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语第三册在插页里为《孔雀东南飞》配了一幅图,出自画家萧玉田先生(工笔画大师潘絮兹入室弟子)之手。本来一共是16幅,编辑选取了焦仲卿送别兰芝,对她表白心迹,二情长依依这个场面,是很感人的。只是插图里的孔雀,画作两只,一只翩翩回首,一只脉脉前视,美则美矣,于情于理似有不合。
诗篇一开始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很明显用的是传统的托物起兴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里即是用孔雀往东南飞去,因为顾念配偶,所以飞不多远就徘徊不前,来引出下面这段爱情悲剧;并借此给全诗定下一个基调,造成哀愁缠绵的气氛。试想,如果孔雀双双比翼飞去,为什么还要“五里一徘徊”呢?况且,“兴”中一般含“比”,形单影只的孔雀孤飞彷徨,也正好象征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妻二人被迫中路分拆的悲剧命运。诗的结尾。“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用象征手法描绘他们死后化为鸳鸯的情形,在结构上就照应了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始,以双鸟和鸣终,诗意极浓,令人浮想联翩”(江夏、肖毅等编著《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而插图里画作双孔雀,在艺术表现上则构成了反衬,上面的这些暗示、余韵也就都没有了,诗味也会随之遽减吧。
其实在汉代及魏晋的民间创作和文人诗里,以大雁、鸿鹄、鸳鸯、翰林鸟、比目鱼这些意象来象征夫妇、朋友的很多,要么表达分离的苦痛,要么表达聚首的愿望。如汉乐府里的一篇《伤歌行》就这样写道:“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不正是因为孤鸟的哀鸣而引发了思妇的愁思吗?见于《宋书·乐志》的《艳歌何尝行·白鹄》,与《孔雀东南飞》里的情景就更相似了:“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就是以分飞的白鹄作譬,来表现一对夫妇被迫分离时的情态。至于同时及稍后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曹植《赠王粲》)、“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潘岳《悼亡诗》),那就更多了,不——解释了。
诗篇一开始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很明显用的是传统的托物起兴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里即是用孔雀往东南飞去,因为顾念配偶,所以飞不多远就徘徊不前,来引出下面这段爱情悲剧;并借此给全诗定下一个基调,造成哀愁缠绵的气氛。试想,如果孔雀双双比翼飞去,为什么还要“五里一徘徊”呢?况且,“兴”中一般含“比”,形单影只的孔雀孤飞彷徨,也正好象征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妻二人被迫中路分拆的悲剧命运。诗的结尾。“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用象征手法描绘他们死后化为鸳鸯的情形,在结构上就照应了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始,以双鸟和鸣终,诗意极浓,令人浮想联翩”(江夏、肖毅等编著《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而插图里画作双孔雀,在艺术表现上则构成了反衬,上面的这些暗示、余韵也就都没有了,诗味也会随之遽减吧。
其实在汉代及魏晋的民间创作和文人诗里,以大雁、鸿鹄、鸳鸯、翰林鸟、比目鱼这些意象来象征夫妇、朋友的很多,要么表达分离的苦痛,要么表达聚首的愿望。如汉乐府里的一篇《伤歌行》就这样写道:“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不正是因为孤鸟的哀鸣而引发了思妇的愁思吗?见于《宋书·乐志》的《艳歌何尝行·白鹄》,与《孔雀东南飞》里的情景就更相似了:“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踌躇顾群侣,泪下不自知。”就是以分飞的白鹄作譬,来表现一对夫妇被迫分离时的情态。至于同时及稍后的“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曹植《赠王粲》)、“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潘岳《悼亡诗》),那就更多了,不——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