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专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22-01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怎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笔者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演课”与“评课”,在此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讲课”
  
   语文教学反对“满堂灌”已成共识,但不能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分具体情况将所有的“讲”与“满堂
  灌”混为一谈。张志公先生曾说:“我们反对过而且现在继续反对满堂灌,然而,这并不等于反对讲,教师就是要讲,讲得好,讲得不好,这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并系非常大,讲是要讲的,但是要讲究讲的方法。”可见教学并不反对讲,不该讲的时候讲了是多余,但该讲不讲,也是教学的失误。那该怎么讲呢?简单地说,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讲到点子上
   这里的“点”,一是指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对此要进行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指点。二是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也是学生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对这些地方,用孔子的话说就要“启发”,用韩愈的话说就是要“解惑”。如果我们从语文课程的实际出发,结合这些“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2、讲出新意
   “新意”自然是相对于比较传统的现成结论而言的。过去的语文教学之所以让学生反感甚至讨厌,就是因为教师照本宣科,只讲教学参考书,只讲一家之言,缺乏时代精神,缺乏探究精神。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语文教学和文学研究的新信息新方法,让学生在了解教参答案的同时,更多地了解相关信息和最新学术观点,以此扩散思维,激发兴趣,真正学有所得。
   3、讲独特理解和感受
   对于文学作品,教师不仅要读懂,同时还要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这种独特见解会给教师增添教学自信,并照亮学生思维,照亮整个课堂。把这种见解在课堂上恰当地表达,就构成了教学艺术,用它恰当地影响学生,就构成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堂语文课的成功,是多种条件多种因素综合的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课文的独到见解。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其鲜明的特色: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巧多姿。那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具体较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毕竟是些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淀毕竟有限,很多知识你不讲他就不易领会,因此,教师讲课有时要简,惜句为金,力求一两句传神;有时宜畅,汩汩滔滔,如操琴一般,触动学生心灵。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如行云流水,或要言不烦,画龙点睛;或洋洋洒洒,侃侃而谈,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听她的课,如临春风,如沐时雨,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关于“演课”
  
   时下,语文教坛上各种公开课、观察课、优质竞赛课是教学交流、研究和监督的重要课型。由于其涉及到对教师的评价,所以教师重视程度高,由于有些课是对外的,会影响单位声誉,因此单位也格外重视。此类课型准备都很充分,甚至把讲台当作了戏台,教师演主角,学生演配角,课堂教学中一切都程序化、规范化,包括提几个问题,哪个问题由哪个同学来回答,回答到什么程度,都事先安排,一招一式天衣无缝,精彩迷人。这种在教法上比较做作的课型姑且称之为“演课”。
   “演课”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言必称多媒体,甚至认为不用多媒体上课,便不是好课。诚然,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活力,也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课堂容量,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忽视教学目标控制,背离课堂教学实质。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学习语言,不用心去读,不潜心去体会,是否会有收益的。“演课”既耗费了师生精力,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助长了教学中的欺骗行为,背离讲课的本来意义。
   那么,怎样上好语文公开课呢?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谈以下几点必须注意的:
   1、抓点要小、要巧
   常有的教师一堂课下来什么都想教,头绪多多,满满荡荡,面面俱倒,结果面面不到,紧紧张,不深不透。其实,一节课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单元要求设点抓纲,这一点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疑难点。这一点的教学目标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材处理突出目标,教学环节围绕目标,启发提问紧扣目标,教师讲授强化目标,练习训练落实目标。
   2、要有一两个亮点
   如讲《马说》,除常规的破题点题,还可设置“千里马被埋没,它自己有没有责任?”[亮点:千里马也要表现自己的才能];一般认为,揭露了埋没人才的现实,也是作者自己不得志的情绪的宣泄,是个人抒发对现状不满的愤懑之情,请你给韩愈写一段安慰性的话[又一这点]。教师课堂上的亮点常常能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听说读写的智慧之火,对课堂教学意义匪浅。
   3、用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似乎已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不二途径。一堂好课是由若干有价值的问题组成的,问题要体现文章的思路、教者的思路、学生的思路。现在流行让学生提问题,但注意不能提什么答什么,这种思维没深度,教师应从中筛选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学生一起来解决。即使是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多、太大、太浅,要有思考的价值,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总之,一堂课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寻根问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才能得到好评。
  
   三、关于“评课”
  
   教学评价是教师价值的衡量,也是对教学方式的认定,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因此,决不能简单地以某种课型或者某种标准作为评课的主要依据。一般情况下,教学评价应主要以教学目标标准和教法标准作为衡量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尺度以及价值的标准。
   所谓教学目标标准,是指教师能否从专业培养目标认定的教学目标出发,对教材内容作深层次的总体把握,通过驾御教材实现教学目标,也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着眼于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及良好的语文习惯。所谓教法标准,是指是否得法,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采用的教法能否与教学意图及教学目标相吻合。成功的教学活动,往往是正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教法的完美统一。
   具体说来,教学目标的明确、突出,课堂思路的清晰、明了,教学过程的协调、和谐,知识点的落实,必要能力的掌握、学生思维的活跃等,应该是认定一节好课扩要指标。其他还有教态是否大方得体,语音是否清晰标准,语调是否传情达意,板书是否简明规范等。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看教师能否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尊重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在自己起点上最大可能的提高,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的课就是好课,应成为评课时制定量化标准的重要依据。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受与体会,让语文课始终不偏离语文教学的实质,朝真正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这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课堂上出现的数学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课后就能顺利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探究式教学能展示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
在现代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极为广泛.无论是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还是空闻环境设计都涉及色彩的应用.随着人类对色彩的研究活动的深入,从色彩的物理性质到人类生理、心理、情
在多数采石场中,轮式装载机和液压挖掘机是目前主要的装载设备。这一趋向早在60年代铰接式装载机问世时便开始了,并从1970年随着液压挖掘机的出现而得到了加强。1976年德国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11-01     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从来末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从大量的听课与调查中发现不少欣赏课中,教师
近年来,高考文字表述题中,材料型问答题因其以材料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趋势和要求.材料型问答题不仅能有效的遏制考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还因其具有材料
只有优良的作风,才能凝聚党心民心,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才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仲春”时节,走进朔州市朔城区,从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18-01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III第94页,“能量的流动过程”这一标题下的图文,同以往的旧教材内容是一样的。当时曾在这里碰上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经过几回摸索,自认为可以解决了。本以为教材即要换,就不必多指出。谁知新教材仍沿此问题,所以不吐不快。望各同仁指正。  为了说明问题方便,不得不将书本第94页一部
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应该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但是当前的企业党建工作自身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给企业发展带
马尔库塞将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改正、完善,发展成为自己的抽象本质异化理论,并日益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从自称“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现代化者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21-01    当前,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数学课堂教学。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呢?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