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先生制”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儿童式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内涵,其内容主要是倡导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实现幼儿的自主管理,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管理中,要灵活的运用“小先生制”,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就幼儿教育管理中“小先生制”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主体地位;自主管理;挖掘潜能;综合能力;健康成长
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孩子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当前,我们在实践陶行知先生小先生理论时,除了“即知即传”的本质外,更要树立幼儿的主体精神,教师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使幼儿学会更好的分享成功的果实,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效果。
一、“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所提出的“小先生制”主要体现的是“即知即传”以学生为主体,还原课堂教学的灵活且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都给予保护和纠正,对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给予充分尊重和挖掘,培养出“和而不同”的优秀个体。幼儿时期是儿童行为习惯和语言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幼儿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幼儿语言能力有限,某些环境下对大人的语言和行为存在排斥感,相对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同龄人的行为[1]。幼儿教育来自家庭和学校,在学校期间与同龄儿童朝夕相处,文化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比较接近,更有利于沟通,方便了语言能力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困生”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这种同龄幼儿之间的潜移默化教育比教师教学更具有影响力,也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让幼儿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带动起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更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小先生制”的特点
“小先生制”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就是小老师的意思。运用小先生制能使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变身为教学者和管理者,这样不仅能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小先生”一般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即时的表现指定进行担任,具有临时性和短暂性,比如在某一活动环节中表现较好的孩子就有机会担任“小先生”,替换的频率会比较高,因此结构会相对比较松散,不像中小学那样有班长、班干部等职务组成的正式组织结构。
三、“小先生制”的实施途径
1、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小先生”
幼儿教师要在日常中培养幼儿敢说、想说、爱说的能力,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幼儿积极的进行交往,对于班级中的一些事务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进来,共同管理,多听取幼儿的意见,从而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2]。如每次喝水时,总有小朋友不排好队,挤来挤去的接水导致水弄得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地面,如果没注意一脚踩上去的话,不仅让地面留下黑黑的脚印,更是增加了幼儿滑到的危险性。这时就可以请一位“小先生”,在幼儿喝水时组织大家排好队,并说一说地上有水会有哪些害处,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排好队,接水时也尽量不把水弄到地上。
2、教学活动中的“小先生”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有幼儿自己操作的环节,这个时候就经常会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老师这个怎么做”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小先生”,去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3]。如在美术活动中,每每教师讲解之后还是会有不理解的幼儿,在操作中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请那些已经完成操作的幼儿来当“小先生”,“小先生”可以一边解说,一边进行示范,和不会操作的幼儿一起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戏活动中的“小先生”
在游戏活动中运用“小先生制”,通过“强弱互补”的组合,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成为一个组合,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4]。如在户外的建构区中,可以请一些能力較强的幼儿来当“小先生”。“小先生”主要负责组织和指挥,比如请哪些幼儿去搬积木,谁搬什么形状的积木,哪些幼儿在场地上负责搭建,哪些幼儿负责安放积木,很快,通过“小先生”的组织,建筑雏形就出来了。当然,“强弱互补”的组合也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幼儿指挥能力弱的幼儿,而是通过互补,让每个幼儿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4、家庭教育中的“小先生”
“小皇帝”已经是现在很多家庭中出现的不争的实施,因此我们可以将“小先生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们不仅能在学校历练自己,更要到家庭、社会中来历练自己!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从早晨起床、穿衣等,到晚上睡觉,都要实行自理,并向家长汇报一日“小先生”的情况。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和管理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样也是重要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挖掘幼儿的潜能,这样才能使“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正英.谈“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44
[2]邬平.谈“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03):117-119
[3]徐全霞.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小先生制”应用分析[J].幼教园地,2016(06):179
[4]袁一依.今天我是“小先生”——幼儿教学中让孩子承担教师角色的方法探析[J].才智,2014(29):210
关键词: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主体地位;自主管理;挖掘潜能;综合能力;健康成长
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孩子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当前,我们在实践陶行知先生小先生理论时,除了“即知即传”的本质外,更要树立幼儿的主体精神,教师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而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使幼儿学会更好的分享成功的果实,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效果。
一、“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所提出的“小先生制”主要体现的是“即知即传”以学生为主体,还原课堂教学的灵活且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对每个学生的个性都给予保护和纠正,对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都给予充分尊重和挖掘,培养出“和而不同”的优秀个体。幼儿时期是儿童行为习惯和语言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幼儿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幼儿语言能力有限,某些环境下对大人的语言和行为存在排斥感,相对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同龄人的行为[1]。幼儿教育来自家庭和学校,在学校期间与同龄儿童朝夕相处,文化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比较接近,更有利于沟通,方便了语言能力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的“学困生”的理解,也更容易接受。这种同龄幼儿之间的潜移默化教育比教师教学更具有影响力,也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让幼儿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带动起幼儿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更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
二、“小先生制”的特点
“小先生制”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就是小老师的意思。运用小先生制能使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变身为教学者和管理者,这样不仅能为其他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小先生”一般都是教师根据幼儿即时的表现指定进行担任,具有临时性和短暂性,比如在某一活动环节中表现较好的孩子就有机会担任“小先生”,替换的频率会比较高,因此结构会相对比较松散,不像中小学那样有班长、班干部等职务组成的正式组织结构。
三、“小先生制”的实施途径
1、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小先生”
幼儿教师要在日常中培养幼儿敢说、想说、爱说的能力,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幼儿积极的进行交往,对于班级中的一些事务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进来,共同管理,多听取幼儿的意见,从而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2]。如每次喝水时,总有小朋友不排好队,挤来挤去的接水导致水弄得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地面,如果没注意一脚踩上去的话,不仅让地面留下黑黑的脚印,更是增加了幼儿滑到的危险性。这时就可以请一位“小先生”,在幼儿喝水时组织大家排好队,并说一说地上有水会有哪些害处,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排好队,接水时也尽量不把水弄到地上。
2、教学活动中的“小先生”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有幼儿自己操作的环节,这个时候就经常会有幼儿说“老师我不会”“老师这个怎么做”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小先生”,去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3]。如在美术活动中,每每教师讲解之后还是会有不理解的幼儿,在操作中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请那些已经完成操作的幼儿来当“小先生”,“小先生”可以一边解说,一边进行示范,和不会操作的幼儿一起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戏活动中的“小先生”
在游戏活动中运用“小先生制”,通过“强弱互补”的组合,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与能力较弱的幼儿成为一个组合,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执行能力和组织能力[4]。如在户外的建构区中,可以请一些能力較强的幼儿来当“小先生”。“小先生”主要负责组织和指挥,比如请哪些幼儿去搬积木,谁搬什么形状的积木,哪些幼儿在场地上负责搭建,哪些幼儿负责安放积木,很快,通过“小先生”的组织,建筑雏形就出来了。当然,“强弱互补”的组合也不一定是能力强的幼儿指挥能力弱的幼儿,而是通过互补,让每个幼儿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幼儿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4、家庭教育中的“小先生”
“小皇帝”已经是现在很多家庭中出现的不争的实施,因此我们可以将“小先生制”延伸到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们不仅能在学校历练自己,更要到家庭、社会中来历练自己!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系列活动,鼓励幼儿在家中从早晨起床、穿衣等,到晚上睡觉,都要实行自理,并向家长汇报一日“小先生”的情况。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和管理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同样也是重要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的挖掘幼儿的潜能,这样才能使“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正英.谈“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2):144
[2]邬平.谈“小先生制”在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15(03):117-119
[3]徐全霞.幼儿教育管理中的“小先生制”应用分析[J].幼教园地,2016(06):179
[4]袁一依.今天我是“小先生”——幼儿教学中让孩子承担教师角色的方法探析[J].才智,2014(2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