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中考;命题原则;
特点;复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A)—0026—02
一、命题趋向
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将会继续在近年来已取得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200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所呈现出的新的特点,积极贯彻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观点教育和思想品德方向、主流价值标准的引导,并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在全面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基础上,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更完整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而要把握这次考试命题的趋向,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中考命题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估、考核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学生对这一内容所应掌握的程度。在学习课标的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课程,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其中考命题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导向性: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立意,从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 基础性:即要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以全面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杜绝繁偏怪题,做到结构合理,难度适当。
3. 时代性: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与时事相结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而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生活、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 开放性:即试题设计形式多样化,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 科学性:即严格按照命题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保证试题的准确性、严谨性,避免出现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
(二)了解中考命题特点
要摸清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突出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得出结论。尤其是近两年来,命题立意突出能力考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已经不会再有照搬各种资料中原题的可能性,而是呈现出能力性、运用性、综合性、创新性考查明显加强的发展态势,坚持重在测试德育综合素质的命题原则,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发现、分析、说明与解决社会、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中考考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其命题特点如下:
1. 试题立意能力化,能力重点在运用,运用能力在创新。
2. 试题设置情景化,情景材料时政化,时政内容热点化。
3. 试题考查综合化,综合趋势呈现出跨框、跨学科、跨时空的特点。
4. 试题导向德知双重化,知识教学德育化,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状况的考查。
5. 试题设问多角度,答案内容多元化,多元答案人性化,这是近几年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大亮点,也是其发展趋势。
(三)明确中考命题方向
分析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其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这一原则,命题轨迹集中表现为:走向能力和教育价值立意,走向知识综合,走向实践探索,走向开放创新。
1.能力和教育价值立意是中考命题的立足点。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评价要求之一是,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良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近年来,中考命题改革所体现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对分析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命题者对考查对象的选择往往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二是选取那些发生在考生身边,甚至与考生息息相关的事例;三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及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其因具有长久价值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同时,命题者始终将中考作为对考生进行最后一次思想教育的良机,使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洗涤。
2.试题在凸现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在学生生活主题中的有机整合。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其主要体现在有关知识在学生生活主题中的有机整合。如教材七至九年级的内容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逻辑线索,有机地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内容融为一体。2009年的中考试题也将会在这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如在同一个特定的情景材料下,设置不同的问题,整合有关道德、心理、法律与国情知识,这样不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知识的考查,会由学科内向跨学科推进。而且中考重点考查的是那些具有支撑意义的最基础知识,考查也会由单个知识点转向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并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各种问题,从而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复习指导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特点和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趋向,就教师搞好考前复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考点复习,认真研究《课标》《考纲》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标准,也是考试的标准;《中考考试纲要》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和着手备考的依据。它们规定了中考的性质、范围、内容、题型及能力要求。每一年的中考试题都是《课标》和《考纲》最好的注解。因此,教师在复习备考时,必须下工夫研究《课标》和《考纲》,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从宏观上把握考试的动向和趋势。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实现综合联系
中考思想品德虽然主要是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只停留在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融会贯通,并最终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来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三)注重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时事热点问题常常是中考思想品德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复习备考期间,教师要注意找出热点问题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注重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善于运用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本地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生活
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结合当地的实际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当地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当地有关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及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也要求学生在平时既要关注国内外大事,也不能忽视身边的小事,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通过身边的小事印证、深化所学知识,要关注那些与自身思想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注重学生思路拓展,重点培养能力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思想品德考试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化,它的出发点仍然是放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而,学生应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复习的关键。在复习时,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坚决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要有探究的勇气,相信自己,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等。做题时要敢于发挥和创新,不应满足现成的“标准答案”,要多从几个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特点;复习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2(A)—0026—02
一、命题趋向
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将会继续在近年来已取得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200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所呈现出的新的特点,积极贯彻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精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观点教育和思想品德方向、主流价值标准的引导,并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在全面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的基础上,以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更完整地体现新课标的要求。而要把握这次考试命题的趋向,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中考命题原则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估、考核及规范教材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明确规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学生对这一内容所应掌握的程度。在学习课标的同时,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课程,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较强的针对性,其中考命题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导向性: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能力立意,从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2. 基础性:即要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以全面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杜绝繁偏怪题,做到结构合理,难度适当。
3. 时代性: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与时事相结合,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从而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生活、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4. 开放性:即试题设计形式多样化,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5. 科学性:即严格按照命题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保证试题的准确性、严谨性,避免出现思想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
(二)了解中考命题特点
要摸清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突出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得出结论。尤其是近两年来,命题立意突出能力考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已经不会再有照搬各种资料中原题的可能性,而是呈现出能力性、运用性、综合性、创新性考查明显加强的发展态势,坚持重在测试德育综合素质的命题原则,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基本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发现、分析、说明与解决社会、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中考考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其命题特点如下:
1. 试题立意能力化,能力重点在运用,运用能力在创新。
2. 试题设置情景化,情景材料时政化,时政内容热点化。
3. 试题考查综合化,综合趋势呈现出跨框、跨学科、跨时空的特点。
4. 试题导向德知双重化,知识教学德育化,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状况的考查。
5. 试题设问多角度,答案内容多元化,多元答案人性化,这是近几年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大亮点,也是其发展趋势。
(三)明确中考命题方向
分析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其始终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这一原则,命题轨迹集中表现为:走向能力和教育价值立意,走向知识综合,走向实践探索,走向开放创新。
1.能力和教育价值立意是中考命题的立足点。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评价要求之一是,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良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近年来,中考命题改革所体现的能力要求,主要是对分析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考查,命题者对考查对象的选择往往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以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二是选取那些发生在考生身边,甚至与考生息息相关的事例;三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及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其因具有长久价值而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同时,命题者始终将中考作为对考生进行最后一次思想教育的良机,使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洗涤。
2.试题在凸现主干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在学生生活主题中的有机整合。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特点,其主要体现在有关知识在学生生活主题中的有机整合。如教材七至九年级的内容按照“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逻辑线索,有机地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内容融为一体。2009年的中考试题也将会在这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如在同一个特定的情景材料下,设置不同的问题,整合有关道德、心理、法律与国情知识,这样不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知识的考查,会由学科内向跨学科推进。而且中考重点考查的是那些具有支撑意义的最基础知识,考查也会由单个知识点转向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并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各种问题,从而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复习指导
根据近几年的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特点和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趋向,就教师搞好考前复习,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考点复习,认真研究《课标》《考纲》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不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标准,也是考试的标准;《中考考试纲要》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和着手备考的依据。它们规定了中考的性质、范围、内容、题型及能力要求。每一年的中考试题都是《课标》和《考纲》最好的注解。因此,教师在复习备考时,必须下工夫研究《课标》和《考纲》,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从宏观上把握考试的动向和趋势。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实现综合联系
中考思想品德虽然主要是考查学科的重点知识和主干内容,但具体到某个试题,其考查的范围不会只停留在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上,而是突出知识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强调知识间的相关、相通、相连性,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融会贯通,并最终落实到知识的综合运用上,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要注意对知识进行整合,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具体来讲就是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宏观上把握教材,微观上融会贯通。
(三)注重社会热点,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时事热点问题常常是中考思想品德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复习备考期间,教师要注意找出热点问题同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注重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善于运用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和分析,从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本地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生活
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结合当地的实际考察学生所学知识。当地实际问题主要包括当地有关部门作出的重大决策及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也要求学生在平时既要关注国内外大事,也不能忽视身边的小事,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通过身边的小事印证、深化所学知识,要关注那些与自身思想实际紧密相连的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注重学生思路拓展,重点培养能力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思想品德考试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化,它的出发点仍然是放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因而,学生应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复习的关键。在复习时,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坚决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一味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要有探究的勇气,相信自己,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感想等。做题时要敢于发挥和创新,不应满足现成的“标准答案”,要多从几个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