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化文为德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g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基于以情动人,化文为德——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首先分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分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要求不到位、方法不合理两个问题,并通过做好榜样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包括创设情境教学、积累名人名句、课外读物拓展等途径,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以情动人 化文为德 德育渗透
  对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与深入,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其深厚的文化、思想及情感值得学生的学习。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以情动人,化文为德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将德育内容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学生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来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道德观,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培养,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可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学生的层面来看,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尤其其思想意识、道德水平的尚未成形,所以此时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从教师的层面来看,高中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能够将教师的视线,从单纯的语文学科知识传授,逐渐转移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1]。同时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探寻德育教育的方法,这也是教师的自我德育反思、深入思考的过程,以此来促进语文教师的职业成长与专业发展;而从社会层面来看,德育教育的渗透,迎合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节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一个个具备丰富知识、高尚情操及良好道德的现代化人才,更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要求不到位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学生还小,而忽视学生自身的问题及缺陷。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没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即便是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为了不耽误课时,而简单的斥责几句,这样学生完全没有长记性,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同时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甚至会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2]。但是语文教师缺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或者说是不够重视自己的工作,比如在日常教学时迟到、缺课,这在无形之中都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之语文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机械性的知识传授,造成学生的语文与德育学习的质量低下。
  2.方法不合理
  由于语文教师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及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德育与语文知识的衔接不够[3]。同时语文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德育渗透的方案,这样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会造成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吸收,从而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与德育渗透的效率。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榜样作用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教师就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与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力量,能够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例如,语文教师按时上课,在课堂上言行得体,自身需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语文知识与德育有效的衔接为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4]。同时语文教师要清楚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此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时刻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去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学习德育知识,从而将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确保语文与德育相辅相成,最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与德育渗透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人教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之中。语文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把握其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带领学生去品读诗歌,从中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深沉的爱,促使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无私而伟大。而在此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孝敬父母、关
  爱父母,在日常家庭之中力所能及的帮助妈妈做一些家务,逐渐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最终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效果有效提升。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高中语文每一个文章之中,都有其细腻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可以说语文学科对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师想要在语文教学之中渗透德育,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与主旨,真正实现以情动人、化文为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之中,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人教版《滕王阁序》一课之中,需要学生领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课文的情思和哲理,以及对人生的启示[5]。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滕王阁的景象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观的感受到滕王阁的壮丽,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此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更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理解文中的典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从而通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领悟课文中心思想,加以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雪中送炭,而是自身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产生动力向前迈进,促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2.积累名人名句
  高中语文教材之中的优秀作品,其中有很多的名人名句。因此,语文教师想要为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就可以借助这些名人名言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作品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并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名人名句,去时刻鞭策自己,以此来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之下,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从而有效地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品质,最终实现语文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6]。
  例如人教版《离骚》一课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名句,包括“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出诗人内心苦闷、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达出诗人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说明诗人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达诗人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等等,从而通过对重点句子的鉴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感受屈原的高尚人格美及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课外读物拓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其局限于课内教材之中,而课外的阅读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7]。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章,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读物拓展,引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优质文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与阅读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阅读水平,促使学生能够汲取文学作品中的优秀思想,领悟其文章表达的深刻内涵,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品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以此来达到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目的。
  例如人教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教师就可以由此延伸到《水浒传》推荐学生阅读,并逐渐拓展到《三国演义》《红楼梦》与《西游记》等等名著作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认识到每一位人物形象之中的优秀品质,以便学生学习与借鉴,去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促使学生在无形之中获得德育教育,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8]。因此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能够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语文教师将语文知识与德育知识充分的融合,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去深入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与内涵,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最终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与德育教育的效果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奕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106-107.
  [2]彭泽跃.高中语文教育中如何巧妙融入德育[C].// 2018年4月教育向导学术研讨会,2018.
  [3]于彩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8(7):64-67.
  [4]曹羚.文德互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知识文库,2019(10):127-128.
  [5]刘群.我的语文课堂也是精彩的德育课堂——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8):67.
  [6]朱忍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文天地,2019(4).
  [7]毕新花.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5):44.
  [8]王振忠.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J].报刊荟萃:下,2018(8):206.
  (作者单位: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各学科对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与发展要求,对于学生自主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培养加大了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开展理念逐渐获得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对于很多初中学生而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物理学科无疑是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抽象知识理解与判断思考能力,还对学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逻辑推理能力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之一。初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阻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基于逻辑推理培养基础上对数学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方案  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必不可分,也是提升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初中数学
【内容摘要】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需要环环相扣:明确课程主题,搭建“脚手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启发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组织合作学习,增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评价,完成意义建构。本文逐一做了阐释。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高中 生物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
【内容摘要】做好高中政治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引导其加深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知识的延伸和内化,提高思想政治的学科能力和学科成绩已经成为思政教师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主要通过作者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农村高中政治学科出现学困生的表现、原因以及解决学困生困惑的对策进行分析,找到适合学困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政治学科的信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内容摘要】初中时期学生成长较快,所以在此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若是此时没有对学生开展良好的疏导工作则会导致其情绪出现较大的浮动,从而造成心理问题。所以,在初中时期,生物教师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和生物理论结合起来,进而保证学生在开展生物知识学习期间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进而保证初中学生良好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 渗透策略  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各学科教育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针对当前初中数学加教学现状,需要教师积极引进生活化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主体性教学地位的同时,仍然需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想法,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思想和方法具象化,回归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生活化 兴趣培养  引言  培养具有良好
【内容摘要】在基础数学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课程教学目标对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在阅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去分析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下通过阅读内容使学生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上做到了学科思维的训练,而高中数学的教学标准也能随之深入。通过相关的知识应用去提升阅读学习效果,在实践性上进行扩散,从而减少知识面对高中生数学能力的制约,采用更加有效的培养策略深入发展数学学习。本
【内容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是有效论证化学理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化学能力得以发展的关键。在时代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明显无法满足现如今化学教学诉求,而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则是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意义,所以本文也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 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获得化学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思维、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本文联系实际,结合新课改相关要求,就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策略  化学学科的一大重要特征是以试验为基础。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化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体系下,师生更加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的要求是在不断地更新,数学课程教学注重于思维训练。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独特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提问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根据教育体系改革的新要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