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实施,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应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导向,能力提升为目标,“问题意识”的培养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好习惯。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数学;策略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是 思维的体操。《新課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就是要求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关键。爱问是儿童的天性,学龄前的孩子通常会围着大人不停地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然而进入初中之后,课堂上问“为什么”的学生反倒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学生渐渐地就不提问了呢?他们真的所有问题都明白了吗?在我看来,目前我国初中教育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或许首先与传统课堂的弊端有关。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于是成了教师的“专利”。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学生在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中,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于是也失去了质疑的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谈我在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的。
  一、 营造和谐气氛,把“问”的胆量还给学生
  课堂上,学生不敢问问题,主要是两种心理在作怪: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紧张心理。因此,要使学生敢于问问题,关键是消除他们的自卑与紧张心理,而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平等相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讨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不但能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尊重人的态度。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师生之间关系和谐,学生才能产生愉悦的体验。
  二、 创设问题情境,把“问”的趣味留给学生
  问题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中的。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乐于提出问题。
  直观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教师呈现出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对等腰三角形图形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两个腰也相等”。由于教师并未对等腰三角形进行定义,学生会更多地根据其特点进行理解。教师对上述学生的回答和定义,不应该盲目否定,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第三个角和第三条边进行分析,并引出正三角形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进行良好的区分。这样的引导性教学既有利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后,互相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不明白的向同学提出来。这样,孩子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有交流的素材,交流时就有话可说,有问可问,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预留时间空间,把“问”的时间让给学生
  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当出示了问题情境时,不要马上让学生提问,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好自己的思路后再表达。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信息:A、B两车分别停靠在相距240千米的甲、乙两地,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请问B车行了多长时间后还与A车相距80千米?我让孩子观察思考,能从中发现哪些问题。这时,孩子们都有了一些发现,我让他们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探讨。有了时间思考,孩子们交流规律时,都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说明了总路程、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有什么关系?这个数学问题中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在这样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给提问方法,把“问”的能力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让学生不着边际的提问,而应该教会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能结合提问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这才是让学生提问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于数学中的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中发现问题。数学是环环相扣的,新知识和旧知识或学生已有经验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学生在认知新知时,教师引导其从已有知识开始思考,能从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第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发现问题。当学习了新知识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来提出问题。第三,从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在学生尝试学习时,要求学生把不懂的和不清楚的内容做上记号,并提出来。这对于多数学生是很容易办到的,当学生知道自己哪儿不懂时,他会思考也会认真倾听同学或老师的讲解,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五、 及时鼓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表扬,那么,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简单,教师都首先要肯定其进行了思考,再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处理。如果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让学生自行解答或请别的孩子帮助解答;如果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解答。总之,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成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仅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解决问题的开放性活动,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建立丰富的联系,在“做中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一个由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由数学模型到进一步应用的学生学习“数学化”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
  林昌葵,云南省思茅市,云南省镇沅一中。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决策的多专家模糊区间赋权方法及其计算机实现算法。该方法只要求决策专家给出各目标重要性的模糊区间估计,从而避免了直接给出各种点估计值的困难。文中
基于灰色预测GM(1,1)模型,根据2002—2009年全国火灾损失数据,包括每年全国火灾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预测2010—2012年全国火灾损失情况,并将灰色预测结果与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逐步地进行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地改变了原来的相处模式而有了新的定位,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教师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提出了
"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以"三个代表"为指针,分析了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两课")教学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指出了高
近年来在经济学界流行的主张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领域的观点,并非是国企改革的有效方式.本文重点评析这一观点在理论上的悖谬性以及对我国改革实践的危害性.
由于当今我国国力的发展非常迅速,使得我们更多地关注到了电力工程的相关管理.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力工程的更高要求和社会对电力的需求,电力企业一定要重视电力工程的管理.所以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也与时俱进。与传统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但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摘 要:以视频导入,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内容,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深入,完整感知本节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并适时给予课外实践指导,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关键词:昆虫;生殖;发育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等:  (略,详见新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参17页~18页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1. 已有知识基础:已知动物中,昆虫数最多!  (1)昆虫的基
摘要:儿童时期是发掘大脑潜能的黄金时期,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今天的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把他们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中华民族才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
摘要:小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其实用性非常强,简单的数学知识中包含着生活中的复杂规律。生活是一切数学知识的根本来源,是数学工作者们对生活的总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方面,教师必须考虑到生活化教学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情景的合理设置,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气氛,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  小学数学是一门学生教师都不能轻视的科目,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生活中随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