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的理解以及分析1995版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文本,查阅了一篇赵家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的论文。主要分三部分来写,第一部分简述《导言》文章内容;第二部分截取马克思观点理论实现程度决定于满足国家需要程度,提出马克思哲学意义;第三部分总结,作为研究生阶段如何做;
关键词:哲学;理论;解释世界
一、《导言》文章内容简介
(一)马克思生平及思想简介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出生在富裕文明却不是革命的德国家庭,与亲梅竹马的妻子燕妮(1814-1881)生育了四女二子,因为贫穷只有三个女儿被抚养长大。
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毕业后,先入波恩大学,后来入柏林大学研究法学,但研究最多是历史和哲学。博士毕业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因为发表批评沙皇的文章失业,1843年到巴黎《前进周刊》因为批判德国专制主义被法国驱逐,他称自己是世界的公民。他阅读十几二十几种语言文字,德,法,英文字写作。知识领域有哲学,经济,法,宗教,逻辑,美学,政治,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数学,自然科学。重要代表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十分深厚,用马克思的话说是:“坦白地向你说,我的了良心经常像被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恩格斯在经济上不断帮助马克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本阶级社。
二、理论实现程度决定于满足国家需要程度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是为国家政治起作用,与政治当局利益不符合的理论很难发展壮大。政治对理论起领导作用,生产力水平限制了理论的发展程度。“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德国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时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的。甚至它在理论上已经超越的阶梯,它在实践上却还没有达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第六章中提到“德国人是一个从不重视利益的民族;在德国,当原则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原则几乎总是使利益的要求沉默下来。对抽象原则的偏好,对现实和私利的偏废,是德国人在政治上毫无建数;正是上述这些品质保证了哲学共产主义在这个国家的胜利”。根据西方教育学的历史进程来看,德国是西方第一个教育开端,德国的康德是第一个在大学教授教育学的人,德国注重培养哲学家,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一系列人哲学家对教育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德国重哲学,理论高于实际。
恩格斯在1843年10月-11月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一文中,论述了共产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产生的不同道路。英国人是由于国内贫穷、道德败坏和赤贫现象达到进行彻底革命的必要性;法国在政治自由和平等之外加上社会自由和平等;德国人通过哲学,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者。德国人是一个哲学民族。哲学理论满足了德国的需要,所以理论实现程度比较大。
但是,恩格斯提出这是非科学的哲学,缺乏了经济学的论证。在《导言》文本中的确没有分析经济因素对德国影响,只是在第六页简单国际贸易术语的一笔带过。在第八页中提到“你们要求人们必须从现实的生活胚芽出发,可是你们忘记了德国人民现实的生活胚芽一向都只是在他们的脑壳里萌生的”。在德国理论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而不是现实。所以在《导言》的最后提到“哲学是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武器,同时,无产阶级也把哲 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成为了阶级的头脑,成为了革命的力量,政治的手段。然而却没有提到哲学是否具备科学性。的确“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哲学被实践才能消灭哲学,才能消灭一个理论。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手稿》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果根据德国重哲学来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哲学家的问题是如何用哲学来改变世界,在当时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哲学家用哲学如何发动革命运动。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半句话可以理解为,哲学家用已有的哲学来给世界下定义,实践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只是需要一个理论来论证和解释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存在,实践在前,理论在后所以这样的哲学是基于实践的基础,是无法消滅的。而后半句话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就指出了哲学具有创造力,具有前沿性,具有预知性,理论在前实践在后,根据理论来改变世界。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发展意义,但也具有不科学性的存在。所以这样的哲学和理论即是进步的也是怀疑的,需要后人不断的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的使用理论。
三、总结
马克思的理论没有给出具体的道路,但他却给出了大的规划方向。这为1917年中国探求发展提供的方向,同时也使得马克思变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才有了中国领导人的一脉相成和与时俱进。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也就是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可能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对于如何改造世界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解释世界,才能看清现在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赵家祥,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7月。
[3]《教育知识与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7年。
作者简介:
熊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94.5.21;籍贯:江西 民族 汉;最高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楚江 性别:女;出生年月:1994.08;籍贯:江西 民族汉;最高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关键词:哲学;理论;解释世界
一、《导言》文章内容简介
(一)马克思生平及思想简介
卡尔 马克思(1818-1883)。出生在富裕文明却不是革命的德国家庭,与亲梅竹马的妻子燕妮(1814-1881)生育了四女二子,因为贫穷只有三个女儿被抚养长大。
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毕业后,先入波恩大学,后来入柏林大学研究法学,但研究最多是历史和哲学。博士毕业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因为发表批评沙皇的文章失业,1843年到巴黎《前进周刊》因为批判德国专制主义被法国驱逐,他称自己是世界的公民。他阅读十几二十几种语言文字,德,法,英文字写作。知识领域有哲学,经济,法,宗教,逻辑,美学,政治,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数学,自然科学。重要代表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十分深厚,用马克思的话说是:“坦白地向你说,我的了良心经常像被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恩格斯在经济上不断帮助马克思。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本阶级社。
二、理论实现程度决定于满足国家需要程度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是为国家政治起作用,与政治当局利益不符合的理论很难发展壮大。政治对理论起领导作用,生产力水平限制了理论的发展程度。“理论需要是否会直接成为实践需要呢?”“德国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时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的。甚至它在理论上已经超越的阶梯,它在实践上却还没有达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第六章中提到“德国人是一个从不重视利益的民族;在德国,当原则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原则几乎总是使利益的要求沉默下来。对抽象原则的偏好,对现实和私利的偏废,是德国人在政治上毫无建数;正是上述这些品质保证了哲学共产主义在这个国家的胜利”。根据西方教育学的历史进程来看,德国是西方第一个教育开端,德国的康德是第一个在大学教授教育学的人,德国注重培养哲学家,康德,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一系列人哲学家对教育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德国重哲学,理论高于实际。
恩格斯在1843年10月-11月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一文中,论述了共产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产生的不同道路。英国人是由于国内贫穷、道德败坏和赤贫现象达到进行彻底革命的必要性;法国在政治自由和平等之外加上社会自由和平等;德国人通过哲学,对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为共产者。德国人是一个哲学民族。哲学理论满足了德国的需要,所以理论实现程度比较大。
但是,恩格斯提出这是非科学的哲学,缺乏了经济学的论证。在《导言》文本中的确没有分析经济因素对德国影响,只是在第六页简单国际贸易术语的一笔带过。在第八页中提到“你们要求人们必须从现实的生活胚芽出发,可是你们忘记了德国人民现实的生活胚芽一向都只是在他们的脑壳里萌生的”。在德国理论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而不是现实。所以在《导言》的最后提到“哲学是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武器,同时,无产阶级也把哲 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成为了阶级的头脑,成为了革命的力量,政治的手段。然而却没有提到哲学是否具备科学性。的确“你们不使哲学成为现实,就不能够消灭哲学”。哲学被实践才能消灭哲学,才能消灭一个理论。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手稿》中说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如果根据德国重哲学来说,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哲学家的问题是如何用哲学来改变世界,在当时情况也可以理解为哲学家用哲学如何发动革命运动。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半句话可以理解为,哲学家用已有的哲学来给世界下定义,实践是已经发生的过去的,只是需要一个理论来论证和解释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存在,实践在前,理论在后所以这样的哲学是基于实践的基础,是无法消滅的。而后半句话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就指出了哲学具有创造力,具有前沿性,具有预知性,理论在前实践在后,根据理论来改变世界。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发展意义,但也具有不科学性的存在。所以这样的哲学和理论即是进步的也是怀疑的,需要后人不断的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性的使用理论。
三、总结
马克思的理论没有给出具体的道路,但他却给出了大的规划方向。这为1917年中国探求发展提供的方向,同时也使得马克思变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才有了中国领导人的一脉相成和与时俱进。马克思提出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也就是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对于现阶段的我而言可能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对于如何改造世界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解释世界,才能看清现在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中共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6月。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赵家祥,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7月。
[3]《教育知识与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7年。
作者简介:
熊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94.5.21;籍贯:江西 民族 汉;最高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楚江 性别:女;出生年月:1994.08;籍贯:江西 民族汉;最高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