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策略运用该有个“度”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促使了语文教学更趋于人文特点。但是,我们应该透过这一变化冷静地思考:要使得课堂呈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还必须思考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使用的过度现象。
  问一问:学习兴趣的激发过度了吗?
  兴趣始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之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于是,在教学中,教师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成为作者的知音,成为文本主人公的知己。但是,教师不能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兴趣”演绎到危险的边缘。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印象:在课堂上点名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为了有效地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兴趣地朗读,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习一下;然后,全班点名读书,而且只读自己喜欢的一小节。这样的现象,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更是明显。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就能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了吗?这样的朗读有没有值得可以商榷的地方?
  笔者以为,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研究资源,这样的观点非常正确。但是在激发兴趣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其科学性,不能为了过度的兴趣激发而违背科学的规律。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就存在亟待商量的地方。首先,学生的年龄小,对文本的理解和选择有很大的片面性,有的学生会选择简单的容易读的小节展示,有的学生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个人看法选择朗读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的随意性、短暂性和盲目性就出现了。而当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如此的兴趣激发,其效度怎么样呢?再则,一篇文章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果教师一味地将教材割裂开来,会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对引导学生对话文本、感悟文本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学生朗读水平何来提高呢?
  问一问:课堂评价运用过度了吗?
  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评价作为营造课堂学习气氛、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已经被教师运用得炉火纯青。事实上,自从教师开始关注评价以来,课堂教学的效果的确因此得到了有效提高。从正面的表扬激励,到反向的否定性评价,教师都在研究,都在运用。
  但是,不论是正面的评价,还是反面的评价,还是发展性的评价,都存在着令人深思的地方。有位教师在教学《月光启蒙》一文的时候,刚开始上课,为了让教学能从问题开始,他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同时,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问题引发,让学生走进文本,解决提出的问题。开始几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很普通,一般孩子都能提出来,这时有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月光下,母亲到底给了我什么样的启蒙教育?”这时候,教师眼睛一亮:“这个问题提得真妙呀,是老师听到的提出的最好的问题了。大家给他掌声。”
  诚然,这一问题的思维含量是非常高的,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而且在文章字里行间走上好几个来回,才能真正回答出来。但是,即便这样的问题提得再好,最好也不要用“最”字当头呀!要知道,教师如此的评价,其他的同学呢?他们也提出了问题呀!或许正因为教师这样一个“最”字当头的评价,其他孩子会悄悄地放下已经举起的小手,从此不敢轻易发表的自己的看法了。
  类似的过度评价还有很多,比如:“你读得真好,连老师都不如你了!”咱们且不谈学生读书是不是真的超过了老师的水平,即便有了超过的可能,也不能因此用这样的评价,让其他期待展示的孩子望而却步。这样的超过度的评价,可能激发的只是个别学生内驱力和积极性,更多的学生则会因此而难举小手。
  问一问:合作学习运用过度了吗?
  笔者曾经听过一节习作指导课,课堂上,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学生自己经过构思编好故事以后,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于是,教师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刚才大家想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该是将自己的故事与大家分享的时候了。你可以与你周围的同学分享,也可以离开自己的位置,找到你好朋友,与好朋友分享你的收获。”教师话音刚落,学生纷纷离开自己的位置,顿时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但是,还有一些同学孤单地坐在座位上,显然,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或者压根就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如此的合作学习显然不合理,这样的合作显然成了朋友多的学生交流的好机会,而对于一些性格孤单、少有朋友的学生,他们会因此显得更加孤僻。这里,他们就显然成了被“以人为本”遗忘的角落。
  因此,笔者以为,恰当的合作学习,会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降低问题的研究难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但是不合理的过度的合作学习,往往使得学生不能静心思考研究,降低了合作效果。甚至,会让合作学习成为少数学生展示的平台,而其他的学生则成了合作小组中的观众,因为他们失去了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机会。如此的合作,其价值在哪里呢?
  当然,课堂上的教学策略运用过度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过度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等。笔者以为: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优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为学生,也为自己呈现出简简单单而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
  (扬州市江都区渌洋小学)
其他文献
陆地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环境”。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以陆地为依托,生息、繁衍和劳动,从陆地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并不断地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
班主任善于寻找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及时抓住其闪光点,在不同对象、不同场合。选送不同的玫瑰。给失误的学生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激励。
书面表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领悟与体验运用英语进行书面有效表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而且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近几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真研读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命题内容,分析学生历年历次考试的试卷,发现书面表达是绝大部分学生失分的题型,有些同学甚至不知如何入手,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而且往
<正> 一、2003年经济环境分析 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
概率是研究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门学问,有的可用排列组合知识及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计算,有的却需另辟蹊径。下面就概率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与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化整为零”的战术  化整为零是数学解题的基本方略。其中,对于比较复杂的概率问题,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无可争议地成为解题的第一战略战术。对此,通用的解题“三部曲”为:(1)设:设出目标事件及其相关事件;(2)寻:寻
高考美术的素描教学,主要以人物造型为素材,展开一系列的造型学习。本人在素描头像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缺乏人物头部结构知识的理解,画出来的形体空洞肤浅。掌握人物头部结构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素描头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特征。结构是组成物体的基本框架,是骨架,是精神。在素描头像的教学中,离不开对结构的表达。人物头部的结构主要有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两部分组成。  一、解剖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往往强调的是“文体性地位”这一理念的原则。中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还童心未泯,好动、贪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因而中学课堂教学应该率性而动,切实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轻松、活泼又紧张、严肃,既不拘一格又井然有序。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一直以来,我们却把关系颠倒了,教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一种单纯的被动者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优等生挑战。如已知直线y=kx b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校长而言,这个支点就是领导力。有了这个支点,谁能突破以升学率和分数攀比的办学竞争,谁就能找到教育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