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船舶建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船舶建造课程是一个复杂和反复练习的过程,需要培养很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辅助船舶建造课程的教学。微课是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教学过程中,它简单、方便、快速、易操作,有利于船舶建造课程的教学,配合船舶建造课程的教学,培养出适合于现代船舶建造的高应用型人才。本文就微课在船舶建造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微课 船舶建造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05-01
  1.微课的意义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微课被广泛地应用于船舶建造课程的教学中。微课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易于传播、收藏,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也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微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做详细的阐述,简单易懂,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并且时间设计较短。船舶建造课程本来是一个枯燥复杂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通过微课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船舶建造课程的深入理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便,指导学生对于船舶建造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为船舶建造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空间,有利于船舶建造学的发展。
  2.船舶建造使用微课教学的原则
  船舶建造学是一门研究与船舶建造相关的知识,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船舶学、绘图学、工程学、加工工艺学等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太多,学习任务重。在船舶建造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则使教学针对性强,使用微课教学可以使教学简单化,围绕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将内容生活化、幽默化,主题突出、指导性强,便于学生理解,促使学生掌握船舶建造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要点。
  3.微课在船舶建造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3.1整合微课与船舶建造现实课堂关系
  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白微课教学与现实课堂的联系,微课教学不能脱离现实课堂,微课教学是现实课堂的补充模式,为现实课堂的教学起铺垫或辅助功效的。比如说:教师在船舶建造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个教学难点,直接进行现实课堂教学,学生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学的进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让学生预习即将要教学的内容,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理解認识,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船舶建造课程的教学。微课内容的制定是根据现实课堂教学的情况和需要来制定实施的,微课是教学资源的补充和完整,根据现实教学的情况担负着不同的教学任务。
  3.2开通船舶建造微课教学支持服务渠道
  船舶建造微课程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这样微课程才能完成它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船舶建造学校应该设计一套完整的微课程应用模式,方便微课程的设计、使用,同时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方便微课程的管理,及时传输微课程的内容,支持师生之间在线交流,让教师的教学无处不在,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把微课程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3.3微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移动学习的习惯
  微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移动学习的习惯,减少学生对业余时间的浪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自主学习,选择学习自己需要补充学习的环节,查漏补缺,满足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的需要。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探讨,促进学习,加强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4建设船舶建造课程微课资源体系
  船舶建造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生学习难度大,微课的设立是为了辅助学生学习的。船舶建造微课程的设计要系统化,根据船舶建造学课程的内容划分微课程的内容,使微课程的内容具备统一性和连贯性,种类多而细,涉及到船舶建造学的每一个知识点。微课程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多变,同一个内容或许会设计出不同的版本,这个是由学生的理解能力决定的,学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分层次设计,这样才会使微课教学充满生机,达到微课教学的目的。同时学校要关注学生对微课程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微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受学生欢迎的程度,给学校和教师提高教育反思的机会,更加完善微课程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秀芳.高校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
  [3]徐颖丽.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2-253.
  [4]李忠林.船舶建造工艺学[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5]岳卫宏.现代造船模式下的造船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为提高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成绩,在教学中采用“同伴教学法”加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同时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同伴教学法对提高同学们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同伴教学法 课堂教学 实验演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家长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即认同感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校的这种感情的形成可以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社会形象。  【关键词】认同感 善品评价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76-01  认同感是指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方面,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舞蹈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舞蹈教学将学生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尽情的表现出来,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以此可以看出来,对幼师舞蹈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深入对幼师舞蹈教学创新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期刊
【摘要】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要用心、细心、耐心、精心。“细节决定成败”,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班主任要做的,多半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一个班主任能把这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做好也就不简单了。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在班级管理中,我力求做到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将班级中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用心
期刊
【摘要】《生命科学》作为二期课改的一门新课程,它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强化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等能力,从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有幸成为一名新教材执教者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和
期刊
【摘要】数学本身是立足于激发联想、开拓创新的一门应用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选择“题海战”,严重制约了学习者的思考空间。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具体初中教学为例,结合最新的中考命题,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融合运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运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
期刊
【摘要】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应该让儿童自由的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脑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御自己的才能。”如何让幼儿在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如何通过画了解幼儿的内心,成为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的方向。本文在学习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下,在小班开展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旨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
期刊
【摘要】书写是人们必不可缺的交流方式,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一手好字既能给阅者美的享受,又能展现书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但当前,小学生的书写水平着实令人担忧。平时作业、试卷的书写普遍存在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等症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激发其练习书法的兴趣,进而在书写中养成健康的人格是一项值得探究的工程。  【关键词】书法 兴趣 规范 评价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关注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建立学生音乐结构分析的能力,改变学习方式。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消除灌输式、生产线式的教育模式。教师预设难易程度适当、与学生兴趣点投机的方式教学。  【关键词】音乐主题 音乐要素 音乐结构 情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93-02  课题:鼓乐铿锵  教材分析:《鼓乐铿锵
期刊
【摘要】对于孩子们来说,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艺术。而音乐欣赏对孩子来说比歌唱、舞蹈、器乐等活动中所接触的内容更加丰富。对于幼儿来说,就是通过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来获得音乐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的审美教育活动。而本文主要关注《指南》所给孩子们带来的一些启发式的教育,它主要是从孩子们天生好动活泼这样的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学会聆听以及感受,在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