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装备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无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提升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减轻师生负担,都与教育装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 问题背景
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教育技术装备存在说起来非常重要做起来却摆在次要位置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
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以知识灌输为主,沿袭粉笔加黑板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远离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
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者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重建轻管”,忽视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忽视对装备人员的工作,设备配置与应用培训脱节,教师缺乏必要的技术素养与应用技能,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做学生实验太麻烦,使用多媒体教学准备工作量大,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致使一些学校的教育设备成了学校的摆设,被闲置起来。
师资水平的不达标阻碍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如计算机、语音室等已大量进入教育领域,以其科技含量高、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输快等特点,显示出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对于多数农村学校而言,更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师生的信息化意识较为薄弱、技术素养匮乏等因素影响,现代教学设施未能很好发挥出应有作用,加之设施、设备配置短缺现象突出,培训不到位,使上述情况更为突出,使装备远未发挥出预期作用。即使是参加培训,也因为参培人员名额少,学习时间短,回校后缺乏使用氛围等而使参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增强使命感,改进装备工作
从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过去“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对教育技术装备产生了迫切的需要。
创建学校教学特色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共同创造并积淀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制度、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教育装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
具有特色的学校是师生向往的目标。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中,努力塑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既包含了校长的办学思想,又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表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学校要有一种风格,一种精神,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特色。”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农夫的手、科学家的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与健康体魄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以生活教育的特色享誉世界;闵行田园第一小学以“双语教学”为突破口,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学校教育装备建设为名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全国中小学就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要求提升教学质量。现代化教学设备用于教学,给学生视觉、听觉带来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引发了学习兴趣,许多作业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负担轻了,同时,通过课堂互动,一人作业全班同学讲评,促进了教学成效上升,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
3 围绕装备的有效应用,做好基础工作
抓好队伍建设 教育装备进入学校,重点是应用,应充分发挥其效能作用。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习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执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推动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应用技能,装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熟悉各种设备设施,掌握应用技能,并做好对一线教学教师的培训工作。装备部门要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按标准落实好实验室、图书室和信息化室等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学人员的配备,打造一支乐于研究、乐于进取、技能精湛的教育装备管理与专业技术队伍,确保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科学运用。
构建网络 推动中小学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发展,积极构建区域性教育装备网络平台,应是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要求配齐各功能室管理人员,通过制度落实好各层级管理人员责任,形成层层有人抓、校校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格局。
完善评估机制 要想让教育装备充分发挥其效能作用,还必须抓好教育装备的评估工作。要制订对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合理的考评方案, 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量化、突出重点、注重过程、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考核,达到加强管理、促进应用、提升实效的目的。
做好规划 需要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的认识,做好规划,协调、指导工作。各级教育装备机构要对教育装备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合理规划,对仪器、设施、设备的采购、管理及运用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好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优秀教师和管理员骨干队伍,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运行。
开展好有关活动 各级教育装备机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阶段性任务变化及要求,组织开展好如“教育技术装备论文”“中小学生读书征文”“信息技术、实验教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案例评选”“自制教具评选”“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要结合上述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通过活动充分展示各地、各校的教学特色,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提升应用技能,引导教师乐于善于应用现代教育装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落实好经费保障 地处农村边远山区的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还处在一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数量不足的状况,很多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需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改变上述现状,一方面是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设,解决好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以期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装备建设应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1 问题背景
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教育技术装备存在说起来非常重要做起来却摆在次要位置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个方面。
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育观念以知识灌输为主,沿袭粉笔加黑板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远离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要求。
对教育技术装备的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理念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在正确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和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校领导者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重建轻管”,忽视教学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忽视对装备人员的工作,设备配置与应用培训脱节,教师缺乏必要的技术素养与应用技能,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做学生实验太麻烦,使用多媒体教学准备工作量大,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致使一些学校的教育设备成了学校的摆设,被闲置起来。
师资水平的不达标阻碍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如计算机、语音室等已大量进入教育领域,以其科技含量高、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输快等特点,显示出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但对于多数农村学校而言,更由于师资水平限制、师生的信息化意识较为薄弱、技术素养匮乏等因素影响,现代教学设施未能很好发挥出应有作用,加之设施、设备配置短缺现象突出,培训不到位,使上述情况更为突出,使装备远未发挥出预期作用。即使是参加培训,也因为参培人员名额少,学习时间短,回校后缺乏使用氛围等而使参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增强使命感,改进装备工作
从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过去“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对教育技术装备产生了迫切的需要。
创建学校教学特色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共同创造并积淀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制度、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教育装备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
具有特色的学校是师生向往的目标。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中,努力塑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既包含了校长的办学思想,又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力量,表现出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 “学校要有一种风格,一种精神,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特色。”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农夫的手、科学家的脑、改造社会的精神与健康体魄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以生活教育的特色享誉世界;闵行田园第一小学以“双语教学”为突破口,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学校教育装备建设为名校特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全国中小学就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要求提升教学质量。现代化教学设备用于教学,给学生视觉、听觉带来前所未有的愉悦感,引发了学习兴趣,许多作业可以在课堂上完成,负担轻了,同时,通过课堂互动,一人作业全班同学讲评,促进了教学成效上升,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
3 围绕装备的有效应用,做好基础工作
抓好队伍建设 教育装备进入学校,重点是应用,应充分发挥其效能作用。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习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执教,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推动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应用技能,装备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首先要熟悉各种设备设施,掌握应用技能,并做好对一线教学教师的培训工作。装备部门要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按标准落实好实验室、图书室和信息化室等管理人员及实验教学人员的配备,打造一支乐于研究、乐于进取、技能精湛的教育装备管理与专业技术队伍,确保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科学运用。
构建网络 推动中小学技术装备工作的新发展,积极构建区域性教育装备网络平台,应是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按要求配齐各功能室管理人员,通过制度落实好各层级管理人员责任,形成层层有人抓、校校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的格局。
完善评估机制 要想让教育装备充分发挥其效能作用,还必须抓好教育装备的评估工作。要制订对学校、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合理的考评方案, 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量化、突出重点、注重过程、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切实抓好考核,达到加强管理、促进应用、提升实效的目的。
做好规划 需要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的认识,做好规划,协调、指导工作。各级教育装备机构要对教育装备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合理规划,对仪器、设施、设备的采购、管理及运用等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好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优秀教师和管理员骨干队伍,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运行。
开展好有关活动 各级教育装备机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阶段性任务变化及要求,组织开展好如“教育技术装备论文”“中小学生读书征文”“信息技术、实验教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案例评选”“自制教具评选”“实验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要结合上述活动,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通过活动充分展示各地、各校的教学特色,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提升应用技能,引导教师乐于善于应用现代教育装备,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落实好经费保障 地处农村边远山区的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还处在一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数量不足的状况,很多教师和装备管理人员需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改变上述现状,一方面是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设,解决好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以期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装备建设应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