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 是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家,他从实用主义和功能心理学出发,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改造了20世纪美国的传统教育。不仅仅是在美国,杜威先生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界和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胡适、陶行知等中国思想家都是他的学生,并曾邀请他来中国讲学。尽管杜威先生已逝世半个多世纪,他的教育思想仍然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产生着影响,启迪着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希望通过分享自己读杜威先生《我的教育信条》的感想,与诸位教育同仁共勉,为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现代儿童教育;儿童中心;学习经历;体验式课堂
G622.4
一、杜威先生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课堂、教科书和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材代表了过去的学问和智慧,教师的作用即是将这些知识、技能、行为准则传授给儿童,但这种教育却没有考虑儿童自己的本能和活动,实质上只是一种外在的、粗暴的灌输。杜威先生批判这种“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方法论和实践,他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因为这才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相一致,教师没有权力灌输给儿童特定的观念,强迫儿童形成特定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仅仅是以生活中的一个成员的身份来对儿童起教育作用;当然,以儿童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儿童,那样就走到了另一种极端,也是不对的,因为“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因此,先进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的过程。杜威先生还认为,真正的教育都是在经验、经历过程中产生的。所谓经历,是指亲身经历的过程,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也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习总是在儿童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需要注意的是,杜威先生所谓的经验,并不是纯粹的“认知”,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对某一情景的整体反应,包括行为、感受、情愫等。杜威先生总结道,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属于经验、为了经验和通过经验”的,学科不应变成远离儿童经验和不能对行为发生影响的东西。因此,他提出了“经验课程”的理念,提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以获取对他们有利的知识和技能,儿童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便是“做中学”。
二、让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
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问世已近百年,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本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少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感受,笔者认为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对于改进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仍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儿童既是教育的中心,经验和活动对于其发展又起着重大的作用,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式莫过于为其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另一美国教育家L·迪·芬克依据杜威先生的“经验课程”理念提出来的,它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学生投入到“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习经历中,并且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二是他们在这个经历中学到有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延伸至课程之外,提升他们的生活价值。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水平不够、对抽象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差,笔者认为,为小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一方面需要教师发挥强大的影响力,这其中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利用他们既有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亲身体验、亲手操作,进行体验式教学。
笔者虽然是新近拜读杜威先生的著作,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尽己所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体验式的教学课堂,所以阅读此书时才产生许多共鸣。在深刻感受到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好处的同时,笔者也叹息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集中表现为:教师的影响力不够大,大多是就知识而知识地教学;知识的生活化不强,与生活实践相去甚远;知识的情景化不足,更多是依赖抽象的讲授和反复的练习;知识的经验化不够,很少应用到生活中;知识的活动化不多,学生学习以接受为主,少有练习、展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谨提供自己认为可行的一些改进方案,与诸位教育界同仁共勉。笔者认为,让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应当紧密结合其学习、生活经历,具体策略包括“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情景生活化”,即要求教师精选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将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或模拟生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内容问题化”即以问题来调控教学,提出引导性问题,可以是课前预设的关于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由老师解答或学生自行释疑的问题。“教学方式活动化”则是指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阅读、讨论、游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尝试、观察、解释、反思等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上三点主要是课中的策略,目的是让教学充满活力,这也正是杜威先生“经验课程”或芬克“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第一个维度;而另一个维度,我们已经说过,则落实到课堂之外,需要教师关注学习结果。具体说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時候,应注意多样化,如除了书面作业,也要有社会实践类作业;除了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有结合日常生活和经历而形成的反思;除了传统的教师批改,也鼓励进一步提问、质疑和释疑。
以上,是笔者读罢杜威先生《我的教育信条》之后的个人感悟和分享。总而言之,让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其实是从两个方面转变传统教育方式,一是由“知识本位”转变为“经验本位”,二是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笔者认为,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儿童的本性,更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能激发儿童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关键词:现代儿童教育;儿童中心;学习经历;体验式课堂
G622.4
一、杜威先生的教育理念
在传统教育中,课堂、教科书和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材代表了过去的学问和智慧,教师的作用即是将这些知识、技能、行为准则传授给儿童,但这种教育却没有考虑儿童自己的本能和活动,实质上只是一种外在的、粗暴的灌输。杜威先生批判这种“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方法论和实践,他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因为这才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相一致,教师没有权力灌输给儿童特定的观念,强迫儿童形成特定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仅仅是以生活中的一个成员的身份来对儿童起教育作用;当然,以儿童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儿童,那样就走到了另一种极端,也是不对的,因为“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因此,先进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真正合作的过程。杜威先生还认为,真正的教育都是在经验、经历过程中产生的。所谓经历,是指亲身经历的过程,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也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习总是在儿童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需要注意的是,杜威先生所谓的经验,并不是纯粹的“认知”,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对某一情景的整体反应,包括行为、感受、情愫等。杜威先生总结道,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属于经验、为了经验和通过经验”的,学科不应变成远离儿童经验和不能对行为发生影响的东西。因此,他提出了“经验课程”的理念,提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亲手操作,以获取对他们有利的知识和技能,儿童较为理想的学习方式便是“做中学”。
二、让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
杜威先生的教育思想问世已近百年,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本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少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教师,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感受,笔者认为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对于改进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仍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儿童既是教育的中心,经验和活动对于其发展又起着重大的作用,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式莫过于为其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另一美国教育家L·迪·芬克依据杜威先生的“经验课程”理念提出来的,它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学生投入到“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习经历中,并且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二是他们在这个经历中学到有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会延伸至课程之外,提升他们的生活价值。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水平不够、对抽象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差,笔者认为,为小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一方面需要教师发挥强大的影响力,这其中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利用他们既有的学习经历、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亲身体验、亲手操作,进行体验式教学。
笔者虽然是新近拜读杜威先生的著作,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尽己所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体验式的教学课堂,所以阅读此书时才产生许多共鸣。在深刻感受到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好处的同时,笔者也叹息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传统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集中表现为:教师的影响力不够大,大多是就知识而知识地教学;知识的生活化不强,与生活实践相去甚远;知识的情景化不足,更多是依赖抽象的讲授和反复的练习;知识的经验化不够,很少应用到生活中;知识的活动化不多,学生学习以接受为主,少有练习、展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谨提供自己认为可行的一些改进方案,与诸位教育界同仁共勉。笔者认为,让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应当紧密结合其学习、生活经历,具体策略包括“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方式活动化”。“教学情景生活化”,即要求教师精选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将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或模拟生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内容问题化”即以问题来调控教学,提出引导性问题,可以是课前预设的关于教学重难点的问题,也可以是课堂中生成的由老师解答或学生自行释疑的问题。“教学方式活动化”则是指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阅读、讨论、游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尝试、观察、解释、反思等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以上三点主要是课中的策略,目的是让教学充满活力,这也正是杜威先生“经验课程”或芬克“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第一个维度;而另一个维度,我们已经说过,则落实到课堂之外,需要教师关注学习结果。具体说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時候,应注意多样化,如除了书面作业,也要有社会实践类作业;除了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有结合日常生活和经历而形成的反思;除了传统的教师批改,也鼓励进一步提问、质疑和释疑。
以上,是笔者读罢杜威先生《我的教育信条》之后的个人感悟和分享。总而言之,让儿童的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其实是从两个方面转变传统教育方式,一是由“知识本位”转变为“经验本位”,二是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笔者认为,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儿童的本性,更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更能激发儿童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当然,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是多样的,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