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联想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好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目的就是丰富学生听觉、引发学生思索、激活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首音乐表现的是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该乐曲的两种表现形式进行比较: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宏,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二、激发灵感,充分表现,搭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思维想象发展的创作空间。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可从培养以下能力方面进行。
  (一)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其表现能力
  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则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如学习歌曲《爱我中华》时,为了丰富歌曲的表现内容,我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了领唱旋律、二声部合唱的学习。领唱由文艺委员担任,二声部由所有女生担任,主旋律则由男生担任。演唱时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各负其责。在达到各声部已能熟练、和谐的演唱自己的旋律时,再进行第二次分工,让喜好唱歌的同学到台上表演,让爱好舞蹈的同学围着演唱的学生形成半圆,其他同学扮演打击乐队,手拿各种打击乐器按音乐的节奏进行敲击,老师则扮演领头养,指挥、调动大家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我还设计了既简单又易学的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内外两个圆,随着《爱我中华》的音乐边歌边舞。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表现歌曲的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使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这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师生间和谐、互动,可以使爱好表现的学生更大胆,使不善表现的学生也得到有效的锻炼,增强其信心,发展其表现力。
  (二)激发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扑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例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时,为了快速记忆歌词,我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运用了联想法,还运用了肢体语言来帮助记忆,我以此为契机,干脆让学生演双簧,连说带演,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歌曲、歌词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扑捉灵感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将灵感流入笔端、记录在册。
  一是填词:准确把握音乐的情绪,所填歌词要与音乐相呼应。注意歌词压韵、意思连贯,对位规整。结束句尽量归到开口音上,便于演唱。如:当我第一次背上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老师站在门口把我迎接,象妈妈一样,望着我微笑。以ao压韵,且在开口音上。
  二是记谱:如何快速将灵感中的旋律记录下来呢?首先,教会学生将脑中的旋律音符快速记录下来,然后再将节奏加入音符;接着,反复哼唱、并检查有无单音遗漏;最后,检查节奏记录是否正确。教会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就好比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音乐创作的大门,通过这扇门,学生的灵感将会得到创造性发挥。
  培养学生参与创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鼓励学生自发组织排练一些小品、话剧片段,自编、自导各种联欢会,策划各种课外活动,拓展创作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开拓进取。
其他文献
古人认为:“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考提问,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是学生思考生疑、探究解疑、领悟创新学习科学知识的必经过程。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生疑问难,进行质疑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化
期刊
军事体能训练是在专门人员的指导下,遵循人体生命科学规律,最大限度和高效率地挖掘和发挥军人体能潜力,保持已获得的体能素质,避免不必要的训练伤病,而进行的一种专门性训练活动,是一项挖掘、提高以及保持军人综合生物学素质的系统工程。与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现代军事体能训练包含了体力、脑力、心力三大方面的内容,所涉及学科涵盖了生理学(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等)和心理学(毅力品质、注意力集中、抗干扰能力)两
期刊
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达自己所闻所想。两者相结合,成了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提出:(低年级学生)应能认真听别人的话,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简要讲述自己所见所闻……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本人就对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听说训练的方法要多样。新课标有语:
期刊
【摘 要】由于物理教学的概念、规律都涉及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密度尤指思维密度,也就是一定时间内完成的思维量。超过这一思维量叫思维密度过限,达不到这一量的叫思维密度不及,无论是过限还是不及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 课堂 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它,但又感到物理难学,很不容易把这门课学好。
期刊
【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求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所说的"充分地读",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一遍遍、枯燥无味地傻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地阅读。  【关键词】语文 阅读 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无不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
期刊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只有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在英语阅读能力上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能胸有成竹,事半功倍。所以要想在课堂上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一定要指导和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初中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不预习,直接进行灌入式的教育,不但没有任何的效果,可能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丧
期刊
近年来历史科的高考人均成绩与其他各科相比一直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该科试题难度稍大外,反映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基础年级学生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导致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脱节与断层。现就这一问题及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做好基础年级与高三历史教学的阶段性衔接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方家指点。  一、基础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历史教学有三大基本目的,即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
期刊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它赋予读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审美教育,在教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审美教育更是具有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审美教育要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之一。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渗
期刊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组合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行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
期刊
一、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简介  相互作用分析,是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柏恩于1959年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柏恩把人的自我状态分成三种:父母状态(P)、成人状态(A)和儿童状态(C)。父母自我状态是由父母或父母型人物的行为内化来的,是一大堆装在脑子里的个人早年获得的、印象深刻的外部经验,包括“必须”和“应该”。父母自我状态是“权威的”、“教诲的”。儿童自我状态的特征是“情绪的”、“冲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