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解答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卷一道地理题时因生搬硬套另一道与其 “形”似的高考试题的答题套路而造成失分。在解答此类“形”似而“神”不似的试题时学生需要从设问主体、考查的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剖析。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和学科素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关键词:试题研究;工业集聚;工业区位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卷第36题第(3)问,让学生“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看到此题,心生欢喜,因为由此题就会联想到2012年全国卷Ⅰ第36题第(3)问“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这两道题目在设问上有相似之处,学生很容易生搬硬套答题套路和答案。可是,待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公布后,顿时傻眼,两道试题的参考答案大相径庭。
表面上看,两道试题似乎都在问工厂或企业的集聚原因,可是为何参考答案却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 “形”似的背后,“神”(即考查的知识点)又有何差异?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两道试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原题呈现
例题1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廣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问题: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例题2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问题: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二、差异比较
(一)设问主体的差异
例题1要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设问的主体是“横县县城”,故答题者组织答案也应该从横县县城的角度入手,分析横县县城有哪些吸引茉莉花茶厂来此集聚的有利区位条件。仔细揣摩题目设问,此题设问中还暗藏比较——在茉莉花种植历史悠久的横县县域,为什么茉莉花茶厂集聚在横县县城,而不是在横县县域广阔的乡镇区域。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县城相对于乡镇区域,无论是交通运输条件,还是基础设施,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题2要求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设问的主体是“与家具生产相关企业”,而不是“凭祥”。因此,答题者组织答案的重点也应该从“与家具生产相关企业”的角度入手,分析这些企业集聚在凭祥会对其自身发展带来哪些效益。凭祥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节省运输费用;同时,与家具厂有生产联系的各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各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还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益。
(二)集聚主体的差异
例题1中集聚的主体是“众多的茉莉花茶厂”,是同一类型工厂在空间上的集聚。由于各茉莉花茶厂之间除了能够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之外,不存在其他工业联系,特别是生产工艺上的联系,因此,无论是在花源供应地,还是在生产工艺技术、劳动力需求上,都普遍存在着竞争,很难在信息上相互交流,在生产技术上形成合作关系。
例题2中集聚的主体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是与家具厂有生产联系的不同类型企业(或工厂)在空间上的集聚。这些企业在凭祥集聚,在空间上可以最大限度靠近家具厂,有利于降低相关产品的运输成本。同时,各企业均是为家具厂生产零部件或提供其他服务的,是一种合作共赢关系,在利益上一般不存在直接冲突,因而,更利于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考查知识的差异
例题1设问主体是横县县城,集聚的主体是同类型的众多茉莉花茶厂,也就是说,该问题的实质是问横县县城能够吸引众多茉莉花茶厂来此布局(集聚)的有利区位条件,考查的知识主要属于工业区位范畴,而不是工业集聚的原因。解答时应该从原料、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考虑,而交通、基础设施这两个要点可以通过对横县县城与县域其他乡镇的对比来得出。
例题2中设问的主体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集聚的主体也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而且是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各企业之间、各企业和家具厂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工业联系。因此,该问题的实质是问工业集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工业集聚会对有生产联系的不同类型企业带来哪些好处。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起来,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三、教学启示
学生在解答例题1的过程中,因为生搬硬套一道与其“形”似而“神”不同的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结果出现失分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学生在解答试题中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呢?
(一)夯实基础 狠抓落实
考查基础知识是过去几年和今后高考一直坚持的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课标、考纲、教材等,牢牢抓住基础知识,特别要注重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例题1的解答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套用工业集聚的原因来回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区位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彻,众多茉莉花茶厂属于同类工厂,集聚在一起除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之外,不存在生产上的联系;而例题2则明确指出,集聚在一起的是“众多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各企业和家具厂、各企业之间均存在着广泛的生产联系。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避免答题失误、提高考试成绩的根本保障。
(二)培养基本能力 提升学科素养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中指出,“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其他三项基本能力达成的前提。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均需要通过主动创设或利用试题提供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图文材料,认真分析问题设问,准确无误地获取并解读相关地理信息。如此,方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提升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对比上述两道高考试题,设问主体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试题的设问缺乏深入分析和思考,没能准确获取和解读相关地理信息,因而在答题时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不当,出现严重的答题失误。
(三)精选、深研经典试题——“题湖战术”备高考
做题是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备考过程中,很多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期望通过做大量练习来使自己的地理成绩有所提升。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在“题海战术”下,往往采取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式的做题方式,缺乏对所做试题深入分析、思考、比较、总结。
所谓“题湖战术”,是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之前,先通过自己大量阅题、审题,就某一知识点精选试题,对该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进行比较,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做题的第一宗旨,把精选后每一道题的价值通过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反思总结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对试题进行分析、理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目的。“题湖战术”相对于“题海战术”来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试题进行精选、深研,为学生省下宝贵的学习时间,正所谓老师 “下海”(题海),学生才能“上岸”。上述两道 “形”似的高考试题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将此类问题收集起来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不同试题的比较、分析,促进自身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试题研究;工业集聚;工业区位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乙卷第36题第(3)问,让学生“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看到此题,心生欢喜,因为由此题就会联想到2012年全国卷Ⅰ第36题第(3)问“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这两道题目在设问上有相似之处,学生很容易生搬硬套答题套路和答案。可是,待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公布后,顿时傻眼,两道试题的参考答案大相径庭。
表面上看,两道试题似乎都在问工厂或企业的集聚原因,可是为何参考答案却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 “形”似的背后,“神”(即考查的知识点)又有何差异?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两道试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原题呈现
例题1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廣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问题: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例题2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问题: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二、差异比较
(一)设问主体的差异
例题1要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设问的主体是“横县县城”,故答题者组织答案也应该从横县县城的角度入手,分析横县县城有哪些吸引茉莉花茶厂来此集聚的有利区位条件。仔细揣摩题目设问,此题设问中还暗藏比较——在茉莉花种植历史悠久的横县县域,为什么茉莉花茶厂集聚在横县县城,而不是在横县县域广阔的乡镇区域。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县城相对于乡镇区域,无论是交通运输条件,还是基础设施,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题2要求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设问的主体是“与家具生产相关企业”,而不是“凭祥”。因此,答题者组织答案的重点也应该从“与家具生产相关企业”的角度入手,分析这些企业集聚在凭祥会对其自身发展带来哪些效益。凭祥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接近家具厂,节省运输费用;同时,与家具厂有生产联系的各企业的集聚也有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各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还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形成规模效益。
(二)集聚主体的差异
例题1中集聚的主体是“众多的茉莉花茶厂”,是同一类型工厂在空间上的集聚。由于各茉莉花茶厂之间除了能够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之外,不存在其他工业联系,特别是生产工艺上的联系,因此,无论是在花源供应地,还是在生产工艺技术、劳动力需求上,都普遍存在着竞争,很难在信息上相互交流,在生产技术上形成合作关系。
例题2中集聚的主体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是与家具厂有生产联系的不同类型企业(或工厂)在空间上的集聚。这些企业在凭祥集聚,在空间上可以最大限度靠近家具厂,有利于降低相关产品的运输成本。同时,各企业均是为家具厂生产零部件或提供其他服务的,是一种合作共赢关系,在利益上一般不存在直接冲突,因而,更利于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考查知识的差异
例题1设问主体是横县县城,集聚的主体是同类型的众多茉莉花茶厂,也就是说,该问题的实质是问横县县城能够吸引众多茉莉花茶厂来此布局(集聚)的有利区位条件,考查的知识主要属于工业区位范畴,而不是工业集聚的原因。解答时应该从原料、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考虑,而交通、基础设施这两个要点可以通过对横县县城与县域其他乡镇的对比来得出。
例题2中设问的主体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集聚的主体也是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而且是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各企业之间、各企业和家具厂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工业联系。因此,该问题的实质是问工业集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工业集聚会对有生产联系的不同类型企业带来哪些好处。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起来,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三、教学启示
学生在解答例题1的过程中,因为生搬硬套一道与其“形”似而“神”不同的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结果出现失分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学生在解答试题中再次出现此类问题呢?
(一)夯实基础 狠抓落实
考查基础知识是过去几年和今后高考一直坚持的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课标、考纲、教材等,牢牢抓住基础知识,特别要注重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例题1的解答过程中,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套用工业集聚的原因来回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区位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彻,众多茉莉花茶厂属于同类工厂,集聚在一起除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之外,不存在生产上的联系;而例题2则明确指出,集聚在一起的是“众多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各企业和家具厂、各企业之间均存在着广泛的生产联系。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避免答题失误、提高考试成绩的根本保障。
(二)培养基本能力 提升学科素养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中指出,“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高考考查的四项基本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其他三项基本能力达成的前提。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环节,还是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均需要通过主动创设或利用试题提供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图文材料,认真分析问题设问,准确无误地获取并解读相关地理信息。如此,方能准确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提升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对比上述两道高考试题,设问主体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对试题的设问缺乏深入分析和思考,没能准确获取和解读相关地理信息,因而在答题时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不当,出现严重的答题失误。
(三)精选、深研经典试题——“题湖战术”备高考
做题是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备考过程中,很多地理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期望通过做大量练习来使自己的地理成绩有所提升。学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原因在于,很多学生在“题海战术”下,往往采取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式的做题方式,缺乏对所做试题深入分析、思考、比较、总结。
所谓“题湖战术”,是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之前,先通过自己大量阅题、审题,就某一知识点精选试题,对该知识点的不同考查方式进行归类整理,对易混淆相关知识点的考查方式进行比较,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做题的第一宗旨,把精选后每一道题的价值通过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反思总结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对试题进行分析、理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目的。“题湖战术”相对于“题海战术”来说,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试题进行精选、深研,为学生省下宝贵的学习时间,正所谓老师 “下海”(题海),学生才能“上岸”。上述两道 “形”似的高考试题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将此类问题收集起来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对不同试题的比较、分析,促进自身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