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提出环境工程专业增设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本科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定位、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设置等方面的初步研究与尝试,拟为优化环境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为培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
1.缺乏专业人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目前主要开展了核事故应急方面的培训,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种类不限于核污染事故,这导致我国极度缺乏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2.极少开设相关培训。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小组负责人提出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得到了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资助,并在原后勤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中进行了两年的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研究
1.课程性质与定位的分析。要培养专业人才,在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中设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进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基于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宜设置为环境工程专业课模块的必修课程,或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限选课程。
2.原后勤工程学院开设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原后勤工程学院自2012年开始开设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本科课程,目前已进行了五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试点。该课程总体目标是学生系统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处理的基本理論,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类、管理、评价等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技术,基本具备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开展相关处置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1.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与要求分析。开设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课程内容既要有较完整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又需要设置典型案例分析等章节,尤其要设置实验、模拟训练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及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2.原后勤工程学院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原后勤工程学院开设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1)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基础等内容。(2)典型案例分析。从国内外近50年发生的水、土壤、大气污染等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选取近20个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解析、情境式教学进行典型案例教学。(3)实验教学与模拟训练。结合学院各类平台及自建的模拟训练系统,开设应急监测、应急处理实验与模拟训练。(4)想定作业。包括不同想定条件下的应急监测、应急处置预案的制订等。
四、实践性教学设计研究
1.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分析。突发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对从业人员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由于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在培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突发污染事故种类多、范围广、发生突然、破坏严重,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千差万别。这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原后勤工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试点研究。实践性教学探索与尝试主要包括课程实验、拟制应急预案、模拟训练等。(1)课程实验。主要针对在水介质中突发重金属污染、大气介质中突发有害气体污染等,设置应急监测水中重金属污染、大气中苯类污染,以及应急处理废酸等实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本研究课题组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实验平台条件,开展突发油料火灾污染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实验。(2)拟制应急预案。结合我国近50年来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将其作为想定背景材料,按照我国现有的应急处理技术与管理水平,开展拟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预案的训练。同时,对自行拟制的多种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比分析拟制的应急预案与实际处理情况。(3)模拟训练。一是充分利用原后勤工程学院的国家应急救灾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条件,进行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等模拟演练;二是利用自研的模拟仿真系统,进行突发油料火灾污染预测评估等模拟训练。
参考文献:
邵士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6(24):47-48.
作者简介:陈志莉,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
1.缺乏专业人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目前主要开展了核事故应急方面的培训,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种类不限于核污染事故,这导致我国极度缺乏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2.极少开设相关培训。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小组负责人提出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研究”得到了重庆市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资助,并在原后勤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教学中进行了两年的课程教学改革试点。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研究
1.课程性质与定位的分析。要培养专业人才,在环境工程本科教育中设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进行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基于此,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宜设置为环境工程专业课模块的必修课程,或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限选课程。
2.原后勤工程学院开设课程的定位与目标。原后勤工程学院自2012年开始开设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本科课程,目前已进行了五届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试点。该课程总体目标是学生系统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处理的基本理論,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分类、管理、评价等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常见的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技术,基本具备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开展相关处置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研究
1.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与要求分析。开设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课程内容既要有较完整的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又需要设置典型案例分析等章节,尤其要设置实验、模拟训练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训练学生综合分析及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2.原后勤工程学院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原后勤工程学院开设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1)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技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基础等内容。(2)典型案例分析。从国内外近50年发生的水、土壤、大气污染等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选取近20个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解析、情境式教学进行典型案例教学。(3)实验教学与模拟训练。结合学院各类平台及自建的模拟训练系统,开设应急监测、应急处理实验与模拟训练。(4)想定作业。包括不同想定条件下的应急监测、应急处置预案的制订等。
四、实践性教学设计研究
1.实践性教学设计的目的与要求分析。突发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理对从业人员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由于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性教学在培养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突发污染事故种类多、范围广、发生突然、破坏严重,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千差万别。这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原后勤工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试点研究。实践性教学探索与尝试主要包括课程实验、拟制应急预案、模拟训练等。(1)课程实验。主要针对在水介质中突发重金属污染、大气介质中突发有害气体污染等,设置应急监测水中重金属污染、大气中苯类污染,以及应急处理废酸等实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本研究课题组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实验平台条件,开展突发油料火灾污染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实验。(2)拟制应急预案。结合我国近50年来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将其作为想定背景材料,按照我国现有的应急处理技术与管理水平,开展拟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预案的训练。同时,对自行拟制的多种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比分析拟制的应急预案与实际处理情况。(3)模拟训练。一是充分利用原后勤工程学院的国家应急救灾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条件,进行突发水污染应急监测与处理等模拟演练;二是利用自研的模拟仿真系统,进行突发油料火灾污染预测评估等模拟训练。
参考文献:
邵士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6(24):47-48.
作者简介:陈志莉,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