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郎到商会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卦洲街道最早的时候,只有少数农民从事一些“非法”初级的商贩活动。那时的商贩,民间称之为“货郎”。货郎挑个装有小商品的担子,从东家门口走过,向西家后屋吆喝。小商品也无外乎是针线、鱼钩、糖块等物品。在最初的印象里,货郎的吆喝是乡村特有的一个景象,货郎的身后总跟着一些孩子。孩子们追逐货郎,把眼睛盯在那些糖块上,指望着担子里的糖块会不经意中落到地面。我也曾经是货郎屁股后面小队伍中的一名“战士”。
  货郎担只是当时农村商贸活动的早期萌芽。而货郎本身是极没有地位的。最早父母责骂孩子,大约用词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是个货郎,没出息的。
  货郎背影,很快就从人们的眼里消失,消失的速度让我的记忆显得模糊。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原本繁华(只是相对八卦洲地区而言)的上坝街头,出现了固定的商铺。虽然经营的品种,比货郎走村转巷的担子里品种多不出几样。但是原先的货郎不再到处奔走,而是固定地坐在铺子里,端一杯茶,和购物的人讨价还价。因为少了一群孩子的跟班,货郎的风采,在我的感觉里一落千丈。
  当流动的摊贩消失,货郎拥有固定场所经营后,有关货郎高收入的传闻便风传桑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仅仅一年的时间,上坝的街头便出现了早点铺、卤食铺、铁匠铺等。农村里需要的商业店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
  至此,货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我童年的印象也被无法压制的繁荣所替代,货郎便成为一种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私营企业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经过大约5年的变迁,八卦洲范围内一些能人转变为营业主,作坊式家庭企业的机器轰鸣给这个宁静的洲地,增添了别样的热闹。商业活动日益蓬勃盛大。譬如过去的上坝机械厂,从最初只有4个人的小作坊,赫然发展成拥有数控机床近百台,生产员工超过200人的工厂,其产品显微镜、转换器均出口韩国、日本、新加坡。当这些发展的成果,显现在我面前时,不仅感叹经营者能力,我们更深深地感觉到共产党政策的英明和伟大。
  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商业活动的频繁发生,激活了农村经济,为农村闲置人员就业提供了平台,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更为农村稳定做出了保障。而所有这一切,放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人可以想象并付诸于行动的。因为思想禁锢,行为僵化,已经将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束缚为单一的、机械的“工具”。
  把企业、商业等经营者的力量组织起来,对社会的贡献就更为突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个更大的不可思议的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经过各级政府的审批,一个新型的集镇在原来荒凉的土地上成形。算起来,仅仅是10年时间,八卦洲集镇上就有了路灯,商铺约200家。公交车在飞架于长江的二桥上缓缓行驶,城区与乡村通过这一方式,紧密地拥抱在一起。商铺经营业的范围较之过去的货郎,已经无从比较。洲上两家超市的经营者,无一例外都是曾经的“泥腿子”。
  经济发展最终极的目的,是要反返哺社会。八卦洲街道及时成立了商会组织,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每年都想方设法为地方建设出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哲学的一个严肃命题。透过货郎到商會的这个现象,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我从货郎的跟班,到现在在街道工作,整整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做跟班时,我10岁,已经记事,我一直记得我和伙伴们,常常跟在一位脸上有一大块红色胎记的货郎后面,跑很长的路,却没有看到糖果从货郎担子里落下来的情景。我也记得去上坝街头和一帮同学讨价一条牛仔裤的场景,我更记得八卦洲集镇日益壮大的场面,因为我每天都从这个地方经过。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感慨感动。
  我深深地感叹40年的辉煌。“四十不惑”的辉煌,也一定会引领智慧的人民大众,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其他文献
1  刚到兰州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频繁地往北京写信。我想那是因为不适应吧。  我给中学的哥们儿、女同学,甚至我们高中的班主任——一个大学毕业就教我们语文的女老师——都写过。信中多少表现出一点想回家、悔不当初之意。当然,所有人也都无一例外地好言抚慰我。  “要学会过日子,而不是‘熬’日子。”一个高中的小妞煞有介事地回信道。  记得高考之前我曾向她表白过好几次,几乎神魂颠倒。此刻,她在北京的一所
期刊
一  已经一个星期了,露西亚还没有接到李奥的电话。在李奥前往巴塞罗那的前一天上午,他们两个还好好的,下午邻居卡尔来家里帮忙修理水管离开之后,他们便为了一些琐碎小事吵了一架,冷战了一整晚,第二天她也没有去机场送他。事实上,在李奥独自拿着行李出门的那一瞬间,她的气便消了,也意识到了自己有些过了,不该在这个时间点跟他较劲。她原本以为过不了几天就会接到李奥的电话,他也会像从前那样,在每次争吵之后用最温柔的
期刊
一片云要看过多少风景,才能在这里收敛住内  心的波澜  就这样漫不经心地躺在天空五彩的丝绸上  用风把自己打磨成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南京的  衣襟上  一些事物汹涌而来,而我只想隐身在一片云里  一座千年古寺,打坐在一片光阴上  苦修的僧人,他们诵经的姿势  与夕阳映照的庙宇,构成一个安静的弧度  让我日趋浮躁的心,学会平静、忍耐和坚持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斑駁的古树和穿空的乱石,经受住了
期刊
七十春秋,  栖霞变化,  浮想联翩。  昔城郊景象,  农耕林牧。  今成闹市,  广厦摩天。  高铁穿梭,  江桥竞跨,  港口繁忙貿易船。  兴科教,  大学连碧野,  培育英贤。  何如沧海桑田?  党播撒阳光雨露妍。  忆伟人亲莅,  丰碑永久。  崭新时代,  磊落中坚,  不忘初心,  百年奋斗,  赤子情怀担铁肩!  遂宏愿,  筑我强国梦,  两岸团圆。
期刊
金陵城东,  一片祥瑞,  气象万千。  看坦途如砥,  绿荫成盖;  花繁叶茂,  斗艳争妍。  辉耀楼台,  繁忙港埠,  学子仙林出能贤  弄潮者,  正雄姿英发,  建业当先。  欢呼筑梦宣言。  引无数英雄  写锦篇。  树新风正气,  民心所向;  改革开放,  執锐攻坚。  科技腾飞,  日新月异,  继往开来勇向前  栖霞美,  揽青山碧水,  丽日蓝天。
期刊
山乡  五月的风  吹绿了半座山乡  染白了天际的云朵  唯有崖际的小树  独自遐想  ……一群女子  正在山腰上  那是春曲飄来的地方  ……山风遥寄  暖了相思。蝴蝶  在廊桥上  飞来飞去山民  晨韵中  穿着布衣的你  用厚实的肩膀  挑起了  一季的露水  石界的缝隙间  鸟儿遗落的种子  发芽了  朝阳倾洒。如此  萌绿的希望  也被你肩挑而起了山乡人家  小楼的东窗  被果枝嬉戏着 
期刊
外地同学和文友来南京栖霞,我总会带着他们去闻名遐迩的栖霞寺朝拜,以尽“地主之谊”。其中的千佛岩这处人文景观则是必选景点。可是不知怎么,每次来到栖霞山千佛岩旁,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次也不例外。这并不是因为已经过了“秋棲霞”的旅游旺季,游人稀少,略显萧条的缘故,而是面对这个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产物,顿生些许感叹和思索。  据史料记载,历代能工巧匠曾经多次在千佛岩钧刻佛像,修补佛龛。其中较大一
期刊
见识在“牲畜大巴扎”  喀什有一处并未被列入旅游景点的“景点”,这就是“牲畜大巴扎”。“巴扎”系维语,翻译过来就是交易市场的意思,若想了解喀什的风土人情,这里不失为一理想之地,喜爱文史和摄影的游客都喜爱去这里采风。我们到喀什时正遇赶会交易日(市场逢周日开放),于是大家一致赞同来这里采风。  进了市场,只见载运牲畜的汽车、拖拉机一辆辆从我们身旁驶过,卷起尘土。这里以牛、羊、骆驼、驴、马为主要交易品种
期刊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七千年悠远历史文脉演进时节如流  随着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奔向远方  七十载栉风沐雨  扬子江畔逐浪行  老山龍脉层尽染  凤凰山畔烽火起  求雨山巅慰忠骨  巍巍青山铸英魂  追寻江浦、浦镇、浦口足迹  “三浦”战役永载中华史册  血雨腥风惊天地  一马当先最江浦  静观其变风不止  知己知彼战不殆  长江渡口红旗飘  天堑通途燃飞扬  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  以战无不胜
期刊
最早接触茅台酒是我在部队有了女朋友的时候。我提干后,认识的女朋友,相恋得十分迅速。就要到年跟前了,女朋友爸爸要从部队回来探亲,想见见我。这是决定我和女朋友的恋情能否继续发展的大问题。我赶紧找几个要好的战友商量。战友问我,你女朋友的老爸哪里人?喜欢什么?我说他是我们友邻部队的团参谋长,东北人,比较爱喝酒。战友说,这事好办了,弄瓶茅台酒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战友把我的事当成头等大事,相互间一串联,就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