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感性化”的词语教学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词语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获得对于词语感性的个人体验、感悟,这个词语在今后的生活中是不可能被学生顺利调遣或正确运用的。所以,在引领学生理解字词时,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地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桂花雨》这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字词教学“感性化”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与课文内容整合,在语境中感悟
  《九色鹿》课例片段:
  师:九色鹿救了调达,对他有恩。九色鹿是在什么情况下救调达的?
  生:波涛十分汹涌、情况万分危急。
  生:九色鹿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师:如果没有九色鹿的出手相救,调达可能就会命丧河中。九色鹿对调达的这种恩算得上是——
  生:救命之恩。
  生:再生之恩。
  师:(出示课文图)得救后的调达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此时的调达对九色鹿可谓是——
  生:千恩万谢。
  生:感激涕零。
  师:课文中用了一个省略号,说明调达还有许多感谢的话要说,可是他的话却被九色鹿打断了。九色鹿不要他的任何报答,只要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自己的住处!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九色鹿?
  生:九色鹿心胸宽阔。
  生:九色鹿有不图回报的品质。
  师:调达又有何表现?(出示相关句子,理解“郑重起誓”)
  师:就是这样一个信誓旦旦、千恩万谢的人在皇榜
  面前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相关段落)
  生:调达看到皇榜后,回想起自己前几天遇到九色鹿的经过,心想:我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乐颠颠的跑去向国王告密。
  师:现在的调达,眼中只看到金银财宝,忘记了九色鹿的救命之恩,这就是——
  生:见利忘义。
  师:他违背了誓言、忘记了道义,这就是——
  生: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师:他不仅去告密,还在军队前面带路,不懂得知恩图报也罢,反而——
  生:恩将仇报。
  师:自己再读读这三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语都是形容人的坏品质的,它们都是贬义词。
  师: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九色鹿是怎样控诉调达的,请同学们读读九色鹿的话,体会体会它当时的心情。
  师:九色鹿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舍身相救的调达,竟然——
  生:见利忘义。
  师:曾对自己郑重起誓的调达,竟然——
  生:背信弃义。
  师:对自己千恩万谢的调达,竟然——
  生:恩将仇报。
  师:“竟然”就是指——
  生:出乎意料之外。
  师:你遇到过令自己意想不到的事吗?请你也用上“竟然”来说一说。(选词填空:竟然、果然、显然)
  师:面对如此小人,九色鹿能不气愤吗?再静下心来读读九色鹿的这段话,你又读出了一只怎样的九色鹿呢?
  【反思】字词教学中,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离不开文章的语境。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对有些词语很难一下作出全面、准确的解释,如果我们能根据词语的特点,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悟真义,品味语言的深层意思、感情色彩以及表达作用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文《九色鹿》中的四字词语比较多,如“救命之恩、千恩万谢、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教学设计时,我把词语的赏读、理解与积累,作为此次设计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其想象补充,完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对词语进行理解、感悟。如调达看了皇榜,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白调达当时的言行就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接着通过创设的三个语境,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在这样的一系列语境的创设下,词义在学生的头脑里变得明晰、鲜活起来。随后,在引导学生理解“竟然”一词时,还是通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说词义,选词语。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感悟中,不断地逼近对文本语言的深层“触摸”,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二、 与生活经验链接,在情境中体会
  《桂花雨》课例片段:
  师:找一找,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把让你体会到摇花乐的句子画出来,边读边想,争取读出味道和感觉来,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师:(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急切、迫不及待。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缠着”这个词读到的。作者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很着急。
  生:她反复问了妈妈好多次,不摇到桂花绝不罢休。
  师:生活中,你有过缠着大人的经历吗?
  生:周末逛街,妈妈想给我买衣服,可我看见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变形金刚”,就拽着妈妈的衣角,缠着妈妈给我买。
  师: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谁来当回作者,问问妈妈,看你能否演出“缠”劲,读出“缠”味来。(师生表演“缠”)
  师:一早起来,我看到桂花全都开了,金灿灿、香喷喷的,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中午,吃过午饭,一阵风吹来,桂花就落了,哎呀,桂花落在泥土里,香味就差多了,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眼看就要下雨了,我赶紧跑回家,问母亲——
  生:“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反思】在词语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的相关经历、体验来帮助理解,激活已有表象,拓展词语的外延,才能产生对语言的形象感、情味感、畅通感、节奏感。本片段教学中,我抓住关键词“缠”,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经历,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马上联系到平时的生活体验,找到了感情的基调,再通过师生合作将“缠”的过程充分地展示出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晒一晒,评一评  1. 上节课,沈老师给大家表演了“丝巾变出玫瑰花”的魔术,还记得不?同学们当堂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沈老师经过反复阅读和欣赏,发现了同学们作文中的不少亮点。咱们先来晒一晒作文题目吧!  2. 晒拟得好的题目。大家默览一下,你觉得谁起的题目好,为什么?  《魔术课堂变变变》——赵成  《魔术中的快乐》——魏雨淇  《第二个刘谦——沈老师》——张杰雯  《小惊
期刊
一、 谈话导入  1.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李白和比他大12岁孟浩然在黄鹤楼的送别也引起了轰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出示课题,生齐读)  2. 同学们,“陵”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
期刊
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没有抒写浪漫动人、感人至深、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叙述了日常生活的平凡,展现了父母之爱的平常,见到了庭院中茉莉的纯洁,享受了茉莉散发的幽香,带给我们宁静、安祥之美。平淡是真,平静是美,平凡是福。《爱如茉莉》一文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点点滴滴,平凡至极的爱情,释放出素朴至极的美丽。  一、 平静素朴的景致之美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然而日常生活自有普
期刊
一、 结构指向——从失衡到均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于是有些人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指向语言文字训练,淡化阅读理解,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由内容分析为重心转为了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心。  阅读教学真的要弱化“理解”吗?当然不能。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学生的学习心理“明了——联合——概括——运用”视为教学的四个阶
期刊
一、 练习1:轻声与非轻声词义不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六年级三个练习中的“语文与生活”部分,这些内容有何联系?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这三个练习都是讲关于词语的。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三个练习中的词语都藏着哪些变化的秘密吧。(师贴板书:词语变变变)既然叫做“语文与生活”,一定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确,在我们身边随处都有语文。有一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无意当中就听到了一
期刊
不久前,接到上《渔歌子》公开课的任务,经历了一段“磨课”又“磨人”的过程。这段经历给了我这样的启示: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被启迪,不断自悟自得的过程。在一次次试教后,有一种认识和理念逐渐清晰:课堂上“要教什么”“不要教什么”,其“取”与“舍”的设计原则,“得”与“失”的评判标准,皆源于“学生需求”和“课程需要”。  一、 要什么?——终身受益的语文经验和能力  1. 生长点——定向。生长点源于课程目
期刊
本刊特稿  共识,意在告诉人们,中国与欧洲各国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相助,共同发展。叙述的是民相亲的故事,显现出的却是习主席的博爱精神和人文情怀,让听众为之感动,历久难忘。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渊博的社科学识  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中外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知识丰富的积累,更让演讲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在谈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时,他从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已经确立了未来发展目标、战争带给中国
期刊
2001年是我国第八轮课程改革的第一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作为教育部首批审查通过的三套小学语文教材之一,走向了全国。而我,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研究人员,竟然被教材编委会首选进入了教材培训团队。  记得当年6月份的一天上午,我接到了苏教版教材编委会培训部高林生主任的电话,要我准备苏教版(国标本)解读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材的讲稿,7月上旬到有关省份的国家级教材实验区作教材培训。我在电
期刊
作为语文老师,有机会听一节音乐课无疑是一种特殊的享受。这是一节四年级音乐课,课题是《绿色的祖国》。  新课导入,复习完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后,姜老师提问:“同学们,你心目中的祖国是什么颜色?”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祖国是红色的,因为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祖国是金黄色的,因为现在是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祖国是绿色的,我们的祖国青山绿水,地大物博。”  “还
期刊
一、 检查自读,筛选信息  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我要检查一下读书情况,请同学们把书合起来,然后回答我的问题。(教师展示课件,屏显棕树蛇、红蚂蚁、斑贝的图片资料。)  【点评】课文中提到典型生物入侵者的名称,但学生没有见过,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呈示图片,很有必要。  师:回忆课文内容,指出这些生物的名字。  生:第一幅图是棕树蛇,第二幅图是红蚂蚁,第三幅图是斑贝。  师:不错。我增加一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