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籍开国中将构成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构成蕴含着深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对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构成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安徽籍开国中将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表现出来的规律性。
  关键词:开国中将; 安徽籍; 构成
  1955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廖汉生等17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中将军衔。1956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聂鹤亭中将军衔。1958年3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贺诚中将军衔。以上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是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的第一批中将,因而被人们成为开国中将。在这177名开国中将成员中,有一批安徽籍开国中将。对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构成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开国中将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规律性。
  一、安徽籍开国中将的籍贯构成
  按授衔时的行政区划,开国中将成员籍贯属于安徽省的有12人,即徐立清[1]、李耀、张贤约、陶勇、滕海清、曾绍山、陈先瑞、杨国夫、梁从学、林维先、皮定钧[2]、聂鹤亭,约占全部开国中将成员的6.7%。其中:籍贯属于安徽省金寨县的有8人,即徐立清、李耀、张贤约、滕海清、曾绍山、陈先瑞、林维先、皮定钧,约占安徽省开国中将成员的66.6%,约占全国开国中将成员的4.5%;籍贯属于安徽省霍邱县的有2人,即陶勇、杨国夫,约占安徽省开国中将成员的16.6%,约占全国开国中将成员的1.1%;籍贯属于安徽省六安县的有1人,即梁从学,约占安徽省开国中将成员的8.3%,约占全国开国中将成员的0.5%;籍贯属于安徽省阜南县的有1人,即聂鹤亭,约占安徽省开国中将成员的8.3%,约占全国开国中将成员的0.5%;
  二、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基本构成
  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基本构成具体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家庭出身等方面的构成。
  1、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性别构成。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性别全部为男性,占安徽省开国中将成员的100%。
  2、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民族构成。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民族全部为汉族,占安徽省开国中将成员的100%。
  3、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年龄构成。①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出生年龄。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按出生日期的先后排列,顺序为:梁从学、聂鹤亭[3]、杨国夫、滕海清、徐立清、李耀、张贤约、林维先、陶勇、曾绍山、陈先瑞、皮定钧。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03年的有1人,即梁从学,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05年的有2人,即聂鹤亭、杨国夫,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09年的有1人,即滕海清,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10年的有1人,即徐立清,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11年的有1人,即李耀,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12年的有2人,即张贤约、林维先,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13年的有1人,即陶勇,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出生于1914年的有3人,即曾绍山、陈先瑞、皮定钧,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25%;②安徽籍开国中将的授衔年龄。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授衔年龄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梁从学(52岁)、聂鹤亭(50岁)、杨国夫(50岁)、滕海清(46岁)、徐立清(45岁)、李耀(44岁)、张贤约(43岁)、林维先(43岁)、陶勇(42岁)、曾绍山(41岁)、陈先瑞(41岁)、皮定钧(41岁)。安徽籍开国中将授衔时50-59岁的有3人,即梁从学、聂鹤亭、杨国夫,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25%;安徽籍开国中将授衔时40-49岁的有9人,即滕海清、徐立清、李耀、张贤约、林维先、陶勇、曾绍山、陈先瑞、皮定钧,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75%。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平均授衔年龄为44.8岁,低于全部开国中将成员的平均授衔年龄(45.0岁)。
  4、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家庭出身构成。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中,有1人即廖林维先,出身农村一般的农民家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中,有8人即徐立清、张贤约、陶勇[4]、滕海清、曾绍山、陈先瑞、杨国夫、聂鹤亭,出身农村贫苦的农民家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66.6%;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中,有1人即李耀,出身农村贫苦的雇农家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中,有2人即梁从学、皮定钧,出身农村贫苦的佃农家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
  三、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军事任职资历及其构成
  安徽籍开国中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各个时期骨干力量的重要成员。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立清历任鄂豫皖红一军第三十二师经理处书记,红四军第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总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李耀历任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等职;张贤约历任鄂豫皖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副团长、团长、十二师师长等职;陶勇历任鄂豫皖红4军第12师35团1营副营长,第10师28团2营营长、副团长、团长,红9军教导师师长等职;滕海清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团连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师二十八团政治委员等职;曾绍山历任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排长,第10师政治部秘书、司令部参谋等职;陈先瑞历任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营政治委员,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鄂陕边游击总司令,红七十四师师长等职;杨国夫历任鄂豫皖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营长,红三十军第九十师二六九团副团长、二七○团团长等职;梁从学历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第二二二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二四四团副连长、连长、营长,第八十二师师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长等职;林维先历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特务连政治指导员,第二二二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皖西红八十二师师长等职;皮定钧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5团1营3连政治指导员、第35团2营政治教导员、庆阳步兵学校(教导师)第2团团长等职;聂鹤亭历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25师73团连长,红4军第11师35团副团长、33团团长、师参谋长、第4军参谋长等职。   2、抗日战争时期。徐立清历任八路军第129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第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进纵队政治委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治委员等职;李耀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营、团政治委员,豫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张贤约历任八路军第129师教导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旅长、旅长等职;滕海清历任八路军第129师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团团长,八路军第四纵队五旅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旅长等职;曾绍山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参谋长,太行军区新编第十旅副旅长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等职;陈先瑞历任八路军第115师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团长、警备第一旅副旅长,河南人民抗日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杨国夫历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三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师师长等职;梁从学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十四团团长,新四军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新四军第二师四旅旅长等职;林维先历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团长,第七师副参谋长兼皖江军区副参谋长,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旅长等职;皮定钧历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聂鹤亭历任中共中央军委总部第1局局长,冀中军区第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等职。
  3、解放战争时期。徐立清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一兵团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李耀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陕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第十九军副政治委员等职;张贤约历任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六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兼迪化军区政治委员等职;陶勇历任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3军军长等职;滕海清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第二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一军军长等职;曾绍山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皖西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军长等职;陈先瑞历任豫鄂陕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陕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十九军副军长等职;杨国夫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副军长等职;梁从学历任淮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皖北军区副司令员,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东线指挥部司令员等职;林维先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等职;皮定钧历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4军副军长等职;聂鹤亭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辽吉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等职。
  四、安徽籍开国中将的军系构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与发展的不同时期,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不同的部队及作战系列。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①安徽籍开国中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斗争。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斗争的有1人,即聂鹤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斗争的有11人,即徐立清、李耀、张贤约、陶勇、滕海清、曾绍山、陈先瑞、杨国夫、梁从学、林维先、皮定均,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91.6%。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斗争的有7人,即徐立清、张贤约、陶勇、滕海清、曾绍山、杨国夫、皮定均,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58.3%。②安徽籍开国中将参加了红军长征或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其中: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有1人,即聂鹤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参加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的有7人,即徐立清、张贤约、陶勇、滕海清、曾绍山、杨国夫、皮定均,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58.3%。参加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的有2人,即李耀、陈先瑞,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中坚持三年南方游击战争的有2人,即梁从学、林维先,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
  2、抗日战争时期。①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八路军的有7人,即徐立清、张贤约、曾绍山、陈先瑞、皮定均、聂鹤亭、滕海清,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58.3%。②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新四军的有5人,即李耀、陶勇、梁从学、林维先[5]、滕海清,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41.6%。③安徽籍开国中将既出自八路军又出自新四军的有1人,即滕海清,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④安徽籍开国中将在军委直属部门任过职务的有1人,即聂鹤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8.3%。
  3、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西北军区暨第一野战军的有2人,即徐立清、张贤约,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中原军区暨第二野战军的有3人,即李耀、曾绍山、陈先瑞,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25%;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的有5人,即陶勇、滕海清、梁从学、林维先、皮定均,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41.6%;安徽籍开国中将出自东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的有2人,即杨国夫、聂鹤亭,约占安徽籍开国中将成员的16.6%。
  参考文献
  [1] 何立波.徐立清:拒授上将军衔的将军[J].报刊荟萃,2007,(第9期).
  [2] 夏炎.皮定均治军先“治官”[J].党史纵览,2011,(第12期).
  [3] 任家绪.南昌起义中的安徽籍将领[J].党史纵览,1997,(第4期).
  [4] 毛冀.陶勇浴血西征路[J].世纪风采,2011,(第9期).
  [5] 童志强.“游击大师”林维先[J].党史纵览,2013,(第8期).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10-13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教师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在课堂中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多点创意,就会让语文课堂多散发生机。  关键词:知识点; 教学策略; 散发生机  语文新课改,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高效,让学生学得有滋味,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给自己的课堂多点创意,多点活力,才会让语文课堂多散发生机。  怎样才能让课堂生机无限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在授新课前,我让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专业考证课的备课、教学环节为例,应用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强记忆。  关键词:适任考证; 培训教学; 记忆; 方法  学习离不开记忆,考试离不开记忆。在时间短,知识量超大,学员年龄大小不一,知识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等条件下,如何学,如何记,如何才记得牢、用得好,成为考试成败的关键。  本人从事船舶轮机管理专业适任考证培训教学,担任过《主推进动力装置》,下称《主推》,《船舶管理》,下
期刊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方法,对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 改革方法; 人才培养  Research of the questions and reform measures in undergraduate design  Abstrac
期刊
摘 要:江西籍开国中将在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西籍开国中将的构成蕴含着深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对江西籍开国中将的构成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江西籍开国中将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表现出来的规律性。  关键词:开国中将; 江西籍; 构成  1955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授衔令,授予廖汉生等17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中将军衔。1956年1月25日,中华人民
期刊
摘 要:在我眼中,现在这一份份独一无二的家庭报告书,就像连接巴林和沙特的法赫德国王跨海大桥中,面积有十二平方公里的人工岛。风光有限,但是风光独特。老师和学生的话聊就像彩虹一样,把两岸连接在一起的跨海大桥。通过家庭报告书这个“人工岛”,通过话聊这座沟通心灵的“跨海大桥”,师生心与心有效互动,良性循环,让师生距离更近,班级成员更和睦,让飞出校外的“人工岛”不再失联,师生在这样的班级里也会受益不尽。  
期刊
摘 要: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衔接点.而数列的通项公式则是研究数列性质的核心载体,反映数列中每一项的共性特征.在解题过程中,一旦数列的通项公式知道了,就能顺利地解决其单调性、不等量和最值等问题.因此,数列问题特别是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递推思想是数列知识的核心思想,高考命题中通常运用递推式作为解题的起点。而这些却是学生学习该内容的难点.本文通过归纳总
期刊
摘 要:作业是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工具。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确立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分层递进的先进教学观,充分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们在作业的天地中享受充分的“自由”。  关键词:分层作业;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作业量; 分层评价  新课程理念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教师要将
期刊
摘 要: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高低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最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情况。同时,书面表达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应用,能使学生有效地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  关键词:书面表达能力; 命题特点; 原则; 方法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之一。它不仅能够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较
期刊
在课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面对全新的中考改革形势和题型特征,如何提高初三历史的教学和复习效果,成为初中毕业班历史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近年来,历史学科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做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工作,达到教学质量和效率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语言交际氛围,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笔者多年执教于高中英语,在实践中积极进行了“小组合作模式”的探究。本文旨在实践的基础上,就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课堂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小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