对照新的规范标准我们将传统可利用部分进行完善和补充;再次,还需要注重持续有效的运行,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良心循环。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
(三)控制好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建筑企业对于每一个项目都要质量计划和质量保证以及质量控制,定期进行检查,并将质量管理和检查报告递交给上级审核,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我们尤为需要重视,具体可以做以下说明:①要做好事先计划;②加强施工控制;③重视时候检查。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做到完美衔接,不能够出现任何一个错误。
(四)加强验收工作。当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工程验收包括了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验收。对于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其重点在于对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组成构件性能进行验收,可要求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筑性能进行检测,保障建筑程参数指标达到标准后再正式投入运用。对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物需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安排处理,结合施工图纸详细分析原因,再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质量问题。四、结论
总而言之,整个建筑工程当中的成功和失败主要还是取决于质量,建筑企业每承接一个施工项目都,首先要明确质量的重要性,将质量问题牢牢的深记在心里,只有对于重量全面的抓紧抓牢,我们的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才可以创造出更加优质工程。参考文献:[1] 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苏现锋.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