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初三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恪守“清”字诀,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难点与疑点教学、初三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对如何有效促进初三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协调,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三数学; 高效性;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心理辅导
初三数学,特别是初三总复习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初三总复习课是把平时每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而苏科版初三数学教材安排了五章内容,其中“二次函数”和“圆”的新课尤其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新课,又要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时间非常紧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成为了我们每一名初三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很好得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需要从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组织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将教学目标清晰化,让教学过程清新化,把难点、疑点清除化,心理辅导清理化,我将这一想法总结为一个字:“清”,下面我详细讲一讲如何在教学中,恪守“清”字诀,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效果。
1 让教学目标清晰化
教学目标清晰化,也就是将教学目标加以深刻理解及明确。为了能让教学目标清晰,为了上好一堂有效、高效课,教师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素养、并进行充分务实的备课,这是前提和保障。“教师讲一分,必须懂十分”,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中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备课对教学目标加以清晰化。
备课,当然必须是有效的、高效的,必须立足于学生、学情,立足于课程标准、教材。通过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教学,对非重点内容,不适合本节课讲解的知识点或例题,进行剔除,不使教学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保障。
2 让教学过程清新化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满堂灌”的情况。生硬、死板的语言讲解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导致我们的教学质量低下,那么如何让教学过程清新化呢?
2.1 教学方法清新化。 教学方法清新化,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必须采用PPT、flash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相关课件,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摒弃,它有其现代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比较,呈现方式虽然不同,但异曲同工,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象直观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情、学情,整合并灵活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动态的、静态的、有声的与无声的,把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例如:在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相关知识讲解中,大多可采用静态、传统的教学手段,适量采用动态、有声、现代的教学资源;对于函数、圆、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翻折等)、解决题量、文字较多的实际问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题目,应更多得采用现代媒体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体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出自我特色,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主体清新化。 教学主体清新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这一理念,让学生成为这一生命过程的主体,提供他们主动学习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并让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学习困难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获得“两个属性”:“生成性”与“不确定性”,让原先的波澜不惊、一成不变的“死板、沉闷”课堂变得的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生动、清新”课堂。
实践也证明了: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只有学生自己以一种学习“主体”的身份进入课堂,主动吸收所学知识。教师方能更好得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高效化。
3 把难点、疑点清除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以发展,其直观的表现就是练习、作业、试卷的完成情况。数学题目的千变万化,如二次函数相关题目:最值问题、增减性、对称性、动点问题、与一次函数(或圆、三角形、多边形)相结合等,要是全让学生去做,那得花多少精力和事件,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改如何达到难点、疑点清除化的目标呢?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所出现的未掌握或完全掌握的知识通过“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方式加以清除和巩固。
“堂清”,就是布置课堂作业,且当堂完成,当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当堂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如果能当堂训练的内容能全部完成,那么这些学生就算是“堂清”了。“日清”是针对“堂清”完成不了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生”结对进行“日清”,对于“日清”还清不了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帮助他们。“周清”就是每周一测,在周测试卷中,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本着“教什么、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以典型例题为参照,实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万变有源”。另外,在考试题目难易度安排上,要有“梯度”,真正实现“分层评价”,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们都能获得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发展。“月清”就是对在“周清”测试中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辅导,并将这个月中三次周测易错题和第四周教学内容整合出卷,以达到知识巩固、清除知识疑难的目的。 4 心理辅导清理化
心理辅导清理化,就是时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心理、行为动态,及时沟通,清理学生的心理“负能量”。那么什么是“负能量”?
初三学生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考入高中、重点高中的欲望陡然提升,然而经过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会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在我与学生的课余交流过程中,这些学生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数学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弄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这就是需要清理的心理“负能量”。
首先,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是不是出在学习的方法上,回想自己的课前作业是否认真思考过,回想自己有没有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老爱“钻牛角尖”,总是针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某一个问题纠结,甚至于后面的题目一概不听……
其次,要让他们明白“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可以变为动力”,但必须是适度的。虽然临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但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必须的,如果能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在每天的学习中多看看自己的进步,听课、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提高许多。
另外,鼓励“后进生”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交流,那些“优等生”也可以去教别人,不要怕浪费时间,不仅“教人者教己”,而且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对自己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初三每天的教学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凑,不可能一天就与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5个人,然后争取每天与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对于心理“特困生”,那些过于焦虑,自暴自弃的学生尽可能一对一谈话,顾及他们的颜面。
这样常态化的心理辅导方式,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能让每个学生和老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去倾诉自己的困难,通过教师的心理疏导,明白问题的解决方法,让自己的焦虑、浮躁的情绪得以“清理”。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在自己学习困难时,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有利于一个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这样的和谐关系必然有助于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
[2] 陶玉清.行知思想与教育现代化.
[3] 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初三数学; 高效性;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心理辅导
初三数学,特别是初三总复习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初三总复习课是把平时每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而苏科版初三数学教材安排了五章内容,其中“二次函数”和“圆”的新课尤其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新课,又要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时间非常紧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得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成为了我们每一名初三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很好得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教师需要从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组织中选择出最佳方案,将教学目标清晰化,让教学过程清新化,把难点、疑点清除化,心理辅导清理化,我将这一想法总结为一个字:“清”,下面我详细讲一讲如何在教学中,恪守“清”字诀,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效果。
1 让教学目标清晰化
教学目标清晰化,也就是将教学目标加以深刻理解及明确。为了能让教学目标清晰,为了上好一堂有效、高效课,教师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理论素养、并进行充分务实的备课,这是前提和保障。“教师讲一分,必须懂十分”,一节成功的数学课,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中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备课对教学目标加以清晰化。
备课,当然必须是有效的、高效的,必须立足于学生、学情,立足于课程标准、教材。通过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本节课重难点进行教学,对非重点内容,不适合本节课讲解的知识点或例题,进行剔除,不使教学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与保障。
2 让教学过程清新化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满堂灌”的情况。生硬、死板的语言讲解方式,枯燥、乏味的课堂组织形式导致我们的教学质量低下,那么如何让教学过程清新化呢?
2.1 教学方法清新化。 教学方法清新化,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当然,这并不是说必须采用PPT、flash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制作相关课件,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能摒弃,它有其现代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比较,呈现方式虽然不同,但异曲同工,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象直观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情、学情,整合并灵活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动态的、静态的、有声的与无声的,把现代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例如:在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相关知识讲解中,大多可采用静态、传统的教学手段,适量采用动态、有声、现代的教学资源;对于函数、圆、图形变换(平移、旋转、翻折等)、解决题量、文字较多的实际问题、动点问题、分类讨论题目,应更多得采用现代媒体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体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体现出自我特色,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主体清新化。 教学主体清新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感的生命过程”这一理念,让学生成为这一生命过程的主体,提供他们主动学习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并让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学习困难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获得“两个属性”:“生成性”与“不确定性”,让原先的波澜不惊、一成不变的“死板、沉闷”课堂变得的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生动、清新”课堂。
实践也证明了:没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即使教师的“独角戏”演得再好,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教师“施教之初,贵在引导。”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会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主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只有学生自己以一种学习“主体”的身份进入课堂,主动吸收所学知识。教师方能更好得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高效化。
3 把难点、疑点清除化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以发展,其直观的表现就是练习、作业、试卷的完成情况。数学题目的千变万化,如二次函数相关题目:最值问题、增减性、对称性、动点问题、与一次函数(或圆、三角形、多边形)相结合等,要是全让学生去做,那得花多少精力和事件,这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么我们改如何达到难点、疑点清除化的目标呢?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所出现的未掌握或完全掌握的知识通过“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的方式加以清除和巩固。
“堂清”,就是布置课堂作业,且当堂完成,当堂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当堂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如果能当堂训练的内容能全部完成,那么这些学生就算是“堂清”了。“日清”是针对“堂清”完成不了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生”结对进行“日清”,对于“日清”还清不了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帮助他们。“周清”就是每周一测,在周测试卷中,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本着“教什么、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以典型例题为参照,实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万变有源”。另外,在考试题目难易度安排上,要有“梯度”,真正实现“分层评价”,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们都能获得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发展。“月清”就是对在“周清”测试中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辅导,并将这个月中三次周测易错题和第四周教学内容整合出卷,以达到知识巩固、清除知识疑难的目的。 4 心理辅导清理化
心理辅导清理化,就是时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心理、行为动态,及时沟通,清理学生的心理“负能量”。那么什么是“负能量”?
初三学生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考入高中、重点高中的欲望陡然提升,然而经过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会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在我与学生的课余交流过程中,这些学生表示,他们深知这一年的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但有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得到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数学再怎么去“攻”它,成绩就是上不去,每次考试都弄得“灰头土脸”,久而久之,对这门学科只能束手无策了,甚至于产生“习得性无助”心态,更谈不上什么学习兴趣,这就是需要清理的心理“负能量”。
首先,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是不是出在学习的方法上,回想自己的课前作业是否认真思考过,回想自己有没有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老爱“钻牛角尖”,总是针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某一个问题纠结,甚至于后面的题目一概不听……
其次,要让他们明白“压力产生焦虑,焦虑可以变为动力”,但必须是适度的。虽然临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但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必须的,如果能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在每天的学习中多看看自己的进步,听课、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提高许多。
另外,鼓励“后进生”消除不好意思的心理,多和同学交流,那些“优等生”也可以去教别人,不要怕浪费时间,不仅“教人者教己”,而且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对自己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初三每天的教学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凑,不可能一天就与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5个人,然后争取每天与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对于心理“特困生”,那些过于焦虑,自暴自弃的学生尽可能一对一谈话,顾及他们的颜面。
这样常态化的心理辅导方式,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能让每个学生和老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去倾诉自己的困难,通过教师的心理疏导,明白问题的解决方法,让自己的焦虑、浮躁的情绪得以“清理”。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在自己学习困难时,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这有利于一个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这样的和谐关系必然有助于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南京大学出版社.
[2] 陶玉清.行知思想与教育现代化.
[3] 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