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纪念建党93周年之际,为了提高机关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6月11日下午,省委党史研究室举办了“激活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青年干部主题演讲比赛。通过这场比赛,大家加深了对党史事业的研究热情,增进了同志间的了解,活跃了机关氛围,这将对我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刊特将获奖机关干部的演讲稿摘登如下。
  翁梯敏:从“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
  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3个春秋。在这悠悠岁月里,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红色经典画卷,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从这幅红色经典的画卷里,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的前仆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场景。
  当我们一次次聆听父辈们讲述那些红色英雄故事,一次次捧读那段艰难与辉煌的红色历史,一次次瞻仰那些洒满烈士鲜血的革命遗址,无不激情澎湃、热泪盈眶。
  江西是一片光荣的红土地,红色资源丰富。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萍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江西几乎处处有红色基因。强卫书记在《激活红色基因 焕发生机活力》的党课报告中指出,以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江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的免疫力、强化党的创新力的原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在重温红色经典的基础上,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南昌、井冈山、萍乡、瑞金,无一不是因为“红色”而彪炳史册,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中向往的神圣殿堂。
  红色似火,充满能量,富有激情;红色基因,蕴含力量,引领方向。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龚全珍老阿姨就是典范。她以自己的言行,向世人展示了党性的温度,展示了红色基因的力量,展示了红色信仰的方向,展示了革命传统的当代特色与信仰力量的新高度。在她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永不褪色、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相反,一些人信仰缺失,不再追求远大理想,不再崇尚纯洁与高尚,不再讲家国大义,不再遵守诚实守信,甚至一心向钱,唯利是图。凡此种种,皆是对历史的淡忘、对红色基因的漠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红色基因的退化和变异,终将导致信仰的偏离、精神的颓废、人格的丑化,为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感受到的是一份继往开来的责任,一股与时俱进的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笔丰厚的红色精神财富,传播红色历史,展示红色形象,弘扬红色精神,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传承千秋万代。
  (室机关第一支部、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王洁:从历史角度做现实文章
  或许,你对省委党史研究室并不熟悉;或许,你认为党史研究部门只是埋头于历史的故纸堆中自娱自乐。但是,只要你关心江西发展,就一定听说过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吧?你知道吗?编制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明确原中央苏区的区域范围,而这一工作就是由省委党史研究室来做的。近些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自身优势,从历史的角度做现实文章,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力地促进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推动江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一大引擎。
  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苏区军民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苏区群众为支援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是,受自然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于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和示范性作用。面对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我室勇于担当,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
  在开展原中央苏区县申报核定工作的过程中,我室派专人对原中央苏区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并联合省发改委、省老建办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我室抽调精干力量,严格以史实为依据,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加班加点,对申报材料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和筛选,完成了54个县申报材料的修改和上报。
  在原中央苏区县的申报材料上报至中央后,我室积极跟进,多次与中央党史研究室进行沟通,全程关注申报核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对一些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县市区给予了耐心的解释说明。
  如今,原中央苏区县的申报工作已圆满结束,取得了资政的重大成就: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9月,中央党史研究室下发《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谋定而后动。”原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一定会把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执行好、落实好,把曾被毛泽东同志赞咏为“赣水苍茫闽山碧”的原中央苏区建设得“今朝更好看”,明日更辉煌。
  天时人事两相催,跨马扬鞭正逢时。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需要各行各业一心一意搞建设,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原中央苏区县的申报是我室实干兴赣、奋发有为迈开的一大步,今后,我室将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从历史角度做好现实文章,谱写我省发展更绚烂的篇章。
  (室机关第二支部、征研二处主任科员)
  邹时林:从历史中汲取兴赣为民的精神营养
  赣鄱大地,青山连绵,碧波荡漾,一幅美丽的生态图景让所有江西儿女感到无比自豪。2009年以来,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国家战略落地江西,江西驶入新的发展快车道,红土地展现出勃勃生机,充分展示了江西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积极求进的精神风貌。   在这块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留下了“敢为天下先”的先锋精神。他们在南昌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序幕;他们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开始了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他们在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我党建立人民政权的伟大尝试,为后来建立新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这块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留下了许多“为民排忧解难,与民同甘共苦”的感人事迹,留下了同江西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大家不曾忘记,苏区时期,毛主席为了解决当地农民的饮水困难问题,亲自率领警卫人员和部分农民冒着炎热的天气挖水井。挖井事小,但井中汩汩清泉却暖了百姓的心。解放后,当地乡亲们在水井旁立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表达他们对毛主席的感激思念之情。
  也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苏区食盐奇缺。没有盐吃的时候,只好吃硝盐补充盐分(所谓“硝盐”,就是将老墙土、地脚泥弄到水里溶解成液体,熬煮后所得到的结晶体。硝盐又苦又涩,很难吃,吃多了不利于身体健康),就连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的周恩来也是如此,更糟糕的是连硝盐也未能保障充足。有一天,周恩来工作时有气无力地倒在地上,被他的岳母杨振德发现。杨振德是位医生,她知道周恩来是缺盐所致。为了使周恩来有足够的硝盐吃,杨振德不顾年迈的身体,到农村一个废弃的土坯茅厕墙上挖硝土。她打算将挖来的硝土拿到红军盐厂去换硝盐(八斤硝土可换二两硝盐),却不慎掉入茅坑中。幸亏她喊救时,被附近的农民救起。由此我们可以感知到当时的干部是怎样廉洁奉公作表率的。革命先辈们宁愿自己倒下,也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
  在苏区群众中传唱的一首歌更是唱得好:“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就是当年苏区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先辈的“当先锋,作表率”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兴赣为民的精神动力。众所周知,江西在中部的位置并不靠前,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很大的努力。江西的党员干部不能等待,等待就要被淘汰。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创新精神,时刻牢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宗旨,转劣势为优势,乘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力度,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把江西建设成为一个富裕和谐的秀美家园!
  (室机关第三支部、征研二处主任科员)
  贾龙飞:擦亮精神名片 弘扬革命传统
  红色基因是赣鄱人民亮丽的精神名片。在红色的赣鄱大地上,江西人民敢为天下先,在迷茫探索中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革命最低潮时毅然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在“红米饭、南瓜汤”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孕育了中华苏维埃,用鲜血和胜利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在熊熊的革命烈火中,江西人民用赤子之血保卫了井冈山,保卫了苏维埃,染红了漫漫长征路。在这种血与火的考验中,产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塑造了红色基因,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
  红土地孕育红色基因,新时代需要激活红色基因。江西人民不仅为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而骄傲自豪,更为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而不懈努力。5月13日,省委书记强卫在开展“三大工程”、深入推进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频会议上作了题为《激活红色基因 焕发生机活力》的党课报告,在江西打响了激活红色基因的第一枪。
  红色基因是实干兴赣的精神动力,它是一种革命精神,不但充满活力,更应代代相传。英雄的江西儿女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党的事业始终保持着无限的忠诚和热爱,为党的事业奉献着青春和热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江西人民依然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顽强作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建设的“江西奇迹”,使赣鄱大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今天,在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关键当头,更需要我们一扫暮气沉沉、不敢担当、求稳怕乱的思想,响应时代的呼唤,激活红色基因,唤醒敢为天下先的激情。
  让红色基因在实干兴赣中大放异彩。当前,我们正处于“实干兴赣 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坚持以井冈山精神研究井冈山精神、研究红色基因、研究党史,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红色基因、宣传党史,是实干兴赣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保证。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以往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可以说,“喊破喉咙,不如甩开膀子”,这是中国改革的真实写照。同样,“实干兴赣”则是江西改革“十六字方针”中的最重要一环。实干兴赣,道理并不高深,难就难在“实干”二字,需要我们在红色基因的感召下,将所有的豪言壮语都落在实处。
  (室机关第三支部、征研二处主任科员)
  潘瑀:传承革命精神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80多年前,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和革命成功的坚定信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这批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点燃了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程,成就了救国救民的千秋伟业。
  巍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可歌可泣,昭示现在,启迪未来。井冈山斗争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是,以坚定信念为灵魂的井冈山精神,却历久弥新,具有永恒的价值。
  同样的,在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遍及全国12个省、约150个县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苏区精神,就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一曲唱遍全中国的山歌这样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不正是苏区干部作风的形象的概括和真实写照吗?苏区干部的好作风至今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也是新时期广大党政军干部们的作风模范。   历史积淀出的精华,永久光彩夺目。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熔铸的丰碑,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旗帜,是始终支撑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5月13日,强卫书记给全省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在党课中,强卫书记说到:党和国家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都传承了江西红土地上的红色基因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江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
  是的,江西这片红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江西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信仰,目光远大,追求高远;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追求,勇于拼搏,自强不息。
  作为红土地上的党史工作者,我们要用井冈山精神来研究井冈山精神,用苏区精神来为振兴中央苏区作贡献。今年,省委党史研究室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系列活动,届时,“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大型图片展览、“再现红色经典”大型交响音乐会、“重走长征路”三大党史活动将向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开放。系列活动紧扣建党93周年和纪念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两大主题,将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及党的知识,宣传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
  抚今追昔豪情满,继往开来斗志增!我们明白,我们党史人的工作就是要让群众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用红色资源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引领当代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党史人不仅要为拥有光荣革命传统而骄傲自豪,更要用本职工作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不懈努力,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室机关第四支部、宣教处副调研员)
  熊静:热血写春秋 丹心谱华章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一群先进分子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成立了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打开我党的辉煌史册,它记载着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记载着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记载着延安窑洞里彻夜不熄的灯光,记载着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军号嘹亮……90多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90多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我们党经过多年英勇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也铸就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党的光辉历史中,有我们共和国的立国之本,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血脉之根,也有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情感之基。正因如此,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史工作,注重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说,党史事业就是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党史事业伟大而光荣,党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而我有幸成为了党史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分子。
  我热爱党史事业赋予的神圣使命,探究党的历史中的思想宝藏,运用她的成功经验乃至挫折教训,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益的镜鉴。在党史深邃的思想积淀里,我领略历史风云激荡,认识时代伟人、智者,感悟伟大的品格和崇高的境界。
  我热爱党史事业,心系党的命运和国家未来。党从挫折中奋起,领导人民挣脱思想的禁锢与贫穷的束搏,冲破重重阴霾,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历史的错误不再重复,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党史工作者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要运用党的历史这活生生的教科书,写好“以史育人”的深刻教材,为实现中国梦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
  我热爱党史事业无尚光荣。没有一个民族不珍视自己的历史,没有一个有作为的政党不重视对党的历史的研究和总结。“存史鉴今,泽被后世”,我想没有比从事这样的职业更有意义和值得引以为荣了。我们荣誉与责任并存,我们鞭励自己,增长学识,我们书写历史的真实,诠释历史的真谛。人道“坐得板凳十年冷”,我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党啊!我在静静倾听你诉说你的历史,你的悲哀与痛苦、光荣与梦想、欢乐与希望。它们深深烙进我的血液,于是我成了你的几万分之一,承继着你的过去与未来……我满怀不尽的感激,并通过一以贯注的工作,表达我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为党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同志们,让我们做一名党史事业的歌者,去弘扬时代的红音,谱写时代的红歌吧!让我们高扬起党的旗帜,在新世纪曙光中映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我相信墨写的历史会比血写的历史更为持久!我同样相信,今天的理想必将变成明天的现实!
  (室机关第四支部、宣教处副主任科员)
  万义兵:平凡也是一种精彩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生得平凡,长得平凡。可我也是这块红土地长出来的儿女,我血管中也流淌着红色的血液,也是红色基因的传人,正是它们激励着我前进,勾勒出我人生的图景。
  12年前的初夏,我坐在高考考场奋笔疾书。不知为何,我心中充满了笃定:我将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远方求学。那年夏天过后,我独自一人拖着行李,坐着27块5毛钱的绿皮火车,来到上海。踏出上海站的那刻,一个想法萦绕在我的脑海:我从江西来,未来又将去何处?开始,也许是对上海的不适应,我告诉他们,我要回去的,因为我想念父母,想念家乡。他们只是笑笑,你会爱上这个城市,它有独特的魔力。
  我确实爱上了那个城市,我爱它的霓虹地铁,爱它的海纳百川。可是,我更爱家乡,爱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宁静,那块红色土地。2009年,我回到江西,去高中母校求职,没有成功。我有些难过,有些失落。不过,我告诉自己,你若想生根,哪里都是热土;你若想奉献,哪里都可以闪亮。
  后来,我去了抚州,在抚州一中任教。我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课,讲我的思考,我的经历,人生的坎坷,生命的珍贵,我尽我所能,帮助他们,点亮他们思想的火花。看见他们的成长,我心中有种成就感。今年,他们也参加了高考,想必他们中间也一定有另一个“我”愿意扎根这块热土,默默地工作和奉献,传承这块红土地的精彩和传奇。很感激这所学校,它给了我自食其力的能力,给了我回馈家乡的机会,给了我发光发热、传递梦想的舞台。   去年秋天,我来到省委党史研究室。我喜欢单位的研究氛围,喜欢同事之间的亲密和谐。去年12月,我陪领导去了赣州。到兴国的时候,已是傍晚。放好行李之后,我独自一人去街头散步,无意中走进了一家照相馆,照相馆的员工居然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我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没有继续读书?他们茫然地望着我,没有说话。其实,我心中已有了答案。读书不但不能赚钱,而且需要花钱,关键是一个“穷”字。
  回宾馆的路上,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使命。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我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告诉这些孩子,他们有英雄的祖先,他们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他们有理由自豪,去攀登人生的胜境;我也要告诉这个社会,这里有一群英雄的子孙,他们需要关爱,需要呵护。
  其实,我们多半都是平凡的,可也正是这些平凡的脊梁,挑起了社会的大梁。我愿意做默默的奉献者,做一个平凡的党史工作者,做一个坚定的红色基因传承者,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江西建设得更美好。其实,平凡也是一种精彩,平凡也可以大放异彩。
  (室机关第四支部、宣教处干部)
  吴自锋:激活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精神
  江西是片红土地。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产生了伟大的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方志敏精神,为我们党孕育和发展红色基因作出了突出贡献。江西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党和国家的一系列伟大精神都传承了江西的红色基因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方面以不信春风唤不回的决心,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工作作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清除党内腐败分子,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党中央也在努力激活红色基因增强党的自身免疫系统,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在激活红色基因过程中,习近平强调,学习党史国史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习近平还指出,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从习近平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激活红色基因就是要重温和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与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让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作为新时期的党史工作者,激活红色基因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激活红色基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首先,要做党的光荣历史的研究者。作为党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成为党史领域的权威专家,针对社会上歪曲抹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我们要以最权威最可靠的史实和研究成果予以有效回击。
  其次,要做党的光荣历史的宣传者。作为党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走出象牙塔,融入大社会,充分运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运用面广、影响力大的宣传平台,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更好地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第三,要做党的光荣历史的传承者。作为党史工作者,要对党怀有深厚情感,要将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红色精神自觉主动地贯彻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当表率,争做模范。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需要伟大的布道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党史工作者不应该只满足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奉献者。面对工作的辛苦,条件的艰苦,生活的清苦,在心态上,我们要做到波澜不惊;在工作热情和工作劲头上,我们要做到波涛汹涌,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加波澜壮阔。
  (室机关第五支部、编辑处副主任科员)
  梁发明:学好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
  我党自诞生起,93年如一日,领导亿万人民浴血奋战,艰苦摸索,建立起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严酷考验,党的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的鲜血、智慧。充分激活党的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我们党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作为一名党史人,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铭记”和两个“务必”。
  这两个铭记,一是铭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不能算是一名共产党员。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二是铭记党的奋斗历史。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走向辉煌的鲜活教材。
  学习党史,务必深刻领会,用心思考。党史学习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3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正确的决定和成功,都是和党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方法分不开的。学习和领会这点,对于解决我们现在遇到的各种问题非常重要。
  学习党史,务必宣传好党史。众所周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3万余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研究党史、宣传党史、资政育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服务省委决策,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记得不久前与湖南、湖北省室学习交流时,兄弟省市的同仁们对我省党史工作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现在在王晓春主任为班长的室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省党史系统更加忙碌和充实起来,各项工作更加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更加注重了对红色精神的弘扬,先后在各大门户网站开通了江西党史官方微博。微博内容短小精悍,真实生动,寓教于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效果。尤其是,为配合我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纪念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建党93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5周年,我室又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重大宣传活动,包括举办《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精神》图文巡展活动、《再现红色经典》大型交响音乐演奏会、《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举措,必将大大激活我省红色基因,激起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弘扬红色精神的热情,倍加努力地投入到“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伟大征程中来!○
  (室机关第六支部、资料管理处干部)
  责任编辑 万 强
其他文献
编辑手记:朱旦华(1911—2010)是毛泽民的爱人,毛远新的母亲,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女性。本文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的《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一书。作者马社香自2000年初夏以来,追踪采访朱旦华达11年之久,以口述整理的形式编撰成书。该书以崭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真实追寻朱旦华亲历的中华民族觉醒的关键百年诸多历史节点,深度思辨中国共产党“之”字形奋斗的底蕴,深刻阐发毛泽东等
期刊
[摘 要] 通过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政党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各方面的扶持帮助,但是更为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个政党必须自觉地努力增强“内功”。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援助和指导是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外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开展革命实践,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如何处理外援与内因的关系,是我们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
期刊
2014年2月11日下午,南京春寒料峭,但紫金山庄紫金厅里却是暖意融融。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在这里举行了首次正式会面。这是两岸关系发展60多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和进展。  早在26年前,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中华杂志》发行人胡秋原,就毅然冲破重重阻挠,公开首访大陆,成为“台海破冰第一人”。  恰
期刊
[摘 要] 黨员干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主体,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放大效应,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育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调查、分析永安市部分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入手,就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如何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推进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新方法、新对策。  [关键
期刊
我觉得“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最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作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的拼命?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快乐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渊中?我说就是“理想”!亲爱的,您以为是不是?  您说过去许多年都被您浪费了,到今天您才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奋斗,这是很真实的自白,我很高兴呀,由此足证您已踏上光明的途程,祝贺吧,我们遥远地互相祝贺吧
期刊
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
期刊
经略中原,  粉碎国民党军分区防御体系  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由战略协同发展为战役和战斗的紧密配合,完成了面上的占领,使中原成为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国民党军面临线线被切断、点点被包围的不利态势,蒋介石不得不收缩战线,对生命攸关的中原战场实行分区防御,建立了8个绥靖区,同时调集重兵,配置若干机动兵团,与共产党争取中原,巩固长江防线。  1948年初,中原战场国共双方兵力如下:  国民党方面,国
期刊
编者按: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本刊从这期开始开辟“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栏,约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文章,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和学习他的崇高风范,帮助人们更好
期刊
亲爱的容媚:  我读了您的信,就像火灼样地从内心燃烧到体外来,您真是我的灵魂呀,我们的爱从这次的离别更放出它的异样的光彩了,我们的爱是伟大的有意义的,有理想的,不是仅肉体的欲念,也不是仅才子佳人们卖弄风流的陶醉,更不是“卿爱我,我怜卿”似的有闲人含有病态的怜念。我们真正是:如电一般地感人,如火一般地热烈,如钢铁一般地坚强,如泰山一般地崇高。我觉得我俩都是生命的星光,我失了您即是失却光明,即是失却人
期刊
陆若冰收到林育南情真意切的信,内心十分激动。她连续回了两封热情洋溢的信。这两封信在圣诞节的早晨,同时到达林育南的手中,当着朋友的面,他一口气读完了信,心中充满了喜悦,于12月26日给心上人又回了信,表达深切的情意。  若冰:  正当圣诞节的早晨,我收到你的来信,当友人交来的时候,我是如何的感觉到我的幸福呵——而我并未看到信的内容。我的朋友谈了几句,迫不及待的一气看完了两信。冰,这时真有难以描写的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