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传情,一目传神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重要,人人皆知。但我们的部分学生忽视观察和思考生活,对“身边事”和“平常人”视而不见,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典型细节。注重细节描写,可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细节描写;记叙文;写作
  现在的中考,作文所占分值很大,甚至占据半壁江山。学生越来越重视作文,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却难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得其法,不得要领。写作指导方法看似五花八门,其实只分为两大类,或从大处着眼或从小处入手。本文就从小处入手,谈谈记叙文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述,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抓细节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尤其是记叙文,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细节去抒写真情。
  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判断细节描写是否成功,可以看它是否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好的细节,可以使人物描写入木三分,写景色可以让人身临其境。记叙文的细节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需真实反映生活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大海是由无数颗小水滴组成的,但每颗小水滴都自成一个世界。生活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的文章势必要反映历史。文章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写文章不是记录历史。所以我要求学生,用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生活,折射时代。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反其胃,甚至会闹大笑话。
  记得初中语文老教材中有《斗牛图》一文,记叙了戴嵩画的《斗牛图》,图中绘两牛相斗的场面,风趣新颖。一牛前逃,似力怯;另一牛穷追不舍,低头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后腿。牛之野性和凶顽,尽显笔端。后来这画却被一牧童指出了错误,“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然而后人亲自去斗牛场观察过斗牛时的场景,发现斗牛时牛的尾巴大都不是夹在两股之间,而是垂在腿后,尾梢向上翘起,或是尾巴左右摆动,像扑打蚊子似的。也有熟悉牛性的人提出牛尾巴的状态和牛的情绪有关,牛情绪好的时候“翘”起,情绪不好时“夹”起。固然牧童的话也有失偏颇——以自己的偶然所见以偏概全,但他毕竟能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进行细致地观察,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细节需凸现人物个性
  在人物的细节描写中,往往通过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展示人物的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一些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对“角落”适度放大,以期“出彩”,突出人物个性。
  七年级下《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作者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肖像描写。他那 “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无不显示出他与不幸遭遇的抗争意志。这些描写,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描写不仅做到了由远及近、从上至下的井然有序,而且做到了以形传神,充分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
  三、细节需触动读者心弦
  所谓“细节”,就是要多加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焦点、热点,或者贴近人类永恒的情感,才能与读者产生同感与共鸣;就像绘画中在简笔勾勒的基础上敷以浓墨重彩一样,使形象更加绚烂艳丽,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扣动读者的心弦。
  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中,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遭到了掌柜的嘲讽。
  “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孔乙己那企图为自己开脱,又想保住自己读书人的面子的尴尬和窘态,以及这时无言可辩和面临生活的末路重重击打在读者的内心,一个令人可恨又可悲的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五味杂陈。
  细节描写做得越成功,作文就越有魅力,越容易打动人。可如何写好细节呢?
  方法一:动词传神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朱自清先生《背影》里的一段动作描写。它能成为后人争相传诵的经典,在于作者在朴素和细腻的文字中,灌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父子之情。这种情感没有通过直接抒情,也不是通过真情告白,而是自然流淌在这一段的细节描写中。作者通过对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把家境窘迫生计维艰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背影,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中。
  方法二:细致白描
  白描是一种轮廓的勾勒,是创作朴素的、有力度的、层次感较强的、富于线条结构的人或景的最大众化的表现手法。尽管看起来只是寥寥数笔,但却包含着艺术的穿透力和建筑美。
  时间既然是深冬,将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儿活气。——鲁迅《故乡》
  隆冬天气,作品中的“我”回故乡满目疮痍,甚是凄凉。看似淡淡几笔,勾画出的是故乡的衰败。这样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正是由白描这一手法所蕴蓄着的。
  方法三: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基础、最主要的一种手法,在初中阶段,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对偶、夸张等。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朱自清先生善于排比句的连用。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将三个比喻连用,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突出春天的“新”;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突出了春天的“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有力、鲜明。
  方法四:借用标点
  鲁迅先生在《故乡》的人物对话中,别具匠心地运用了二十多个省略号。全文中关于闰土的语言描写有6个地方,闰土的这6段话语中,共有10个省略号,4个在话语中间,6个在语句末尾。第一个即初见面时的“老爷……!”这是刚见面时,闰土在经过非常矛盾、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后,终于态度恭敬地喊出的一句话。这省略号表明闰土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怎么说,他迟疑着,也在斗争着。第二个是介绍自己孩子水生时说的一句话,“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省略号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闰土还想补充一句话,却什么也没说出。第71段的4个省略号,则最能体现中年闰土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出去,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多年未见,“我”询问他的近况,闰土本有成千话语要说,但他只是悲苦地挤出几个断断续续的句子。中年闰土的麻木、迟钝,与少年时候的他那滔滔不绝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样是话语中的省略号,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描写中,用法却不相同,但它们对刻画人物,进行细节描写却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学来源于生活,细节就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描写刻苦学习的神态,众所不同,有人紧皱眉头冥想,有人咬住笔头沉思,还有人双目凝视……因此,要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具体生动的细节,就要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对于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更是如此。细节既然是“细”的,就要观察得细,细致入微地观察,才能写得细。比如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音容笑貌、神情姿态,观察人物生活的环境、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老子有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我们的学生用自己的慧心,去寻觅、捕捉那最精彩、最传神、最富艺术魅力的细节吧,让学生的作文结出更多引人入胜的艺术之果。
  (浙江省绍兴市锡麟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何教育培养好这些孩子,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好初中班主任不容易,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既有儿童的幼稚心理和依赖性,又有独立心理和逆反心理。班主任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因此,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尤其是班级的后进学生。诚然,每
当下新课程标准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活力的课堂就要用有效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激荡、灵感的闪光、生命的勃发。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一些修改,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我们的语文
《朋友船》是一则讲述小动物们在航海过程中面对困难、危险而不离不弃、齐心协力的感人故事,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易于理解。整个故事用一种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具体情节没做细致描述。  很多教师觉得这则故事太过于概括了,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故事的浓缩性正好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以我对本班孩子生活经验、语言表达水平的了解,我觉得可以在“分工合作、准备航海、堵住缺口” 三个方面让孩子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案例背景  偶然的机会,看到谭德华的一篇文章《例谈语文教材的几种处理艺术》,其中一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处理艺术。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精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学生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思考、研讨、探究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这种处理艺术的关键是要准确确定“一发”,即带动全篇的问题。这是我一直
摘 要:传统英语文本阅读能力,对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对他们的阅读有效性形成了障碍。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分析五年制(护理)高职生传统英语文本阅读非语言性障碍因素,探讨相关的应对政策,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护理
一、案例背景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它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地等待和守望。  一年前,我刚接手二(2)班时,第一个认识的孩子就是小Y。那是开学的第一天,迟到的他,由父母送进教室,却找不到原先的座位。我告之家长可以让孩子暂时坐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不料,家长一边说着“那怎么可以,看不到的”,一边自己搬桌椅……当时,我就意识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我接下来
摘 要:竹笛是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它有着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是人们喜爱也是容易学习的乐器。在初中欣赏课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一传统乐器,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被其蕴涵的文化所感染,达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音乐语言;草根性;文化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不少欣赏内容涉及到竹笛乐曲。竹笛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它,在欣赏中达到教学育人目
摘 要:读《陶行知的4块糖果》的故事,感悟教育孩子的方法:表扬鼓励为主,用表扬鼓励挖出孩子的潜能,唤起孩子的自信,唤醒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不再抵触,从而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糖果;鼓励;表扬;自信;发展  每天都和班上的孩子们朝夕相处,我发现Z是个“人物”:许多男孩子围着他转,只要有机会,大高个的他就带着一帮男孩子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看得我真是哭笑不得。在课堂上,他坐没坐相,还借机捣蛋;在户
散文是个大题目,读得愈多就愈不知道说什么好,讲得愈多就愈讲不清散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怎么处理才算到位,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散文难教,但教散文过瘾。教散文最能展现教师的才情,最易与学生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最易与作者同喜同悲。我通过《金岳霖先生》的教学,谈谈自己在散文教学上的一些看法。  一、串起一条线——谈散文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
摘 要:一个企业营销活动的成败,不仅取决于能否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而且取决于能否适应和影响微观环境的变化,能否与微观环境的各方面保持协调关系。供应商(家长和学生)、顾客(用人单位)、企业自身(学校),对企业发展和营销对策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了解这样,才能依据现实情况,为社会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学创新;专业人才培养;营销环境;学校内部;供应商;顾客;对策  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