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不应当仅仅是一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性”课程,而应当成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园地。高中阶段是学生全面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对人文精神重要性的普遍关注,应当通过教师的引领,对教材人文精神的挖掘,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人格,养成较高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9-02
语文不仅是交际与思维的重要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那么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做过多种尝试。在此,不揣浅陋,诉诸文字,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创设情境,挖一股人文教育的清泉
情感体验是学生道德情操形成的最佳途径,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就能诱发学生的思想激情,变空洞抽象的道德宣讲为真情实感的熏陶、体验。
1、再现文境,诱发情愫。课文中蕴含了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操,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情感如能再现文境,学生的情感就能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
2、借助诵读,感知情愫。诵读是学生感知作品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滕王阁序》、《前赤壁赋》这类写景抒情的名家名作,其文绘声绘色,传情传形,凝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情操;
二、形式多样,飘一朵人文精神的白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人文精神思想和观念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只要有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识和一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抓住更多的教学机会,通过更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阅读十部名著,这是变相地督促学生平时多读书,因为经典名著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多的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意识,经过不断的探索,表达出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多种文本的阅读可以帮助他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一样的天空,可以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怪和丰富多彩,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和感悟。这些作品会为高中生的奇思妙想营造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精神文明的国度上自由翱翔,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
再如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汉语语言文字,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结晶。因此,语言的魅力和传达文化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教师应当特别关注语文课堂作文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字是具有生命力的,一篇文章能够反映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心态等很多人文精神关注的领域。因此,在汉语写作中,教师应当倡导自主意识,强调文章对内心状态的表达,要求学生写出自身的真实想法和观点。
三、课外阅读,握一把人文精神的利刃
我们教育者应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语文教材,特别是新课标下编定的新教材中,编排的是一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现当代名篇佳作、古代经典之作。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发现、感悟。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点,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根源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中,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并不按传统的教法——介绍课文背景,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归纳总结等。先由自己诉说自己人生旅途中游山玩水的动人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学生很投入。师生就这样在情感体验中自然地体味本文的语言,深刻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从而达到师生文和谐统一。学生已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感受到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
四、文化建设,寻一方人文精神的沃土
1、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要结合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如宣传画廊、摄影展、艺术节、校外活动基地等,为师生提供高雅优秀的精神食粮。
2、引导师生追求合理而健康的精神需求。合理健康的精神需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校园、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适时而有序地引导师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师生追求健康向上、高尚的精神生活,是抵制消极有害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手段。
3、实现和谐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有独立存在的可能与必要,在二者之间保护必要的合理张力。针对当前我国人文精神教育缺席与不在场,重视现代人文精神,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确立一种同步前进、相互协调的关系。
五、辩论比赛,操一曲人文精神的旋律
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要使学生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恰当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语言进行交际,语言要准确,表达要清晰,这需要从多角度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能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可多看一些辩论赛、演讲赛以及记者招待会的录相,学习一些精彩的语句,组织自己的语言。
以 “亚洲大专辩论会”为例,澳门东亚大学与南京大学对垒的那场辩论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正反双方辩论的非常激烈,语词相当精彩。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辩论赛的实况录象,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然后可以仿照正规辩论赛的模式在班内或年级组内进行小型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以此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尽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标这股春风的吹拂下齐心协力地为此努力,相信人文精神之花必将会在中国大地上再吐芬芳。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张润如.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成功,2011(04).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9-02
语文不仅是交际与思维的重要工具,更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那么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曾做过多种尝试。在此,不揣浅陋,诉诸文字,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创设情境,挖一股人文教育的清泉
情感体验是学生道德情操形成的最佳途径,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就能诱发学生的思想激情,变空洞抽象的道德宣讲为真情实感的熏陶、体验。
1、再现文境,诱发情愫。课文中蕴含了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操,饱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这些情感如能再现文境,学生的情感就能与作者的情感得以沟通,所以要把文中的境界融入学生脑海中去感受,去领略,从而产生共鸣。
2、借助诵读,感知情愫。诵读是学生感知作品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学习《滕王阁序》、《前赤壁赋》这类写景抒情的名家名作,其文绘声绘色,传情传形,凝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道德情操;
二、形式多样,飘一朵人文精神的白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人文精神思想和观念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只要有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意识和一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能抓住更多的教学机会,通过更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阅读十部名著,这是变相地督促学生平时多读书,因为经典名著中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多的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意识,经过不断的探索,表达出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多种文本的阅读可以帮助他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一样的天空,可以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千奇百怪和丰富多彩,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欣赏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和感悟。这些作品会为高中生的奇思妙想营造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精神文明的国度上自由翱翔,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
再如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汉语语言文字,这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结晶。因此,语言的魅力和传达文化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教师应当特别关注语文课堂作文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字是具有生命力的,一篇文章能够反映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心态等很多人文精神关注的领域。因此,在汉语写作中,教师应当倡导自主意识,强调文章对内心状态的表达,要求学生写出自身的真实想法和观点。
三、课外阅读,握一把人文精神的利刃
我们教育者应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语文教材,特别是新课标下编定的新教材中,编排的是一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现当代名篇佳作、古代经典之作。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发现、感悟。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点,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根源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中,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我并不按传统的教法——介绍课文背景,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归纳总结等。先由自己诉说自己人生旅途中游山玩水的动人情景。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踊跃发言。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学生很投入。师生就这样在情感体验中自然地体味本文的语言,深刻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从而达到师生文和谐统一。学生已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与课文交融在一起。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感受到人与自然相处的道理。
四、文化建设,寻一方人文精神的沃土
1、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要结合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推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如宣传画廊、摄影展、艺术节、校外活动基地等,为师生提供高雅优秀的精神食粮。
2、引导师生追求合理而健康的精神需求。合理健康的精神需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校园、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适时而有序地引导师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师生追求健康向上、高尚的精神生活,是抵制消极有害的精神生活的必要手段。
3、实现和谐统一的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有独立存在的可能与必要,在二者之间保护必要的合理张力。针对当前我国人文精神教育缺席与不在场,重视现代人文精神,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确立一种同步前进、相互协调的关系。
五、辩论比赛,操一曲人文精神的旋律
在进行口语训练时,要使学生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恰当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组织语言进行交际,语言要准确,表达要清晰,这需要从多角度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能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可多看一些辩论赛、演讲赛以及记者招待会的录相,学习一些精彩的语句,组织自己的语言。
以 “亚洲大专辩论会”为例,澳门东亚大学与南京大学对垒的那场辩论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正反双方辩论的非常激烈,语词相当精彩。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辩论赛的实况录象,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然后可以仿照正规辩论赛的模式在班内或年级组内进行小型比赛,鼓励学生参与,以此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尽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标这股春风的吹拂下齐心协力地为此努力,相信人文精神之花必将会在中国大地上再吐芬芳。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2]张润如.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成功,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