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附录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中规定了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意在通过阅读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核心理念给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理念: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自主阅读”。但当今的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从数量的多少来看: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阅读无计划性。在课堂教学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讨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只能采用传统串讲,串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一些问题无法进行讨论,自行解决,这样教师不得不越俎代疱;导致学生活动少,自主学习活动更少。从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看,体现在:片面性,阅读面较窄,大多学生将兴趣放在阅读武侠言情小说,卡通漫画等方面;浮浅性,阅读时只注意情节的猎取,不关注作品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内容较为消极。从自主阅读时间多少上看:阅读时间少,因为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常规作业负担重。从自主阅读的支持面上看:得不到父母,甚至个别其它课程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导致阅读资源有限。总体上显示学生的自主阅读不足。因此,怎样让学生学会语文自主阅读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意义
第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阅读教学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自身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正如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主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力可以得到发展。自主阅读时,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而是有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俗话说:“一千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形象。易中天品《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其实就是他们对作品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现象。如果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之中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有新意。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组合加工文本,学生的创造性就一定能够得到体现。
第三,自主阅读可以积累和构建学生的文化系统。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堂中的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地还要依靠自己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主学习、自学习得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系统。
第四,自主阅读可以愉悦学生身心,发展智力。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心态是积极的,是自愿主动的,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是放松惬意、无负担的阅读。它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件快乐的事,会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读书中感动、快乐,在满足娱乐需要的期待中伴随性的获得知识,启发想象和创造,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
二、学生语文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文自主阅读不足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一生的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知识本身的结构来看,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自然知识、哲学知识等,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大部分获得必须通过阅读来完成。但当今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自主阅读方面的不足,导致知识面过于狭窄。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发现这样问题举不胜举:如在中小学不清楚红军是谁领导的军队?长征是发生在什么年代?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是谁?中国有多少个省市?梅花在什么季节开?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等,诸如此类常识不清楚的大有人在。
第二,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差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本。因为“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读”很大程度是指学生的自主阅读,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把理解文本中的字、词、句,不能正确地概述文章的大意,以及领悟隐含在文本背后的一些情感,那么就他就无法正确地理解文本,读不懂文章,也就难以达到个性化的阅读。
第三,語文自主阅读能力差将影响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将来继续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汉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在我国基础学科的课本基本上是用汉字表达的,如果不能对学科中的字、词、句的表达意思的准确理解,或是一知半解,也就无法读懂该书,这必将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動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如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
2.把握课堂教学要点,培植自主阅读的土壤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师要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在课堂中要把握好教学的要点,去培植学生自主阅读的土壤。
3.指导具体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语句的方法。理解文本的关键句,要能够准确的理解,才能把握文章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边学边悟,学以致用以达到准确理解句子的目的。二是教师要加强学生“读”的训练,读出语感。对学生来说,读是一天也离不开的。读,才能懂得文字,理解课文,感知作者,才能体味理趣,获得美感;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须途径;读,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和体验;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能使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评读、品读方法。评是评论、评议、评价,品是品味、体会、感悟,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过程。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
4.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诵读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尤其是教师指导下的诵读,是一种扎扎实实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投入“读”,就能体验语言正误感受,语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主要包括: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阅读,锤炼课堂语言,注重教态等来吸引学生;利用电化录音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寻找,通过来自社会诸多听力因素,如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电视散文欣赏,较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听力的敏感。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习惯。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所限止,初期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向其推荐科学、传记、名著等相应读本。随着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加强,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从书中获益越多,他们也就能够形成自主选择优秀读物的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读的作品,多摘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多作评论,多讨论交流。如读完《水浒传》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百零八将人物谱等办法。长期坚持,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就会在动态中自然生成。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主体发展”的意识,把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作为阅读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指导学生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一、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意义
第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阅读教学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自身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正如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主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力可以得到发展。自主阅读时,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而是有独特的体验与感悟。俗话说:“一千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形象。易中天品《三国演义》、于丹解读《论语》,其实就是他们对作品的一种再加工再创造现象。如果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之中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有新意。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组合加工文本,学生的创造性就一定能够得到体现。
第三,自主阅读可以积累和构建学生的文化系统。学生通过阅读在脑海里点滴积累的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课堂中的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但学生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地还要依靠自己的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各种信息、文化因子在头脑里聚集、碰撞、渗透、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事实也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主学习、自学习得而成。只囿于课本里的几篇文章,是不可能提高语文能力的。只有在长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才能吸收文化,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文化的积淀,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系统。
第四,自主阅读可以愉悦学生身心,发展智力。在自主阅读中,学生的心态是积极的,是自愿主动的,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是放松惬意、无负担的阅读。它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是件快乐的事,会产生美妙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读书中感动、快乐,在满足娱乐需要的期待中伴随性的获得知识,启发想象和创造,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
二、学生语文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语文自主阅读不足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人一生的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而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知识本身的结构来看,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文学知识、自然知识、哲学知识等,这些知识是前人实践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大部分获得必须通过阅读来完成。但当今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自主阅读方面的不足,导致知识面过于狭窄。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发现这样问题举不胜举:如在中小学不清楚红军是谁领导的军队?长征是发生在什么年代?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是谁?中国有多少个省市?梅花在什么季节开?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等,诸如此类常识不清楚的大有人在。
第二,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差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本。因为“读”是理解文本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个“读”很大程度是指学生的自主阅读,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把理解文本中的字、词、句,不能正确地概述文章的大意,以及领悟隐含在文本背后的一些情感,那么就他就无法正确地理解文本,读不懂文章,也就难以达到个性化的阅读。
第三,語文自主阅读能力差将影响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将来继续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汉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在我国基础学科的课本基本上是用汉字表达的,如果不能对学科中的字、词、句的表达意思的准确理解,或是一知半解,也就无法读懂该书,这必将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发、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動机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如自主阅读,从而调动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 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提高自主阅读效率的重要保证。
2.把握课堂教学要点,培植自主阅读的土壤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师要紧记“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道理,寓学法于教法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在课堂中要把握好教学的要点,去培植学生自主阅读的土壤。
3.指导具体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一是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语句的方法。理解文本的关键句,要能够准确的理解,才能把握文章的要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边学边悟,学以致用以达到准确理解句子的目的。二是教师要加强学生“读”的训练,读出语感。对学生来说,读是一天也离不开的。读,才能懂得文字,理解课文,感知作者,才能体味理趣,获得美感;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须途径;读,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理解和体验;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读,能使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三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评读、品读方法。评是评论、评议、评价,品是品味、体会、感悟,实际上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表达能力的过程。它是在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学自悟能力的有效手段。
4.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诵读习惯。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尤其是教师指导下的诵读,是一种扎扎实实学习语言的好办法。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投入“读”,就能体验语言正误感受,语言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主要包括: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规范阅读,锤炼课堂语言,注重教态等来吸引学生;利用电化录音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寻找,通过来自社会诸多听力因素,如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有电视散文欣赏,较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听力的敏感。三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习惯。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所限止,初期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向其推荐科学、传记、名著等相应读本。随着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加强,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生从书中获益越多,他们也就能够形成自主选择优秀读物的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读的作品,多摘读书笔记,多写读后感,多作评论,多讨论交流。如读完《水浒传》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百零八将人物谱等办法。长期坚持,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就会在动态中自然生成。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主体发展”的意识,把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作为阅读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指导学生正确的自主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