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声乐课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就业为主,随着国家对口升学政策的实施,许多学生都选择了升学,而随着有升学需求学生的日益增多,以大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面临调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出台以及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的执行,使得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增,特别是幼教专业学生。职业学校招收的是初中起点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上基本上是空白,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时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各个阶段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分别是初级阶段的声乐集体课、中级阶段的小组课和拔高阶段的个别课的“三课”的结合,此模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一、第一阶段:集体课为主——全面学习、基础阶段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只是觉得音乐课挺好玩的、挺轻松的、没有压力、唱唱歌而已,并且自己还挺喜欢流行歌曲的,所以就选择了音乐专业。但学生们在声音条件上参差不齐,且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声乐技能水平较差,对声乐基础理论更是不了解,这些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时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基础性问题,有必要在最初学习阶段给学生安排集体课统一讲授,用半年或再多一些时间进行声乐的基础教学,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学生视野,为后面的声乐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具体知识的学习为:介绍分析发声器官的结构,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呼吸、发声、共鸣、吐字咬字等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体会歌唱的姿势;唱歌生理的了解,使学生注意合理使用嗓子,不可盲目使用嗓子,注意对嗓子的保护;歌唱心理的学习,对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声乐演唱中调整心理状态的重要作用,这样自己在演唱时能够很好地调整心理状态;歌唱语言的学习,学生对唱歌中咬字、吐字的基本理论进行学习;听、看名家名段的演唱,使学生在听觉上感受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视觉上观察歌唱时的外部状态,激起学生的模仿欲望,并提高学生对歌唱声音的鉴赏力和审美力;网上观看声乐权威的声乐教学,让学生根据这些大师的指导,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尽量去体会。
  通过声乐集体课教学,使学生做到歌唱姿势基本正确,有积极的歌唱心理状态,呼吸方法基本正确的,体会到气息对声音的支持感觉,建立基本正确的声音概念,初步具备辨别发声正误的能力,咬字吐字基本清楚。
  集体课的优点是通过教师平时的提问、学生的演唱,使学生自己能够和其他学生进行对比,了解别人的长处,学会弥补自身缺点的办法。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之间进行竞争学习,对以后的声乐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后面小组课和个别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用较好的师资、较少的时间将歌唱发声和教学中普遍需要了解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些“共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避免在个别课上教师还要耗费时间讲授基础理论,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集体课的不足之处是针对性差,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全面,指导不能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开展下一步的小组学习。
  二、第二阶段:小组课为主——分层合作、提高阶段
  小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分组分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几位同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基本要求是小组中成员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组成员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进行合作学习。声乐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合作——小组课教学,是声乐集体课的延伸和补充,是在声乐集体课学习之后,学生有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正确的歌唱方法、声音概念后,把程度大致相同、声音条件相似的学生编成小组,人数4~6人不等,在小组课中针对同一进度的学生教授相关内容,布置同级作业,以利于学生相互对照、取长补短。实质上是把相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同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逐渐改进集体课中的不足,把各层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在声乐小组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是同一声部、同一程度、同一音色,老师能够对不同小组采取不同的示范、指导,对本组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能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相对来说,对解决各组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又能够省时、省力,并且教师在指导同组学生时,其他学生在旁边观摩,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也能够较快领会老师的指导。由于老师的示范、指导更具体,和学生交流方便,所以学生容易把握要领,对正确的和错误的知识能够及时对照,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声乐小组课的优点:声乐小组课教学基本上能够做到“因组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省时、效果好,并且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能较快进步。小组学习还可用小组带小组,给成绩好的学生布置任务,结成一对一帮辅小组,实际上好学生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帮助,也是对自己学习的提高,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老师上课时的辅导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学生就能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为学生进行“一对一”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
  声乐小组课教学的缺点:由于教师每次指导时间有限,学生的问题多少不一,可能导致小组差别加大,这就需要老师在指导时尽可能照顾全面,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周全。
  三、第三阶段:“个别课”(小课)——因材施教、个性发展阶段
  在经过集体课、小组课系统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一部分学生需要实习,一部分学生需要继续学习以迎接更大的挑战——参加对口升学。对于需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要想高考考出好成绩,必须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个别课”或经常说的声乐小课。声乐小课是几百年来声乐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教学模式。因为声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它根据不同的声音功能和声音特点、不同的声音感受和理解、不同的音乐素质和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声乐训练,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上小课的优点是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面对面、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训练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能够提高得较快,甚至能解决有些学生在以前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学好声乐必须采取的方式。
  事实上,在中等职业学校幼教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是不同阶段是以某种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不时穿插进行。在集体课阶段,也需要小组交流、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在上小组课时,也需要对全班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统一指导,同样需要对个别学生的提问、指导;而在个别课时学生不定时的集中照样需要,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了解、互相交流學习心得体会,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竞争性。
  总之,不论是采取声乐集体课、小组课还是个别课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校、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少不了批评教育这种方式。但如何使批评运用得当,行之有效,这就要求教育者善于掌握好“火候”,因人、因事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批评
<机械基础>是高职院校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概念多,内容繁杂,理论较深,而且每部分内容又相对独立的特点.而高职生毫无任何专业实践感受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这
期刊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是大势所趋,跟上历史潮流,高校才能发展。高校后勤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树立长远利益观念,要抓住重点,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实践证明早改比晚改好
【编者按】近年来,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好的从来不愁生源,差的完不成招生计划。为总结推广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创新的经验做法,《职业》杂志面向全国技工院校征集招生工作创新典型案例,陆续将各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技巧分享给大家。  招生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源数量的稳定和扩张是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天津机电工艺学院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正>或许没有人比杭州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杨金龙更能理解"技能就是财富宝藏、不唯学历凭能力"的道理。这名年仅21岁的青年,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一举夺
摘 要:成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以高等院校为参照样本,分析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全民教育下的发展特点,同时参考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研究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旨在保证和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 成人教育 转型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面临着生源逐渐匮乏、定位不够准确、质量逐年下降的窘境。在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成人教育转型成为当下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观念都在随着这个时代而变化着,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必然要随之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在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农民素质、农业增长方式以及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等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些农业发展中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知识化农业。
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仍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借鉴而来,且改革甚微,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实施教学改革。首先要精选教学内容,建立机械制图课程新体系(包括六大模块)
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好有相融心理又有逆反心理,既有自责心理又有害怕心理,既有羞辱心理又有推脱心理。等等。班主任应根据不同对象分别采取点拨式,安慰式,类比式,渐进式,突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