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的落实离不开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的顶层设计能增强劳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黄冈市红安县教研室带领相关学校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做同主题分年级劳动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经过研究,课题取得预期成果。
为帮助学校科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规范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笔者和学科组同事共同开发了“农事”课程。该课程以初中生为实施对象,采用同主题分年级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即,在“农事”这一大的主题框架下,每学期全校分年级开展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层次的劳动实践活动。
一、内容设置
笔者首先对“农事”主题下的内容进行分年级设置:七年级为“农事之蔬菜”,八年级为“农事之粮油”,九年级为“农事之花果”。这样分类设置,可以确保中学生在校三年完整地经历不同类型的农事劳动,避免各班选题与学校统一管理上的混乱。
在“蔬菜、粮油、花果”主题下,可以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但在进行课程规划时,要考虑课程资源特别是硬件条件是否能满足活动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时令、周期等因素,如很多农事活动会跨暑假,设计时就要考虑这一因素;“农事”活动的切入点很多,进行课程规划时要注意细化,不必一个活动面面俱到,要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维的劳动实践空间。
围绕“农事”这一大主题,七年级可以设置与蔬菜有关的活动,如“走进菜园”“种菜”“蔬菜医生”“蔬菜采摘”“种子采集与保存”“蔬菜烹饪”等系列小主题;八年级可以设置与粮油有关的活动,如“水稻的一生”“农具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农民的一天”“稻田里的秘密”“丰收”“粮食加工”等系列小主题;九年级则可以设置与花果有关的“我家小院”“多肉”“嫁接与扦插”“花木水培”“花果医生”“竹子的一生”“茶”“水果采摘与保存”“插花”等系列小主题。这些小主题,既有围绕农作物的,也有围绕劳动技术、劳动工具、科学管理的,师生的选择空间较大。
二、目标分解
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四个维度设计。问题解决是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基本常识,学习并掌握农业生产基本技能;认识并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在实践过程中能团结协作,发现并提出劳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动手动脑,探究、解决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创意物化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现代科技成果,创造性地参与农业生产劳动;能以积极的态度享受劳动成果,推动劳动成果转化。
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不同的是,劳动课程四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固定的、递进的、有梯度的目标体系,而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强化、修正、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农事”课程的总体目标应根据劳动实践内容,在每次具体活动中分解落实。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有所侧重与取舍。
七年级的“蔬菜”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直接动手实践的空间大,劳动强度较小,设置年级课程目标时,可侧重“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与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劳动体验有关的课程目标。八年级的“粮油”主题,不管是劳动强度、难度还是劳动周期,都大于七年级,在设置年级课程目标时,应加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目标要求,达成感受“劳动之不易、民以食为天”等精神层面的劳动育人目标。九年级的“花果”主题有更高的劳动技术、创意、审美层面的要求,在七、八年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实际,从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目标维度进行设置。具体年级课程目标的设置如下表。
需要强调的是,四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在每次活动中都是根据劳动实践内容从头开始,在实践中习得,在习得中积累。如七年级的创意物化目标,可以通过“蔬菜拼盘”的劳动实践活动落实。做一道菜对学生来说,属于生活技能类的劳动实践,一般情况下,这类活动对完成度的要求大于创意要求。如何把“创意”加入劳动实践活动中并“物化”呢?红安县上新集中学占宾花老师通过“诗意蔬菜拼盘”很好地落实了这一育人目标。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占老师原计划让学生在家学做一道菜。学生不甘心只是简单地做一道菜,提出利用家中食材,以拼盘的方式呈现一句或一首诗的意境。占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全班学生开心地进行了一次“诗韵食美”的居家劳动实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经典古诗被学生用黄瓜、西红柿、胡萝卜、海带、火腿肠等食材,经过加工拼摆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食材的颜色、外观、材质,亲自动手加工出与诗词意境相契合的作品。
三、主题活动实施
一方面,各班围绕课程规划,组织学生讨论,自主选择本学期(学年)要开展的主题活动,并报学校统一备案。学校根据各班申报的主题活动,集中分类,联系周边劳动教育基地,对时间、人员、场地、劳动工具、劳动内容等进行统筹安排。
另一方面,在学生现场劳动实践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安全教育、学生身体状况调查、家校沟通、学生分组、现场劳动内容简介等。劳动教育不是单纯地锻炼身体,在出汗出力之余,还要进行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创新、劳动态度等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农事劳动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教师组织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接触的只是农事生产中的某一环节或一个切面,不管是从劳动教育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角度看,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选择主题活动要注意延续性,现场实践不少于三次。以七年级的“蔬菜”主題为例,703班选择以“辣椒”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除了通过间接实践活动了解与辣椒有关的知识外,还进行了4次现场劳动实践:种子的认识与播种、辣椒苗移栽、辣椒开花期的施肥与病虫害处理、辣椒采摘与烹饪。八年级以“水稻的一生”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802班的现场劳动实践部分开展了育种、插秧、施肥、除草(虫)、收割等活动。也就是说,各班在选择主题活动时要做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劳动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并采用多种实践形式,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人物专访、参观展览、观看科教片等,串起几次现场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更系统、丰富,更具内在规律性。
此外,为让学生体验劳动收获,享受劳动成果,有些班级在活动设置中安排了蔬菜售卖与烹饪、粮油加工及产品品尝、插花与水果拼盘等劳动实践活动。教师还鼓励学生创造性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基于所学知识和现代科技,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让学生对劳动产生热情与积极性的关键要素。这样的美好体验,能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劳动观深入学生心中,并伴随他们一生。
四、课程管理与活动评价
教研室要求各学校围绕“农事”这一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建立稳定、全面、实用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包括农事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农事科普或纪实影像资料、相关书籍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校农事馆,收藏展示农具、各种农作物的标本、农作物加工产品、农业科技、劳动模范与农业科学家、农业生产与人类文明发展相关影像图书资料等,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
学校对每个班申报的主题活动进行跟踪管理,特别是涉及现场劳动实践的部分,有统一的安排与记录,保证劳动教育基地的利用安全、充分、有序,确保每名学生获得足够的出力出汗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每学期设立劳动周,以图片、文字、表演、影音、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劳动之美、劳动创意,推出在劳动实践上表现突出的班级、教师和学生。
学校建立学生劳动档案,以周为单位跟踪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时间、活动内容、完成情况及实践感悟,综合评价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设立参与劳动实践时长(或次数)、掌握的劳动技能(工具)、劳动态度(从合作精神、吃苦精神、坚持态度等维度,由同学、老师、基地做出评价)、劳动创意(评价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劳动成果(从学生个人收获角度,由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文字、数据,也可以是实物或图片)等评价指标,制作劳动评价表综合评价学生劳动素养。此档案作为学生初中三年劳动教育学分评定的主要依据。
各班每学期完成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后,教师将活动过程写成完整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案例,交由学校统一存档,用以充实学校课程资源库。
(作者单位:黄冈市红安县教研室)
为帮助学校科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课程,规范有序地开展劳动教育,笔者和学科组同事共同开发了“农事”课程。该课程以初中生为实施对象,采用同主题分年级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即,在“农事”这一大的主题框架下,每学期全校分年级开展不同内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层次的劳动实践活动。
一、内容设置
笔者首先对“农事”主题下的内容进行分年级设置:七年级为“农事之蔬菜”,八年级为“农事之粮油”,九年级为“农事之花果”。这样分类设置,可以确保中学生在校三年完整地经历不同类型的农事劳动,避免各班选题与学校统一管理上的混乱。
在“蔬菜、粮油、花果”主题下,可以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但在进行课程规划时,要考虑课程资源特别是硬件条件是否能满足活动需要;同时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时令、周期等因素,如很多农事活动会跨暑假,设计时就要考虑这一因素;“农事”活动的切入点很多,进行课程规划时要注意细化,不必一个活动面面俱到,要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维的劳动实践空间。
围绕“农事”这一大主题,七年级可以设置与蔬菜有关的活动,如“走进菜园”“种菜”“蔬菜医生”“蔬菜采摘”“种子采集与保存”“蔬菜烹饪”等系列小主题;八年级可以设置与粮油有关的活动,如“水稻的一生”“农具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农民的一天”“稻田里的秘密”“丰收”“粮食加工”等系列小主题;九年级则可以设置与花果有关的“我家小院”“多肉”“嫁接与扦插”“花木水培”“花果医生”“竹子的一生”“茶”“水果采摘与保存”“插花”等系列小主题。这些小主题,既有围绕农作物的,也有围绕劳动技术、劳动工具、科学管理的,师生的选择空间较大。
二、目标分解
该课程的总体目标可以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四个维度设计。问题解决是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基本常识,学习并掌握农业生产基本技能;认识并学会使用劳动工具;在实践过程中能团结协作,发现并提出劳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动手动脑,探究、解决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创意物化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现代科技成果,创造性地参与农业生产劳动;能以积极的态度享受劳动成果,推动劳动成果转化。
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不同的是,劳动课程四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不是固定的、递进的、有梯度的目标体系,而是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地生成、强化、修正、完善的课程目标体系。“农事”课程的总体目标应根据劳动实践内容,在每次具体活动中分解落实。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有所侧重与取舍。
七年级的“蔬菜”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直接动手实践的空间大,劳动强度较小,设置年级课程目标时,可侧重“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与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劳动体验有关的课程目标。八年级的“粮油”主题,不管是劳动强度、难度还是劳动周期,都大于七年级,在设置年级课程目标时,应加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目标要求,达成感受“劳动之不易、民以食为天”等精神层面的劳动育人目标。九年级的“花果”主题有更高的劳动技术、创意、审美层面的要求,在七、八年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实际,从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目标维度进行设置。具体年级课程目标的设置如下表。
需要强调的是,四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在每次活动中都是根据劳动实践内容从头开始,在实践中习得,在习得中积累。如七年级的创意物化目标,可以通过“蔬菜拼盘”的劳动实践活动落实。做一道菜对学生来说,属于生活技能类的劳动实践,一般情况下,这类活动对完成度的要求大于创意要求。如何把“创意”加入劳动实践活动中并“物化”呢?红安县上新集中学占宾花老师通过“诗意蔬菜拼盘”很好地落实了这一育人目标。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占老师原计划让学生在家学做一道菜。学生不甘心只是简单地做一道菜,提出利用家中食材,以拼盘的方式呈现一句或一首诗的意境。占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全班学生开心地进行了一次“诗韵食美”的居家劳动实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经典古诗被学生用黄瓜、西红柿、胡萝卜、海带、火腿肠等食材,经过加工拼摆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食材的颜色、外观、材质,亲自动手加工出与诗词意境相契合的作品。
三、主题活动实施
一方面,各班围绕课程规划,组织学生讨论,自主选择本学期(学年)要开展的主题活动,并报学校统一备案。学校根据各班申报的主题活动,集中分类,联系周边劳动教育基地,对时间、人员、场地、劳动工具、劳动内容等进行统筹安排。
另一方面,在学生现场劳动实践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安全教育、学生身体状况调查、家校沟通、学生分组、现场劳动内容简介等。劳动教育不是单纯地锻炼身体,在出汗出力之余,还要进行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劳动创新、劳动态度等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农事劳动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教师组织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学生接触的只是农事生产中的某一环节或一个切面,不管是从劳动教育还是综合实践活动角度看,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选择主题活动要注意延续性,现场实践不少于三次。以七年级的“蔬菜”主題为例,703班选择以“辣椒”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除了通过间接实践活动了解与辣椒有关的知识外,还进行了4次现场劳动实践:种子的认识与播种、辣椒苗移栽、辣椒开花期的施肥与病虫害处理、辣椒采摘与烹饪。八年级以“水稻的一生”为主题开展劳动实践活动,802班的现场劳动实践部分开展了育种、插秧、施肥、除草(虫)、收割等活动。也就是说,各班在选择主题活动时要做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劳动实践的时间与内容,并采用多种实践形式,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人物专访、参观展览、观看科教片等,串起几次现场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更系统、丰富,更具内在规律性。
此外,为让学生体验劳动收获,享受劳动成果,有些班级在活动设置中安排了蔬菜售卖与烹饪、粮油加工及产品品尝、插花与水果拼盘等劳动实践活动。教师还鼓励学生创造性参与劳动,让他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基于所学知识和现代科技,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让学生对劳动产生热情与积极性的关键要素。这样的美好体验,能让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劳动观深入学生心中,并伴随他们一生。
四、课程管理与活动评价
教研室要求各学校围绕“农事”这一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建立稳定、全面、实用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包括农事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农事科普或纪实影像资料、相关书籍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校农事馆,收藏展示农具、各种农作物的标本、农作物加工产品、农业科技、劳动模范与农业科学家、农业生产与人类文明发展相关影像图书资料等,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
学校对每个班申报的主题活动进行跟踪管理,特别是涉及现场劳动实践的部分,有统一的安排与记录,保证劳动教育基地的利用安全、充分、有序,确保每名学生获得足够的出力出汗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每学期设立劳动周,以图片、文字、表演、影音、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劳动之美、劳动创意,推出在劳动实践上表现突出的班级、教师和学生。
学校建立学生劳动档案,以周为单位跟踪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时间、活动内容、完成情况及实践感悟,综合评价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情况;设立参与劳动实践时长(或次数)、掌握的劳动技能(工具)、劳动态度(从合作精神、吃苦精神、坚持态度等维度,由同学、老师、基地做出评价)、劳动创意(评价学生在劳动中的创造性表现)、劳动成果(从学生个人收获角度,由学生自我评价,可以是文字、数据,也可以是实物或图片)等评价指标,制作劳动评价表综合评价学生劳动素养。此档案作为学生初中三年劳动教育学分评定的主要依据。
各班每学期完成劳动实践主题活动后,教师将活动过程写成完整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案例,交由学校统一存档,用以充实学校课程资源库。
(作者单位:黄冈市红安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