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无处不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开始考虑用“u”(ubiquitous)来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与E-learning相比,U-learning将继承E-learning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等特点,并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内涵。
  
   一、u概念的提出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益广泛的信息化带来了许多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理念。如今人们对于电子邮件(E-mail)、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政务(E-government)等“e”化事物早已不再陌生。“电脑在我们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开始考虑用“u” 来取代原先的“e”。1988年,美国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Mark Weiser博士第一次提出ubiquitous computing的概念。英文单词“ubiquitous”来源于拉丁语,意为“普遍存在的,无所不在的”。
  17年后,在2005年5月在东京举办的“东京无处不在的网络会议”上,与会代表在五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知识共享—能力建设”。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U-learning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物质决定意识”。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其背后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保证。从文字的发明、书籍的出现,到印刷术乃至互联网技术,人类每一项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都极大推动了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U-learning也不例外。
  1.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网民普及率达到8.5%, 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643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IPv4地址数已达到74,391,296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
  在网络教育方面,以农村为例,2005年7月3日,国家启动了“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将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覆盖到全国53万余所农村中小学。11万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将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38.4万所小学初步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满足农村8142万小学生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使全国3.75万所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使3109万农村初中在校生能够逐步与3495万城镇初中生一样,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2.移动用户的迅猛发展
  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数有望达到7.46亿户,其中手机用户数接近4亿。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带来短信发送量的膨胀。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2177.6亿条,而在2005年前10个月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已达到2466.6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40.1%。
  利用短信业务,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有着广阔的前景。例如江苏移动与教育部门联手推进实施的“教育零距离——校园及时通”工程,利用短信系统开发的校园信息发送平台,这项业务推出仅几个月,全省就已有30所学校开通运行了“校园及时通”短信发送平台。
  该业务通过校园信息发送平台、指纹考勤机、数据库、专用软件和办公软件等,实现学生平安信息发布、成绩通知、家庭作业布置、学校通知、学生日常表现、各类信息查询等功能,具有及时、便捷、个性化的特点,实现了学校、家长双向互动,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当前3G时代即将来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将会形成一定规模化运用。届时,以往手机上网的“瓶颈”——宽带将获得突破,移动用户将不再受带宽容量的限制。更快、更便捷是u时代的特征。
  三、U-learning是E-learning必然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U-learning作为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
  与E-learning相比,U-learning将继承E-learning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等特点。
  从E-learning到U-learning,尽管看上去只是一个字母的改动,却蕴含了整个战略框架的深刻转变。无论是理念还是目标,U-learning都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未来,也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崭新的内涵,因此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的重视。
  例如在日本政府的u计划中,u的理念被细化为三方面:普及(universal)、面向用户(user-oriented)以及独特性(unique)。
  根据这个理念,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将非常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从普通烹饪技艺到类似火箭制造这样尖端技术,无所不包。
  以往上网,人们可能要花上大半天工夫去学习怎么使用华丽的Windows系统,要去了解如何设置ADSL,如何使用IE的专业知识。在U-learning时代,上网的技术门槛将大大降低,简单易用是u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所有上网设备的使用方法如同电视机遥控器一样,方便快捷。
  “unique”,量身定做,则很好地体现了使用者鲜活的个体特性,为学习者提供展现活力和个性的舞台。以人为本,从每一个细部体现科技的人文关怀是u时代的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U-learning 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与E-learning相比较之以往,推动“终身教育”向纵深发展。
  Anyone:任何人都可以借助手机、PDA、掌上电视等进行学习;
  Anytime: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学习将贯穿人的一生;
  Anywhere: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
  以韩国三育义明大学为例,为满足个别化学习者的需求,一种更加灵活、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正在韩国兴起(即从E-learning向U-learning的转变)。通过操作一种简单的PDA(portable digital assistants) 装置,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收看电视节目、连通网络,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当前,我国正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新世纪中赋予了教育更为崇高的使命,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平衡器、稳定器”,并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时代责任。尤其是在中国优质教学资源依然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见,随着U-learning的普及,在不远的将来,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社区、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浅谈日本u-Japan及韩国u-Korea战略——建立21世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DB/OL].http://www.xmedia.org.cn/news/news_display.php?id=363
  [2] 2006年教育信息化投资299.4亿 [DB/OL] .http://www.edu.cn/20060104/3168887.shtml
  [3]调查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可能被严重高估[DB/OL]. http://news.chinabyte.com/72/1741072.shtml
  [3]访问手记:稳步发展规范管理——日韩教育技术掠影 [DB/OL]. http://www.crtvu.edu.cn/ddsx/file.php?id=2636
  [4]江苏移动“教育零距离——校园及时通”社会效果好,[DB/OL].http://www.cnii.com.cn/20030915/ca220671.htm.,2004-01-14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墨学研究不应该缺场,事实上,也没有缺场。这不,《墨子趣谈》近期出版了,给墨学研究再添一力。拜读《墨子趣谈》,深感其妙,其妙在时。  今日,国学、传统文化已成为文化的新祈尚。君不见神州大地此国学讲堂、彼传统文化讲座比比皆是?唯憾讲起传统文化、国学,普通民众脑海浮现的总是儒道释。殊不知,墨家、法家等诸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家
明确提出“美育立德”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时间是2015年9月,出处是其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政府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将“美育”和“德育”直接贯通起来,表述为“(学校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这句话其实很有来由,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人们在讨论怎样进行全面的人民教育的时候,许多人认为美育就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人格,也就是“德育”,准确地说是德育
业师杨志玖先生(1915—2002),字佩之,山东淄博人,回族,著名历史学家。1934年9月,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939年,考取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姚从吾、向达二位教授,专攻蒙元史。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教员,中央研究院(1949年前)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又兼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历史教学》编委会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顾问、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和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根本传统;其群经之首(汉代以后《易》为六经之首)的经学地位、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念以及讽谏美刺的诗学使命等,更是深刻影响了我国政治、思想、学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惠泽广布,源远流长。《诗经》描写了丰富而火热的生活。上自宫廷宴享、宗庙祭祀、天子力田、武臣出征,下至大夫行旅、小吏干公、百姓劳作、男女爱恨,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排行九,因称元九,河南洛阳人。“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册,P34)。二人当时号为“元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多见的知己式诗友。元稹于大和五年(831)去世后,白居易作有《
李贺是唐代的重要诗人,杜牧为他写叙,李商隐为他立传,皮日休更是盛赞他是自李白以来百年内的歌诗翘楚。  李贺诗,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而前乎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陈式《重刻昌谷集注序》)。李贺自成一体的“长吉体”,直到近代还被人广为效仿。宋代以后,李贺就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李贺是个文化之谜,他一生苦难,才大而命舛,只活了27岁,其诗为一种失败主义阴影所笼罩,顽强地表现着诗人极不甘心失败
20世纪20年代,有一位身份奇特、见解深刻的外国女士,她对南开学校进行了深入地观察和精准的解析,然后给予极高评价,成为洞悉南开学校成功奥秘的人。她的名字是露存。  露存究竟是一个什么多样的人呢?以往学术界对她并不了解,对她的经历也并不十分清楚。笔者最近在翻阅一本名为《心文》的著作时,对她才有所了解,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壹  据近代著名女报人、妇女运动领袖朱胡彬夏介绍,露存原籍波兰,长期在法国学习
最近几年,我在北京大学给学生开设一门“影视理论与批评”课程,自己也会比较主动地介入当下的各种影评活动之中。不得不说,跟以前相比,我已经越来越不敢断言什么是“好”的电影,也越来越不敢肯定什么是“正确”的电影批评了。  因此,当我在姜文电影《邪不压正》中看到史航饰演的“华北第一影评人”的时候,竟然增加了对姜文和史航的好感。在我看来,这正是导演的认真与批评的力量之所在。姜文和史航的可爱,由此可见一斑。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俗称“老三篇”。“老三篇”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加强党自身建设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竭精神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根本宗旨、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是接续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老三篇”持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价
2014年,当我看到钱耕森教授有关“大道和生学”的一些文章时,我有所感地说:  “和生”之说,确为中国哲学最重要及最早期的概念与思想,此说也可说隐约于周易经说之中,故属于中国哲学的原生概念。鸿文联系史伯与老子加以发挥,并以大道立论,实为灼见。此说显然优于當前有人提出“共生”之说。  “大道和生学”,是耕森正在探索构建的新哲学体系。他于1951—1958年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念哲学,这是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