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教师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式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其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课堂; 教师 ;学生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兴趣盎然的牵动内心和情感的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课题。审美教育在塑造人的感性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育人健全而完整的心灵和人格方面,有着其他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面重点就审美教育在具体课堂中的运用做如下的阐述:
一、体现情感性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审美教育主要以情感为中介,从而达到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审美教育中,情感并非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手段,它还是审美教育的直接目的之一。如果审美教育不能开启人的情感世界的大门,不能引起人情感的激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审美的目的。而在审美教育中,人的情感一旦被激发起来,活跃起来,就不仅会在学生的心灵中唤起一种新的力量,而且会使学生心中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
平时说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爱美的,同样一个爱美的人,一定也是热爱生活的。“美趣”与“生趣”就是这样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热爱,才会关注,师生之间才会有彼此心灵的接触;也只有彼此心灵的接触才能有独特的发现。婴儿刚刚萌生的细细乳牙,首先总是被其母亲发现的。心灵有时是一根“柔弱的弦”,教师的职责就是时时审视,照料与爱护这种“柔弱的弦”,并扶持它,鼓励它,使之逐渐坚韧起来。
审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灌注着人的情感。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培养追求知识的热情。理想教育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热爱真、善、美。比如欣赏作品时,通过把作家作品产生的背景、所处的时代、作者当时的境遇感受结合起来解读,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才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同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审美教育是教与学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但在审美教育中,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教师则主要起启发引导的作用。审美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根本之点在于,审美教育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并投入审美活动,通过审美活动获得收益。
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要求美育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尽管在美育中理论分析、知识传输也起一定的作用,但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特殊的氛围,以启发和诱导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愉快,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养,则是美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同时也要求美育教师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形象化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可利用幻灯片、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形象化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的效果。
同时多给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发现。教师不能急于用介绍式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与认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获得要创设具体的情境,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产生共鸣,内化为自身的感受。
三、过程性特征
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提高其审美的素质和精神境界,而这一目的体现和实现在审美教育的全过程中。如前所述,审美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和美术,并不是为了表演和获奖,更不是为培养音乐家和美术家,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和生活,培养对艺术形式的感受和表现力。
下面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审美教育的过程性特征,说北京的某监狱组织犯人来种花和养鱼,取得了明显的改造效果,原来犯人的种花和养鱼,并不是为了种花而种花,为养鱼而养鱼。但就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珍惜之情会在犯人的心底悄然滋生。我们课堂审美教育是否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呢?
教学中的训练就应该有这样一种境界。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在阅读感悟中、综合训练中、习作指导中,让学生思维的花朵悄然绽放,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人评价教育教学时,以“春风化雨”作喻,描绘了一种最高的境界,这是确切、聪明的,“春风化雨” 的轻柔与无声过程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
四、全面性的原则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完满人格的建构,尽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但美育却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们平时有更多的强调智育,而忽视审美教育的现象。智育往往侧重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审美的教育则致力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智育也可以利用审美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如以情动人、寓教于乐和形象化教学等)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等方面,是以追求完美的人生为最终的目的,因而有审美教育为完人教育之说。
我们这次主要关注审美教育对智育的意义。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形式教育,即形式美和美的形式的教育。而对形式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是开发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因为对形式的感知和表现的能力,一方面是人的想象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人从内容与质料中提炼、概括抽象形式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又是一切智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前提。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课堂; 教师 ;学生
【中圖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兴趣盎然的牵动内心和情感的探究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课题。审美教育在塑造人的感性生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育人健全而完整的心灵和人格方面,有着其他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面重点就审美教育在具体课堂中的运用做如下的阐述:
一、体现情感性
情感性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特性。所谓情感性不仅是指审美教育主要以情感为中介,从而达到以情动人、陶情养性的重要作用。而且在审美教育中,情感并非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手段,它还是审美教育的直接目的之一。如果审美教育不能开启人的情感世界的大门,不能引起人情感的激动,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审美的目的。而在审美教育中,人的情感一旦被激发起来,活跃起来,就不仅会在学生的心灵中唤起一种新的力量,而且会使学生心中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
平时说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爱美的,同样一个爱美的人,一定也是热爱生活的。“美趣”与“生趣”就是这样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热爱,才会关注,师生之间才会有彼此心灵的接触;也只有彼此心灵的接触才能有独特的发现。婴儿刚刚萌生的细细乳牙,首先总是被其母亲发现的。心灵有时是一根“柔弱的弦”,教师的职责就是时时审视,照料与爱护这种“柔弱的弦”,并扶持它,鼓励它,使之逐渐坚韧起来。
审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灌注着人的情感。其实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灌输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培养追求知识的热情。理想教育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更重要的是使人们热爱真、善、美。比如欣赏作品时,通过把作家作品产生的背景、所处的时代、作者当时的境遇感受结合起来解读,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才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同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审美教育是教与学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但在审美教育中,学生处于活动的中心,教师则主要起启发引导的作用。审美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根本之点在于,审美教育必须组织学生参与并投入审美活动,通过审美活动获得收益。
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要求美育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尽管在美育中理论分析、知识传输也起一定的作用,但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特殊的氛围,以启发和诱导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愉快,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得到陶养,则是美育最有效的教学方式。这同时也要求美育教师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多用形象化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可利用幻灯片、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形象化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的效果。
同时多给学生自己感悟的机会,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发现。教师不能急于用介绍式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与认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获得要创设具体的情境,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产生共鸣,内化为自身的感受。
三、过程性特征
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提高其审美的素质和精神境界,而这一目的体现和实现在审美教育的全过程中。如前所述,审美教育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音乐和美术,并不是为了表演和获奖,更不是为培养音乐家和美术家,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和生活,培养对艺术形式的感受和表现力。
下面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审美教育的过程性特征,说北京的某监狱组织犯人来种花和养鱼,取得了明显的改造效果,原来犯人的种花和养鱼,并不是为了种花而种花,为养鱼而养鱼。但就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珍惜之情会在犯人的心底悄然滋生。我们课堂审美教育是否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呢?
教学中的训练就应该有这样一种境界。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在阅读感悟中、综合训练中、习作指导中,让学生思维的花朵悄然绽放,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古人评价教育教学时,以“春风化雨”作喻,描绘了一种最高的境界,这是确切、聪明的,“春风化雨” 的轻柔与无声过程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
四、全面性的原则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完满人格的建构,尽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每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但美育却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们平时有更多的强调智育,而忽视审美教育的现象。智育往往侧重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审美的教育则致力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其次,智育也可以利用审美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如以情动人、寓教于乐和形象化教学等)来提高教育的效果。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的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等方面,是以追求完美的人生为最终的目的,因而有审美教育为完人教育之说。
我们这次主要关注审美教育对智育的意义。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形式教育,即形式美和美的形式的教育。而对形式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是开发智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因为对形式的感知和表现的能力,一方面是人的想象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人从内容与质料中提炼、概括抽象形式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而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又是一切智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前提。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