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农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发展好农业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农村经济作为我国“三农”问题之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小觑。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村经济; 转型; 创新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调动了许多的资金来帮助其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对农村经济缺乏长远认识,相应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不强,认识不到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常常会导致政策和措施实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方面,每个农民拥有相应面积的土地,但他们的拥有权是有一定年限的,这些内容都需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的合同当中。而签订一个完整的土地承包合同,不仅需要相关的财政审计和监督管理,更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撑。但就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法治环境不完善,相应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国家政策也无法施之有道,在出现问题时无法适当地解决,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应体系不完善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相应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民的收入不再只依赖于土地,而是朝着收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收入体系的变化,使得原来单一的利益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调节利益纠纷等。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问题产生时相应的措施不能行之有效,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缺失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经济管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相应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当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多,更加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和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工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大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不愿意驻扎在农村。
(五)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命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农村经济体系的运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资金常常由村级领导干部进行保管和发放,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使得资金的流向不透明,农民无法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在具体的措施中缺乏资金的支撑,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无法进行。
二、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加强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宣传,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积极的思想对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更会促进行为的发展。根据现今农村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薄弱的情况,国家可以指派相关人员对農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领导班子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使其在开展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创建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体系,从而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在相关问题上做出正确决策。并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更好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在农村有一系列土地承包合同、财务审计以及监督管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但始终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和解决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与之相关的追究责任的规定;同样,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鼓励。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出台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执行有力、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确农村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养,引进专业人员
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大都是由村级干部进行指导并实施的,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管理人员对市场发展要有全面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要时时关心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农民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农村经济管理投入,保证资金公开透明
相关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经济更是如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注重招商引资,并不断吸纳社会有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农村资源,扶持农村多元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金的流动监管,防止滋生腐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利用国家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革新农村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激发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树立相应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法律法规和完整的体系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的保障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还有,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农民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将这些因素适当地予以结合,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稳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景龙.简议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网友世界, 2014(14).
[2] 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 肖子连.略论农村经济管理的服务作用[J].吉林农业,2012(1).
[4] 林辉煌,吴秋菊.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中国市场,2011(33).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村经济; 转型; 创新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调动了许多的资金来帮助其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对农村经济缺乏长远认识,相应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不强,认识不到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常常会导致政策和措施实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方面,每个农民拥有相应面积的土地,但他们的拥有权是有一定年限的,这些内容都需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的合同当中。而签订一个完整的土地承包合同,不仅需要相关的财政审计和监督管理,更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撑。但就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法治环境不完善,相应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国家政策也无法施之有道,在出现问题时无法适当地解决,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应体系不完善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相应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民的收入不再只依赖于土地,而是朝着收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收入体系的变化,使得原来单一的利益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调节利益纠纷等。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问题产生时相应的措施不能行之有效,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缺失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经济管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相应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当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多,更加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和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工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大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不愿意驻扎在农村。
(五)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命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农村经济体系的运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资金常常由村级领导干部进行保管和发放,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使得资金的流向不透明,农民无法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在具体的措施中缺乏资金的支撑,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无法进行。
二、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加强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宣传,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积极的思想对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更会促进行为的发展。根据现今农村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薄弱的情况,国家可以指派相关人员对農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领导班子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使其在开展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创建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体系,从而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在相关问题上做出正确决策。并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更好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在农村有一系列土地承包合同、财务审计以及监督管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但始终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和解决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与之相关的追究责任的规定;同样,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鼓励。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出台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执行有力、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确农村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养,引进专业人员
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大都是由村级干部进行指导并实施的,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管理人员对市场发展要有全面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要时时关心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农民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农村经济管理投入,保证资金公开透明
相关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经济更是如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注重招商引资,并不断吸纳社会有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农村资源,扶持农村多元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金的流动监管,防止滋生腐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利用国家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革新农村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激发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树立相应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法律法规和完整的体系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的保障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还有,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农民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将这些因素适当地予以结合,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稳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景龙.简议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网友世界, 2014(14).
[2] 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 肖子连.略论农村经济管理的服务作用[J].吉林农业,2012(1).
[4] 林辉煌,吴秋菊.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中国市场,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