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 所谓“好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效课堂?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效果的原因,阐述了如何设置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呼唤、时代的需要。同时,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让学生天天有成功的喜悦,月月有进步的快乐,年年有获奖的成果,三年后能成为品行好、会学习、善合作、潜力足的现代初中生。需要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效学习的策略。
1 面向全体、上好课,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既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哈尔滨市名师王岩认为高效课堂应是:“目标预设要简明与实用并举;环节设计要简洁与思考同行;点拨与评价要智慧与发展同在;方法选择要简易与实效共存”。刚在教学中摸出点门道,读了名师的话又叫我犯了迷糊,难道一切从简的课堂也是高效课堂?后来听了名师的讲座,看了名师的示范课,才明白了一些其中的奥秘。高效课堂上每一个老师都惜言如金,把整个课堂都教给了学生:“独立作业用去大约15分钟;交流探讨及课堂小结约25分钟;教师课堂提问与规律总结约5分钟。”教师做得更多的是在适当的时间发问从简学生思考,提供有特质的素材让学生练习,激励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待学生在倾听中获取营养。简约、静谧、睿智的课堂,充满了数学的味道。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拐杖’,起了引导先生“学会学习”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教育的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对其自身有价值的数学;学到其自身所必需的数学,使其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可以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很好的启发。一天,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正在他苦思冥想时,这时一只垂死挣扎的苍蝇引起了他的主意,苍蝇被粘在了一张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伟大的发明诞生了,它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启发。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沈可平在《浅谈有效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凡是一项进行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有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那么怎样做才是有效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有效学习不是刻苦学习,不是题海学习,不是把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不是仅仅灌输学生知识。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 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
放手让学生去干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发明家、数学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加教学容量,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又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多媒体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和刺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当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境设计,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又能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 课堂45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的。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和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调控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俗话说:“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与当代的教育提倡终身学习、提倡与时俱进走进新时代是一致的,可见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纲要”指出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程的巧妙安排,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 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而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做到这一点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有力保证。那么如何授之以渔呢?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合其特点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够学会的东西。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在速度,不在智力。”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加指点就能学好,有的需要老师较多的解释和说明,个别的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辅导和强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育家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去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授之以渔,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许多专家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例为:“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占5%,其它占21%。”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学好知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把学习的热情变为学习的能力,是开发学科心理潜能的落脚点。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指导和点拨,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反复实践,多次检查。良好习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情感,一旦养成,就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发现新知,增强能力,不断进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最终开发。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如何上出‘好课’?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老师讲的内容少一些,学生思考的问题多一些;老师的表演少一些,师生互动多一些。把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走出误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004.5
[2] 洪山教育. 《什么是高效课堂》. 2011、3
[3] 黑龙江教育. 《课堂寻真》. 哈尔滨市王岩. 2011、4
[4] 学周刊. 《浅谈有效教学策略》. 沈可平. 2011年30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可持续发展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呼唤、时代的需要。同时,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让学生天天有成功的喜悦,月月有进步的快乐,年年有获奖的成果,三年后能成为品行好、会学习、善合作、潜力足的现代初中生。需要高效的课堂,需要有效学习的策略。
1 面向全体、上好课,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既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实验与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哈尔滨市名师王岩认为高效课堂应是:“目标预设要简明与实用并举;环节设计要简洁与思考同行;点拨与评价要智慧与发展同在;方法选择要简易与实效共存”。刚在教学中摸出点门道,读了名师的话又叫我犯了迷糊,难道一切从简的课堂也是高效课堂?后来听了名师的讲座,看了名师的示范课,才明白了一些其中的奥秘。高效课堂上每一个老师都惜言如金,把整个课堂都教给了学生:“独立作业用去大约15分钟;交流探讨及课堂小结约25分钟;教师课堂提问与规律总结约5分钟。”教师做得更多的是在适当的时间发问从简学生思考,提供有特质的素材让学生练习,激励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待学生在倾听中获取营养。简约、静谧、睿智的课堂,充满了数学的味道。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因而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拐杖’,起了引导先生“学会学习”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教育的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对其自身有价值的数学;学到其自身所必需的数学,使其不同的个体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
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可以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很好的启发。一天,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正在他苦思冥想时,这时一只垂死挣扎的苍蝇引起了他的主意,苍蝇被粘在了一张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伟大的发明诞生了,它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个启发。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沈可平在《浅谈有效教学策略》一文中指出:“凡是一项进行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是唤起、维持、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行为。追求有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那么怎样做才是有效的?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有效学习不是刻苦学习,不是题海学习,不是把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不是仅仅灌输学生知识。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 有效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
放手让学生去干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发明家、数学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增加教学容量,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又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多媒体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和刺激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当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并进行问题的情境设计,学生更容易理解,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又能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 课堂45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会很疲倦的。有了多媒体以后,能吸引和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我们在每一课件的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调控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俗话说:“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与当代的教育提倡终身学习、提倡与时俱进走进新时代是一致的,可见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纲要”指出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积累出发,进行积极的、独特的思考,从新鲜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程的巧妙安排,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 授之以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而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做到这一点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有力保证。那么如何授之以渔呢?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合其特点的帮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够学会的东西。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在速度,不在智力。”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加指点就能学好,有的需要老师较多的解释和说明,个别的学生需要老师不断地进行辅导和强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育家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去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授之以渔,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许多专家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例为:“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占5%,其它占21%。”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学好知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把学习的热情变为学习的能力,是开发学科心理潜能的落脚点。良好的习惯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的指导和点拨,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反复实践,多次检查。良好习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情感,一旦养成,就好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源头活水,学生就会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发现新知,增强能力,不断进取,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最终开发。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如何上出‘好课’?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老师讲的内容少一些,学生思考的问题多一些;老师的表演少一些,师生互动多一些。把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孩子们,走出误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月芬.《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2004.5
[2] 洪山教育. 《什么是高效课堂》. 2011、3
[3] 黑龙江教育. 《课堂寻真》. 哈尔滨市王岩. 2011、4
[4] 学周刊. 《浅谈有效教学策略》. 沈可平. 2011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