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职生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英语文本阅读能力,对于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非语言方面的因素,对他们的阅读有效性形成了障碍。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分析五年制(护理)高职生传统英语文本阅读非语言性障碍因素,探讨相关的应对政策,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护理;英语文本阅读;非语言因素障碍;应对策略;应用型人才
  一、传统英语文本阅读在五年制护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性和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要,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实用能力,满足社会的要求。
  然而,随着社会上对“哑巴英语”“应试式英语”的反思,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应该在听、说方面加强训练。与此同时,许多高职护理学生认为英语阅读尤其是传统文本阅读,对今后职场工作(护理)没有实际的作用。由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减少阅读时间,忽视阅读训练。但事实上,在外语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应该说是举足轻重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以英语为外语(非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中,阅读是学习者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是最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学习者能通过阅读增加词汇量,增强语感,从而提高语言水平。
  此外,传统的英语文本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五年制护理高职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由于世界性护理人才的缺乏,我国的护理人员今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就业市场,这就要求今后的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英语素质,这其中比较过硬的阅读能力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其次,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掌握国际先进的护理知识和理念,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这就必须要大量阅读,尤其是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书籍,所以今后的护士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传统文本阅读能力;其次,在护士的实际工作中,护士需要有大量的阅读,(比如病历,药品说明,技术指导和案例分析等)。而他们想要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文本阅读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传统文本阅读能力,对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的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护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五年制护理高职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方面遇到了很多障碍。当然,这种现象的形成有语言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为初中毕业生,原有基础薄弱,单词量很小;而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公共英语之外,还会学习大量的医学专业单词,这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是很大的障碍。同时,学生还缺乏必要的阅读技巧、母语干扰严重,这也对他们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经过长期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笔者认为,五年制(护理)高职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欠缺与学生的阅读心理及情感因素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产生焦虑情绪,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低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更迅速。但是,有的职业学校,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单词量小,不能流畅有效地进行文章阅读。而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因多次考试不理想,会产生畏难情绪,并产生焦虑心理。外语学习焦虑,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不能克服障碍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是外语学习中最普通的、最明显的一种情感因素,与紧张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等不良感觉有关。而外语阅读焦虑,是外语学习中形成的焦虑,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外语阅读交际能力的过低评价。一旦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焦虑情绪,就会恶性循环,阅读效率会非常低。而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学生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认为英语与他们未来的职业(护理)没有什么关系。而与普通高中相比,因为没有高考的指挥棒,他们也缺乏学习的目标。学习动力研究者Gardner曾用下列公式表示动力的成分:Motivation=Effort Desire to Achieve a Goal Attitude(动力=努力 目标愿望 态度)。而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产生阅读焦虑情绪,也没有相应的学习目标,缺乏正面的学习态度,不愿意付出努力。因此,在五年制高职(护理)学校,学生若缺乏学习动力,必然会影响阅读的效果。
  (2)跨文化意识的缺失。跨文化意识阅读能力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Nuttal指出:阅读是“a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交流的互动过程)”,并将外语阅读描述为“active interrogation of a text (对语篇的积极探询)。由此可见,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交际。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进行编码(coding)和读者解码(decoding)的心理语言揣摩过程(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作者进行交流的互动过程。因此,读者如果想要尽可能正确获得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就要对作者所处的文化、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人文背景有所了解。所以,学生想要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就必须要了解英语社会的语言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观,要具有跨文化意识。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现在有的学生由于受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背景知识及所涉及的文化、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方面缺乏了解,不能真正读懂文本的内涵,影响了他们的阅读输入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批评旨在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因此,批评首先要使被批评者听得进去。对小学生的批评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把握好学生对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分辨能力,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说理分析,从而让学生做到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以情感人,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相应的情感,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批评教育;批评方法;忠言顺耳  在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批评是教师进行教育的方法之一。俗
摘 要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礼仪小贴士;环境;操作;激励;常规管理  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对幼儿一生健康和谐发展都是有益的。  一、环境熏陶,感知礼仪  熏陶,就是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
初中生,特别是刚入学的初中生,往往最怕老师布置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把作文训练当作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来抓。如何引导刚入初中的学生学会写作文,提高他们的写作才能,需要我们探索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感悟。  一、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让他们不怕写作文  进入中学以来,发现学生作文大多是话语方式的“嫁接”“模仿”或者是形式上的“翻新”,几乎没有自己对自然
摘 要:普通一线幼儿教师,在全程参与和观察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在这全程的参与和观察过程中,地位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应该引起深入思考。不能再延用“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做学生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解决;表现自我;成才  普通一线幼儿教师,为幼儿生活与学习全程参与和观察者。在这全程的参与和观察过
摘 要: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使用新式教学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直接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方法非常机械,新的课程改革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提倡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己动手,在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进行重点培养,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饱受争议,其缘由便在于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各种非语文本体性的教学手段,诸如唱唱跳跳,画画演演,让语文的时空变成了其他学科训练的舞台,真正是“荒了自家的田,肥了别家的园。”各种各样花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没有达成符合语文本体性的要求,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一、凸显三重维度,制订切实目标  (1)关注文本特点。不同体裁的文本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创作方法,无论是文本的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何教育培养好这些孩子,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难题。当好初中班主任不容易,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既有儿童的幼稚心理和依赖性,又有独立心理和逆反心理。班主任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因此,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尤其是班级的后进学生。诚然,每
当下新课程标准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活力的课堂就要用有效的眼光审视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激荡、灵感的闪光、生命的勃发。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一些修改,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我们的语文
《朋友船》是一则讲述小动物们在航海过程中面对困难、危险而不离不弃、齐心协力的感人故事,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易于理解。整个故事用一种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讲述,具体情节没做细致描述。  很多教师觉得这则故事太过于概括了,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故事的浓缩性正好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以我对本班孩子生活经验、语言表达水平的了解,我觉得可以在“分工合作、准备航海、堵住缺口” 三个方面让孩子展开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案例背景  偶然的机会,看到谭德华的一篇文章《例谈语文教材的几种处理艺术》,其中一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处理艺术。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精选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学生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思考、研讨、探究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这种处理艺术的关键是要准确确定“一发”,即带动全篇的问题。这是我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