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此背景下,食品的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也尤为重要。测量不确定度是评定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阐述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意义,并对测量不确定度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检验检测单位明确质量管理难点和优化方向,更好地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一、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所谓测量不确定度,是通过完善的体系研究和实验证明,深入地对某种物质进行测量,利用误差校对的方法弥补传统检验方法的诸多短板,这对现阶段的实验操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测量不确定度就是一种通过测量某一特定含量的数值变化,来反馈当前结果准确性的技术手段,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最先设置的数值基数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应该是多种参数共同协作,最后进行结果判定。
  理论上来说,检验水平和技术手段需要进行同步的技术提升,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情况和行业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情况来进行体系可靠性判定,并通过分散性的性质变化进行优化。而且在每一次基础检验工作开展过后,都要得到统一的测量结果和数值,并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固定算法进行验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分析测量数据不确定度,就是为了进一步表明测量数值的准确性,通过多方影响因素证明当前数据收集体系的可靠性,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数据。但一定要注意测量不确定度只能用作参考,并不能直接说明当前测量结果是否绝对的接近真实数值,想要确保数值尽可能准确,就要进行重复多次实验,判断数值稳定与否。
  另外,在食品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着重收集所有可能影响数值准确性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在实际误差检验分析过程中,通过不确定度等方法进行实验分析。
  二、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
  我国食品行业普遍认为,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是收集和测量与结果相关联的参数,合理地对被测食品的各项数值进行评定,因此也可以说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分析流程,可以用于评定食品的质量,并通过检测结果来判断其性价比和可信度。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数据出现误差,所以检验人员必须要优化现有的测量和评定程序,确保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在整个食品检验过程中,不确定度是测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渠道,和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参考价值直接挂钩,如果不确定度比较小,那就说明检测水平更高。详细来说,由于食品检验工作流程复杂,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设备仪器也容易出现参数不准确的现象,而不确定度能够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指标,从而为评价食品检验方法和准确判断食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虽然现阶段整个检测流程仍然存在部分不确定因素,但已经随着技术手段的优化而不断完善,因此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应该被重视。
  三、测量不确定度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
  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整体操作非常简单,耗时较短,并且准确性很高,可作为参考依据为后续实验带来便利。合理应用测量不确定度可以有效提升检验水平,通过固定工艺分析,有效找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危险来源,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以检测糖精和钠元素为例,调制的酒精溶液中含量超出0.15g/kg时,就会使不确定性升高,所以在建立测量体系过程时,先要对溶液进行精准的比例调控,并在样品处理之前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2.串联质谱法。串联质谱法是当前鉴定方法中测量稳定性最高且评定等级分化最严谨的一种,能够通过多种不确定性测量方式的综合运用,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利用直观的曲线来反馈信息。例如部分专家曾经对动物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将被测量溶液的样品利用固定算法求出相关比例配备数量,并直观地用百分比形式反馈其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当数值升高且平均值较为稳定时,能够使用的测量方法和跨度非常广泛,但反之则只能运用串联质谱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对特定成分进行精确测量,对于食品行业某些检测难度较大的物质,适配度极高。
  3.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耗费时间较短等优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实验过后的反应现象不明显且持续时间较短,无法长期保留,若用作实验的参考数据会使结果不准确。曾有科学家针对气相色谱法应用过程中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提升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但是测量特定物质在某种环境下的不确定度时,仍会因为添加样品的数量或内部浓度不准确而导致工艺不稳定,使得测量曲线有变动情况,而且根据内部数据波动情况判断其范围是否处于正常限度内,也会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4.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小,多用于环境或食品中重金属或稀有元素含量的分析和特定区域的运用,其原理是通过向被测物体中发射固定数额的光束来测量光谱反馈情况,分析多种元素的含量。这项工作也是我国食品安全行业着重管控的内容,因为食品中一旦出现稀有金属、重金属、稀有元素含量超标的问题,就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损伤,甚至导致食物中毒。所以在食品检测过程中要对各类食品添加剂进行重点研究,将其性质和多种实验的变化数值作为核心数据,再添加光谱测定法找出内部稀有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以此作为参考标准进行后续溶液的调配,并为数据的检测提供论据,再通过重复测试曲线运动情况,测定内部无机物含量,进而作为准确的参考数据,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
  5.紫外线分光法。在实际食品检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利用紫外线分光法可以分析绝大部分食品内部特定物质含量的不确定度,整体操作流程简便,速度较快,可以对保质期较短的食品进行快速检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工作体系也在不断优化,现阶段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精确检验,例如亚硝酸盐等无机物的物质不确定度,可以利用紫外线分光法将其作为参考数据,对后续测量所得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对比。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确保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稳定检测数值也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话题。因此,相关企业应该根据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全面优化,通过测量不確定度的方式来进行质量评定,提升食品检验质量管控力度和管理水平,从而提升产品质量,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助力。
  作者简介:王春莲(1969-),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化工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
其他文献
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生长、代谢的重要组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营养素大类,这些大类下又包含众多分支,名类多样、结构复杂,给营养学检测化验带来不小的困扰。而伴随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的推进,精准化验时代正式到来,营养学化验检测新思路被打通,加强质谱等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一、质谱检测法的原理和发展状况概述  在现代营养学研究中,质谱检测通常使用电喷雾等软电离技术,可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检验工作便成了极为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目前食品的检测工作,快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应用快检技术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提高食品质量,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食品快检技术,然后分析了提高快检技术的策略。  一、快检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市场中日益繁多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对于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来说意义重大。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并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减少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生物技术的应用形式较多,需要在具体的食品安全检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确保针对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地沟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侵害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使得部分群众对进口食品更为追捧,也严重影响我国食品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近些年来,我国大力整治食品安全,在监管模式上不断创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过2019年的修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也更加完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社会力量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介
现如今,随着社会大众生活质量与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微生物污染问题,因为其普遍性、严重性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微生物检测技术成为行业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近些年来几种常用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相关检验人员提供参考,方便他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为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一、生化检测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在对食品中病原菌进行检测时,通
粮油的安全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应加强对粮油检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粮油检验是粮油进入消费市场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能把好粮油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防止不安全粮油进入市场,对消费者造成威胁。为了做好粮油检验工作,工作人员应重视粮油检验的各个环节,并遵循检验工作中的各项要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粮油检验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粮油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近年来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这就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更离不开高水平的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工作。本文简单分析了县级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常见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强化管理的途径,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县级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常见问题  1.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近年来,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县级食品检验实验室广泛普及,但生搬硬套其他机构质量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各类食品在能够满足人们营养健康需求的根本基础上,做到既无毒性也无害,不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任何损伤。不断优化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是有效解决各类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将新型的绿色分析测试技术广泛引入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保证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实用性、环保性和准确性,丰富各类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有效遏制食品污染的产生,尽可能减少分析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愈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为确保食品安全符合制定的行业规范及要求,必须采用适合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案,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作为常用的检测技术,可准确检测出食品中存在的添加剂、营养成分、药物成分和污染物等,在极大程度上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证。因此,在食品行业发展中应加强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研究,并合理应用于食品安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