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看上去是两种文学行为,可实质却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
高中生由于生活经历简单,缺乏对生活的有效体验,往往在写作时痛苦不堪,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感觉。其实,只要我们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阅读中,学习事例的积累、技巧的提升以及境界的开拓等,从阅读这片沃土中去汲取写作的营养,从而厚积薄发,达到读写合一,使我们得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一脉相承,厚积薄发——事例的积累
记叙文的感人小故事有哪些?议论文文中的名人事例到哪里找?这些都可从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加以领悟理解,进而移植运用。
现代文阅读就和作文题一脉相承,只要学生认真阅读,就可将其中的素材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所以素材就在身边的阅读中,需要我们认真理解。
平时大量的人物传记作品更是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事例。如阅读文本2015年新课标I卷《朱东润自传》,塑造了一位一身正气,关心国计民生,尊崇气节与品格的学者形象。新课标Ⅱ卷《将军赋采薇》介绍了多才多艺,英勇无畏,能文能武的抗日将领戴安澜。2014年广东卷通过访谈对话,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建筑学家罗哲文严谨治学、坚定信念、淡薄名利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些阅读,我们可以积累大量的人物故事,将这些典型的事件放入到合适的话题中,丰富文章的内容。除开这些文稿,现时较流行的人物传记,如茨威格自传《昨日的世界》《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新闻教父陈虻记录《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在领略大师风采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事例。
二、模仿借鉴,灵活转换一技巧的提升
词汇丰富、文采飞扬的作文也需要写作技巧来润泽文章。如何提升自己的技巧呢?除了理论知识的储备,想必就是多读多练,从别人的文章中去模仿、借鉴。在这里我们以议论文的结构技巧为例,谈谈该如何从阅读中来提升能力。
在议论文的结构中,老师、教材都讲述了议论文写作中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时评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灵活掌握。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是极典型的驳论文写法。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再如下面一则论述类文本阅读,(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3)只有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8)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元素“溴”失之交臂。(9)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10)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11)这句话应该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这就是典型的正反对照式,第1~3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4~9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10句、第11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
这些结构模式我们都可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为自己的文章搭建一个清晰的框架,从而更好地阐述自己的理念。
三、领悟理解。探索思考——境界的拓展
人们对于宏观世界的追寻,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曾停歇半刻。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更为深刻,境界更为宏大,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文章呢?这还是要在阅读上下工夫。
巴金《小狗包弟》让我们重回那段艰苦黑暗的岁月,感悟一个大写“人”的高贵品质,明白无论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要真正地反思自己。苏轼《定风波》让我们和他一起穿越人生的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感悟生命的豁达,超脱物外的情怀。高尔基《丹柯》让我们懂得了真正的英雄是大無畏,能够愿意为族人牺牲,为理想信念而奉献。
我们尊重平凡伟大的生命,“年逾30的杂技演员夫妇,以‘叠罗汉’的方式,挑战人体平衡登高:妻子头顶花篮站在丈夫的肩膀上,丈夫站在独立直梯上,待三者达到平衡之后,丈夫在凭借自身力量攀上更高一级台阶,每攀上一级,挑战难度都要翻倍。力量、平衡、技巧的高度统一,爱情、信赖、责任的有力支撑,是他们接连两次失败,体力急速消耗之下最坚强的支点,终于,第三次挑战,他们成功了。面对评委们的赞誉,他说,在以后的日子,他会用自己的肩膀,给她和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平凡的杂技演员刘军、冯悦夫妇,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挽救世界,大济苍生的能人异士,但照样可以有一片赤子情怀,铁血丹心。这些都是阅读带给我们的心灵洗礼。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每一篇文章就是综合地表现学生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唯有从阅读这片沃土汲取知识,才能厚拥有精彩的写作。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四中。
高中生由于生活经历简单,缺乏对生活的有效体验,往往在写作时痛苦不堪,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感觉。其实,只要我们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阅读中,学习事例的积累、技巧的提升以及境界的开拓等,从阅读这片沃土中去汲取写作的营养,从而厚积薄发,达到读写合一,使我们得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一脉相承,厚积薄发——事例的积累
记叙文的感人小故事有哪些?议论文文中的名人事例到哪里找?这些都可从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加以领悟理解,进而移植运用。
现代文阅读就和作文题一脉相承,只要学生认真阅读,就可将其中的素材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所以素材就在身边的阅读中,需要我们认真理解。
平时大量的人物传记作品更是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事例。如阅读文本2015年新课标I卷《朱东润自传》,塑造了一位一身正气,关心国计民生,尊崇气节与品格的学者形象。新课标Ⅱ卷《将军赋采薇》介绍了多才多艺,英勇无畏,能文能武的抗日将领戴安澜。2014年广东卷通过访谈对话,更是让我们感受到建筑学家罗哲文严谨治学、坚定信念、淡薄名利的可贵品质。通过这些阅读,我们可以积累大量的人物故事,将这些典型的事件放入到合适的话题中,丰富文章的内容。除开这些文稿,现时较流行的人物传记,如茨威格自传《昨日的世界》《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新闻教父陈虻记录《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在领略大师风采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事例。
二、模仿借鉴,灵活转换一技巧的提升
词汇丰富、文采飞扬的作文也需要写作技巧来润泽文章。如何提升自己的技巧呢?除了理论知识的储备,想必就是多读多练,从别人的文章中去模仿、借鉴。在这里我们以议论文的结构技巧为例,谈谈该如何从阅读中来提升能力。
在议论文的结构中,老师、教材都讲述了议论文写作中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时评式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灵活掌握。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是极典型的驳论文写法。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再如下面一则论述类文本阅读,(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3)只有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8)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元素“溴”失之交臂。(9)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10)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11)这句话应该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这就是典型的正反对照式,第1~3句话为一层,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反面、正面对论点进行阐释;第4~9句话为一层,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第10句、第11句是第三层,引钱学森的话论证论点。
这些结构模式我们都可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为自己的文章搭建一个清晰的框架,从而更好地阐述自己的理念。
三、领悟理解。探索思考——境界的拓展
人们对于宏观世界的追寻,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曾停歇半刻。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更为深刻,境界更为宏大,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文章呢?这还是要在阅读上下工夫。
巴金《小狗包弟》让我们重回那段艰苦黑暗的岁月,感悟一个大写“人”的高贵品质,明白无论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要真正地反思自己。苏轼《定风波》让我们和他一起穿越人生的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感悟生命的豁达,超脱物外的情怀。高尔基《丹柯》让我们懂得了真正的英雄是大無畏,能够愿意为族人牺牲,为理想信念而奉献。
我们尊重平凡伟大的生命,“年逾30的杂技演员夫妇,以‘叠罗汉’的方式,挑战人体平衡登高:妻子头顶花篮站在丈夫的肩膀上,丈夫站在独立直梯上,待三者达到平衡之后,丈夫在凭借自身力量攀上更高一级台阶,每攀上一级,挑战难度都要翻倍。力量、平衡、技巧的高度统一,爱情、信赖、责任的有力支撑,是他们接连两次失败,体力急速消耗之下最坚强的支点,终于,第三次挑战,他们成功了。面对评委们的赞誉,他说,在以后的日子,他会用自己的肩膀,给她和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平凡的杂技演员刘军、冯悦夫妇,让我们看到了爱与希望!”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挽救世界,大济苍生的能人异士,但照样可以有一片赤子情怀,铁血丹心。这些都是阅读带给我们的心灵洗礼。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每一篇文章就是综合地表现学生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唯有从阅读这片沃土汲取知识,才能厚拥有精彩的写作。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