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审题;立意;
素材;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A)—0055—01
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要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在创新教育时代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的作文“四部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各位同行不妨一试。
一、审清题意
审清题意,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第一部曲”。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因此要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表现方法以及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如果命题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按要求写作文,如《我爱老师》重点写“我”对老师的爱;《我的老师》就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我和老师》重点写“我”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命题对文题无明确要求,就要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如题中含“记”、“忆”、“访”、“纪事”等字眼即为记叙文;题中含“赞”、“颂”、“歌”、“抒怀”、“畅想”等即为抒情散文;题中含“说”、“议”、“论”、“谈”、“驳”、“评”、“感”等词,即为议论文;题中含“说明”、“解说”、“介绍”、“方法”、“自述”等即为说明文,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体,可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对不限文体的文题,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
二、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作文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的运用都要受主题的约束,所以写文章首先要立意。确立了主题,正如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立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立意要力避“人云亦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多角度立意创新,创造出不同的新“意”来。如写《晚饭时的争议》这篇作文,有些学生就以“开发大西北,退耕还林”为主题;有些学生以“当前农村推广有线电视”为主题,写出一家三代人的不同看法,这样就做到了“意新”,唱出了与众不同的曲子。
三、素材取舍
素材取舍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对早已积累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整理、选择、集中、提炼并写入文章之中,用于表达文章主题,其目的在于看该素材能否为文章的中心服务。选取素材应真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选择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表现力的典型材料,“以一当十,”努力突出“精”和“严”,还要舍旧取新,舍大取小,去粗取精,体现“主旋律”。
四、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对头脑中已有事物的再现,想象是一种再创造,具有虚构性。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对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是十分重要的,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方法。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把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奋不顾身和同一时刻祖国人民的和平安宁生活联系起来;《天上的街市》中,作者由“天上有一个美丽的街市”,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自由地闲游,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要建立或理解联想、想象的“智力结构”知识体系,从日常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有意识地、经常地分析、运用联想和想象,就会使作文变得饱满、细腻,变得耐人寻味、余音绕梁。
素材;联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A)—0055—01
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至关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要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那么,在创新教育时代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摸索总结出的作文“四部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各位同行不妨一试。
一、审清题意
审清题意,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第一部曲”。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因此要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表现方法以及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如果命题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按要求写作文,如《我爱老师》重点写“我”对老师的爱;《我的老师》就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我和老师》重点写“我”和“老师”的关系。如果命题对文题无明确要求,就要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如题中含“记”、“忆”、“访”、“纪事”等字眼即为记叙文;题中含“赞”、“颂”、“歌”、“抒怀”、“畅想”等即为抒情散文;题中含“说”、“议”、“论”、“谈”、“驳”、“评”、“感”等词,即为议论文;题中含“说明”、“解说”、“介绍”、“方法”、“自述”等即为说明文,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体,可通过试加标志词的办法辨明文体,也可以文题的含义发现它对文体的要求。对不限文体的文题,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
二、立意创新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作文的选材、结构和语言的运用都要受主题的约束,所以写文章首先要立意。确立了主题,正如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立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立意要力避“人云亦云”,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多角度立意创新,创造出不同的新“意”来。如写《晚饭时的争议》这篇作文,有些学生就以“开发大西北,退耕还林”为主题;有些学生以“当前农村推广有线电视”为主题,写出一家三代人的不同看法,这样就做到了“意新”,唱出了与众不同的曲子。
三、素材取舍
素材取舍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对早已积累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整理、选择、集中、提炼并写入文章之中,用于表达文章主题,其目的在于看该素材能否为文章的中心服务。选取素材应真实,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选择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表现力的典型材料,“以一当十,”努力突出“精”和“严”,还要舍旧取新,舍大取小,去粗取精,体现“主旋律”。
四、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对头脑中已有事物的再现,想象是一种再创造,具有虚构性。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对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是十分重要的,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方法。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把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的奋不顾身和同一时刻祖国人民的和平安宁生活联系起来;《天上的街市》中,作者由“天上有一个美丽的街市”,想象牛郎织女在天街自由地闲游,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要建立或理解联想、想象的“智力结构”知识体系,从日常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有意识地、经常地分析、运用联想和想象,就会使作文变得饱满、细腻,变得耐人寻味、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