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实现小学英语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辅助手段多样化,给学生创造更真实语言环境,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与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的现状。
但如若一堂课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或计算机只在其中充当演示或灌输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教师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一样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堂课即使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有真正的互联网环境,也算不上真正的课程整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避免为了整合而整合,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自我素质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他们是否能深入理解整合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明确,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由讲解者向“导航者”和“教学合作者”方面过渡,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此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明确各类技术的属性、适合使用的条件以及与小学英语课程的结合点,能分析技术对学习的潜在帮助,并在教学中合理应用。
由于目前小学英语教师整体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长期的、持续的教师培训是必需的。培训中不但要提高英语专业水平,还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方法,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整合的理念上。教师应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积极探寻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增强实施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需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转变自身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断钻研教材,巧妙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出更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还要掌握更宽更广的知识面,才能更加从容地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他们的自主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導作用首先体现在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小学生的信息搜集、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还很有限,容易迷航。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从Internet搜索相关的网址或从不同的网站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同一题材课文内容的辅助材料,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课外材料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各种信息进行精心的选取和编辑,选取的材料应对教材内容有所扩展或补充,而不应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同时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避免从内容到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在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和监控,否则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被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所吸引,他们会利用学习时间去寻找其他资源,无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英语教学是与其他教学有很大区别的教学,英语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小学英语课堂上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或网络的应用,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无声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这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此外由于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的英语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学目标实现不了而就词汇、句型教学过多地进行机械操练,学生看似不停地练习听、说,但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又陷入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实施整合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探索才是达到整合目标的关键。因此,要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和积极性,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不加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用多媒体或网络创设情境,展示语篇或对话材料,只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的实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课堂上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贯彻精讲多练、循环反复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跃学生的形象、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多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双人对话、小组对话、辩论、游戏、看图说话、主题对话、角色扮演、故事问答和作品设计等拓展性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设计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教师应把握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等,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教师必须明确,在整合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起着核心作用,教师应苦苦追求的是每节课或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实效,而不能过多考虑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多与少,或者所用信息技术先进与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其次,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
但如若一堂课大部分时间还是老师在讲,或计算机只在其中充当演示或灌输的工具,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教师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一样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堂课即使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有真正的互联网环境,也算不上真正的课程整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避免为了整合而整合,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自我素质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他们是否能深入理解整合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明确,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由讲解者向“导航者”和“教学合作者”方面过渡,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此外,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明确各类技术的属性、适合使用的条件以及与小学英语课程的结合点,能分析技术对学习的潜在帮助,并在教学中合理应用。
由于目前小学英语教师整体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长期的、持续的教师培训是必需的。培训中不但要提高英语专业水平,还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设计方法,把培训的重点放在整合的理念上。教师应通过培训,转变观念,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积极探寻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增强实施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需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转变自身对教学理念的认识;不断钻研教材,巧妙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出更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还要掌握更宽更广的知识面,才能更加从容地解决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他们的自主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導作用首先体现在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小学生的信息搜集、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还很有限,容易迷航。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从Internet搜索相关的网址或从不同的网站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同一题材课文内容的辅助材料,指导学生利用这些课外材料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对各种信息进行精心的选取和编辑,选取的材料应对教材内容有所扩展或补充,而不应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同时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避免从内容到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在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和监控,否则那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被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所吸引,他们会利用学习时间去寻找其他资源,无法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英语教学是与其他教学有很大区别的教学,英语教学强调的是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语言,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应该是小学英语课堂上最有效的教和学的途径。”例如,英语课堂上开始时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或师生的口头交流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好方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或网络的应用,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无声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这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此外由于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的英语教学信息量大,教师往往会担心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学目标实现不了而就词汇、句型教学过多地进行机械操练,学生看似不停地练习听、说,但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又陷入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实施整合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探索才是达到整合目标的关键。因此,要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和积极性,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不加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用多媒体或网络创设情境,展示语篇或对话材料,只是把文中情景和有声语言展示给学生,它无法取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的实际操练,更无法取代学生的思维训练。在课堂上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练习,贯彻精讲多练、循环反复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活跃学生的形象、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多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双人对话、小组对话、辩论、游戏、看图说话、主题对话、角色扮演、故事问答和作品设计等拓展性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设计对二者整合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教师应把握整体性原则,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方法等,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教师必须明确,在整合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起着核心作用,教师应苦苦追求的是每节课或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实效,而不能过多考虑教学中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多与少,或者所用信息技术先进与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其次,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