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区里的舞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oq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个角度来说,课程改革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许多情况下音乐的课堂教学更像是雷区里的一支舞蹈,不得不跳,却异常艰难,因为周围不仅遍布老式教学的泥潭,还有课改的禁区,稍不留神,教学就会进入误区变得面目全非。综合本人所见、所闻、所感,将雷区里的“舞蹈”种类总结如下:
  
  一、抓住壳,丢了魂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十个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方向。但有些老师在理解这些理念上走入误区,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有这样一节音乐课,课题是《过新年》,从课的导入开始,教师便以情感入手,从心灵深处去打动学生。学生也真正动起来了:声音高而亮,虽然歌唱方法不对,但热情高涨,应该说,课确实有新的理念渗透,也抓住了听课老师的眼球,但却让人感觉太过热闹:每个学生手里拿着打击乐器,肩上背着鼓,脚底下踏着行进的步子,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敲敲打打,一会儿又跟着音乐拍打节奏,一会儿和着音乐做舞蹈动作,这些活动把课堂时间打发得所剩无几。再一看学生们,闹腾得满脸是汗,好不热闹。仔细一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总不可能是让学生撒欢吧?其实,这就走入了音乐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误区!“提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根”,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学的“魂”,如果将音乐的“魂”弃之不理,而单单强调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把这些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拿来当正餐、主食,灌输给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便会营养不良,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更别说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了。
  
  二、重素质,轻双基
  
  根据音乐学科情感审美的特点,音乐课程目标由知识结构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并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将“知识与技能”放在课程目标的第三位。由此相当一部分教师片面的理解为:音乐课程目标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音乐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就可有可无,甚至可以完全忽略。其实,教师应该明确音乐知识与技能在课程目标中的位置是辅助性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性教学内容,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中,音乐知识与技能原本就是课程目标之一。虽然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不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最终目标,但却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过渡性目标,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三、求结果,走极端
  
  目前很多音乐教师为了塑造学生的声音,刻意要求学生轻声唱歌,不管是何种情绪的歌曲,不管学生对歌曲的熟悉、掌握程度如何,从头至尾,一律轻唱,以求和谐、不喊叫。相对于传统唱歌教学中扯着大白嗓子喊叫式的唱歌方法来说,这似乎是一种进步了。但是,我认为以上这两种唱歌方法都属于极端式教学,前者刻意压抑孩子们的声音,忽视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内容。也许教师的原意是让学生学会控制气息,但是,大多数学生却在演唱时表情呆滞,嘴巴呈蠕动状态,不敢唱了。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相反,久而久之,还会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意识和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
  
  四、滥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不是课改要求的,但它是新课程教学的热门话题。电脑通过运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一些手段,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增大教学容量确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给课改打开了许多新局面,引领了新一代的教学改革。但是现在有的教师误认为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就是创新教学,就是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于是在公开课中不管是否出于课堂教学的需要,抓住一切机会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孰不知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彩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种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产生的效应是任何电教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教师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鼓励是电教媒体所无法给予的,我们应该明确运用电教媒体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核心和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忌把教师定格在机器操作员的身份上,不要因为过多地使用电教媒体而使自己原有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所淹没,影响教学中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使网络成为影响教学、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绊脚石。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总有其适应的过程,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比较难上,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目标体系,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评价思想……课改之所以会走入误区是因为我们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够全面、准确。但是,只要我们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相信随着课改的发展。曼妙的舞蹈一定会走出雷区,步入正确的舞台之中。
其他文献
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的一项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这样一种朴实的、实效的教学环节,现在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上,还是在各级各类的研讨课、数学比武课上都用得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练习结果。我认为学生板演—数学课堂不应缺失,为了使板演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见。    一、板演的优越性    1,有利于教师了
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同样学历和能力的人,能否胜任教学工作,最基本表现是对教材的态度。在一般人看来最简单的知识,在老师看来却是最难的,难就难在不仅自己要理解,而且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成为教师钻研教材的关键点。    一、深入——站在教师的高度读懂、读透、领会教材    读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师范毕业的教师
童年,孩子们最初的人生。在孩子们金色生命的早晨,应该有阅读的滋养:应该有书香的熏陶。因为,阅读是形成文化积淀的源源清流,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半壁江山。对于孩子们而言,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读到了、听到了,也就永远地读到了;相反,童年时错过了、省略了,也可能是永远地错过了和省略了,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孩子成为终身的阅读者是我们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逐渐进入课堂,使英语课堂教学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电脑集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大大加速了人们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而且连入因特网后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就这一方面来说,目前没有哪一种传统的教学媒体能与多媒体电脑相媲美。除此之外,使用多媒体电脑辅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1.引趣,激发习作欲望  
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强化,还应承担着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增强数学素质的重要任务。单一的作业形式很难起到全面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作用。倡导与实践自主性数学课外作业,目标是要扩展作业的学科知识目标,强化作业的育人功能,改善学生的作业态度,提高作业的效益与质量。    一、自主选择习题,让学生能依据自己的能力而作业    现在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大多是统一的,目标要求
中国有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在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一书的扉页,也有两位名人的名言:经验是每个人给自己所犯错误取的名字;我们所要做的一切,是尽可能快地犯错误……前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错误”对一个人的进步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利用“错误”这一宝贵的资源,让小学生在“错误”中生成知识。  如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我将例题改成:  在一次捐款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宽容的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体谅我们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享受宽容的幸福,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一生成长做准备。    一、宽容是一种尊重和赏识    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幼小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无瑕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教师要蹲
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思维、创造的活动。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必须以文本为载体,融知识、思想、方法于其中。读是其基本特点,也是其最基本活动形式,是完成语文教学其他任务的基础。语文教学只能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而这种训练必须是在学生认真接触文本、运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只有在读中才能生发出对语文的兴趣,吸取知识、思想、思维方式的营养,发现新的问题,激发创造的欲
【摘要】由于数学不是人文学科,多数人忽略了它的情感因素,导致了数学学科在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中的无力。其实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促进学生发展、体验生命经历的过程中,凭借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力量影响着学生。因此新课程下的一线数学教师要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不断丰富数学课堂的情感意蕴,展示新课程数学文本的情感魅力,把握数学教学的情感触角,做到以情促学,以情优教,为学生的情感发展、生命成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