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早期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幼儿应该在邪恶尚未占据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因为假如你不把优良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别的东西,只会生出最坏的莠草。但是假如你想开垦那块土地,如果能在开春的时候,把它犁一遍,撒一遍种子,耕耙一遍,你的工作就较容易,成功的希望就较大。儿童应当及早好好训练,因为一只瓶子新的时候可沾染的气味是可以保持很久的。”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持续发展。或许幼儿的成长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最终你会发现对幼儿开展早期亲子教育对未来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多么重要。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
二、亲子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1)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指导亲子游戏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過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2)对家长的教育。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3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0-3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0-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0-3 岁亲子教育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通过0-3 岁亲子教育活动,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心得体会也得到了提升,具备了担当教育主体的能力。对于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自身而言,这一过程本身也非常利于其反省自己的教养行为,提高自己教养孩子的专业程度。
玛丽亚·蒙特梭利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一股内在力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而当我们给于孩子自由或适当的引导,这股力量能够让他展开好奇心,欢欣地、有信心地学习,并专注于他想要认识的一切。这应该是亲子教育的宗旨。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指出:“幼儿应该在邪恶尚未占据心灵之前,早早就教。因为假如你不把优良的种子撒在地上,它便生不出别的东西,只会生出最坏的莠草。但是假如你想开垦那块土地,如果能在开春的时候,把它犁一遍,撒一遍种子,耕耙一遍,你的工作就较容易,成功的希望就较大。儿童应当及早好好训练,因为一只瓶子新的时候可沾染的气味是可以保持很久的。”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持续发展。或许幼儿的成长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最终你会发现对幼儿开展早期亲子教育对未来孩子的成长成才有多么重要。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是以往那种幼儿(0至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计划生育的普遍推行,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3 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但在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由躺在床上,逐渐能够翻身、爬行、坐、站、走,其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都有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面对“如何针对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这个问题,90%的家长承认自己煞费苦心却仍找不到正确答案,而社会又缺乏对婴幼儿教育的指导。而实施亲子教育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亲子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的内涵深化和发展,亲子教育将父母权威管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发展和引导为主;由单一的家长角色转为医生、护士、教师、朋友等多角色;由一味训斥转为参与交往中给予子女以关怀、发展和教育,为人格完美奠定基础。
二、亲子教育重要性的体现。
(1)对孩子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指导亲子游戏实现对孩子的教育。 婴幼儿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来自与那些有接触价值的成人、同伴和年龄较大的儿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与婴幼儿年龄和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因此,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关系是婴幼儿保教的关键、基石和核心。由此可见亲子依恋对婴幼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恋是婴幼儿与特定对象之间的感情联结。亲子依恋即儿童对父母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是亲子关系稳定的标志。亲子依恋是在亲子互动中形成的,而亲子互动最重要的形式便是亲子游戏。游戏是亲子交往的良好方式,亲子游戏是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亲子游戏可以有效地满足婴幼儿的各种需要。
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幼儿的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亲子游戏是以亲子间的情感联系为基础的,在游戏中,父母与孩子围绕着共同的游戏主题,通過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符号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一方面给父母和孩子带来更大的“满意度”,为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创造了有利氛围;另一方面消除了交往双方的情绪紧张性,尤其是能解除地位相对较低的婴幼儿一方的紧张性,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可以不受拘束。亲子游戏传导给孩子的基本信息是爱和珍视,婴幼儿通过这种游戏形成和发展与父母之间的信任与依恋关系,进而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2)对家长的教育。集中体现在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上。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是儿童早期教养的主要场所。家庭教养以它的启蒙性、普遍性和影响的久远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0-3岁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婴幼儿的发展有着更加直接、深厚的影响: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主要交往对象是家庭成员,许多外在影响要通过主要抚养人才能发挥教育价值。而且,婴幼儿通过与主要抚养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才能获得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指出:0-3岁婴幼儿家长的受指导率,应该成为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成长的“基石”是父母双手奠定的。亲子教师采取的主要是“指导孩子的活动中同时指导家长”的“双指导”模式,同时,还兼有直接支持(口头传授)和间接支持(给予书面资料、周围人的鼓励)。家长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0-3 岁亲子教育安排的亲子游戏活动,观摩老师的教学指导,来学习促进孩子发展的具体技能;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咨询解答来提升自己的教养素养。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它不仅对孩子有益,而且对家长也有好处。通过与孩子游戏,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手段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家长与孩子游戏的过程充满了欢乐,这种氛围有利于家长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0-3 岁亲子教育同时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通过0-3 岁亲子教育活动,家长本身对教育的理解、心得体会也得到了提升,具备了担当教育主体的能力。对于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自身而言,这一过程本身也非常利于其反省自己的教养行为,提高自己教养孩子的专业程度。
玛丽亚·蒙特梭利曾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每个孩子天生都有一股内在力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而当我们给于孩子自由或适当的引导,这股力量能够让他展开好奇心,欢欣地、有信心地学习,并专注于他想要认识的一切。这应该是亲子教育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