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学会倾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倾听 课堂教学 现象 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认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数字告诉我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念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正是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的时期。
但,现实中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总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还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结果还有学生没改好,连抄都抄错了;或者是让他重复别人的问题,还是不会,真可谓一问三不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看到这种现象:
1.教师讲的话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2.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喊“Let me try!”“Let me try!”。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婉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
3.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的学生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没有自己的观点,真所谓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一、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剖析原因
1、教师的原因:
(1)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过度侧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定位不明确,如何让学生专心倾听?教师的语言不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学生在无味的讲解中消耗注意力,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能吸引学生倾听呢?
2、学生自身的原因:
(1)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加上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上课“调皮”,特爱表现自己,但对于别人的发言又不善于倾听。(2)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大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因此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有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把教学内容变成吸引学生的“形象、色彩、声音”,使课堂教学语言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有效的信息,就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倾听“形象、色彩、声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英语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例如在教授“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这几个球类的单词时,不是在课堂上教授,而是带着同学们上了一节愉快生动的体育课,学生一边玩,一边又学会了这几个单词。又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2 .Part B、D时,我设计了“做实验,猜颜色”的活动。教师先出示一杯用颜料调好的红颜色的水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red.
再出示一杯调好的黄颜色的水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yellow.
将两种水适量的混合(教师像魔术师一样做出夸张神秘的动作)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orange.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颜色地尝试。
让学生结合美术常识仔细观察教师实验后回答问题,既为学生创设了感知和操练语言知识的情景,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学生的听得仔细,学得认真,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改善方法 动静搭配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3、让学生明确倾听的意义
应让孩子懂得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4、教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倾听不但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带着朋友般的热情和期盼去倾听孩子们的倾诉,去欣赏孩子们的发言,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能给于学生莫大的激励和帮助,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
三、学会尊重他人养成用心倾听的习惯
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示范、明要求、抓细节,坚持不懈地做好学生用心倾听习惯的培养。
1、教师要身先垂范,让学生明确用心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当学生发言时,其实他的心里是比较紧张的,也许会表达不够连贯,断断续续,有时候还会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正题,这时我们不能缺乏倾听的耐心,不可简单地打断他的发言,用“你先坐下,下面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来打发他,而应该用亲切的眼神来支持他,用真诚的语言来鼓励他,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告诉学生,当他人发言时,我们都应该望着对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这是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2、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用倾听的要求和方法。用心倾听就是要学会在与人交谈、听人发言时做到仔细得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逐步做到边听边想,听出别人发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要点,把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判作出判断、修正和完善,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想,这样的倾听才是有质量的倾听,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自主的学习。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作为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倾听 课堂教学 现象 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认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数字告诉我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念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正是良好学习习惯、能力养成的最基础的时期。
但,现实中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总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仔仔细细地讲了一遍,还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结果还有学生没改好,连抄都抄错了;或者是让他重复别人的问题,还是不会,真可谓一问三不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看到这种现象:
1.教师讲的话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2.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喊“Let me try!”“Let me try!”。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婉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
3.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的学生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没有自己的观点,真所谓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一、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剖析原因
1、教师的原因:
(1)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过度侧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2)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定位不明确,如何让学生专心倾听?教师的语言不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学生在无味的讲解中消耗注意力,这样的教学又怎么能吸引学生倾听呢?
2、学生自身的原因:
(1)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加上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上课“调皮”,特爱表现自己,但对于别人的发言又不善于倾听。(2)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大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因此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有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我们把教学内容变成吸引学生的“形象、色彩、声音”,使课堂教学语言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有效的信息,就能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倾听“形象、色彩、声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英语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例如在教授“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这几个球类的单词时,不是在课堂上教授,而是带着同学们上了一节愉快生动的体育课,学生一边玩,一边又学会了这几个单词。又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2 .Part B、D时,我设计了“做实验,猜颜色”的活动。教师先出示一杯用颜料调好的红颜色的水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red.
再出示一杯调好的黄颜色的水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yellow.
将两种水适量的混合(教师像魔术师一样做出夸张神秘的动作)
T: What color is it?
S: It’s orange.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颜色地尝试。
让学生结合美术常识仔细观察教师实验后回答问题,既为学生创设了感知和操练语言知识的情景,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学生的听得仔细,学得认真,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改善方法 动静搭配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3、让学生明确倾听的意义
应让孩子懂得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4、教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倾听不但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一种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带着朋友般的热情和期盼去倾听孩子们的倾诉,去欣赏孩子们的发言,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尊重,能给于学生莫大的激励和帮助,是教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
三、学会尊重他人养成用心倾听的习惯
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示范、明要求、抓细节,坚持不懈地做好学生用心倾听习惯的培养。
1、教师要身先垂范,让学生明确用心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当学生发言时,其实他的心里是比较紧张的,也许会表达不够连贯,断断续续,有时候还会说了半天还没说到正题,这时我们不能缺乏倾听的耐心,不可简单地打断他的发言,用“你先坐下,下面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来打发他,而应该用亲切的眼神来支持他,用真诚的语言来鼓励他,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告诉学生,当他人发言时,我们都应该望着对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发言,这是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2、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用倾听的要求和方法。用心倾听就是要学会在与人交谈、听人发言时做到仔细得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逐步做到边听边想,听出别人发言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要点,把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判作出判断、修正和完善,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想,这样的倾听才是有质量的倾听,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自主的学习。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作为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