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汶川地震引发的一次课改实践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板块百年不遇的一次特大地震灾害。这次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国人有目共睹。特别是象北川中学那样,顷刻之间,随着一幢幢教学楼的垮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夺去,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作为地理教师,我由此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加强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虽然已经实施了新课改,但我们走得最多的仍是“依考定教”的老路,学生“用知识”的机会还太少。因此,我决定在地理课上多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生活常识和实践经验。我开始从报纸、互联网上收集资料。我发现。很多以前教过的内容都可以与汶川地震联系起来。于是我决定上一堂综合实践课,主要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活动来完成教学。综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利用中国地图指出在此次地震中受灾的省份。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省份深入研究。具体说说这个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矿产、河流。
  ——到目前为止,此次地震的原因,科学家尚无定论,你能不能结合学过的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一下地震原因?
  ——查找资料:我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时会有哪些前兆?地震发生时该如何自救?
  ——结合教材“发展与合作”章节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开展灾后救援工作,尤其注意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是怎样工作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查找资料,个人难以独立完成,更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学生热切希望知道的,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他们收集了很多翔实的材料,并且提出了很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其中涉及到很多内容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个小组是这样陈述的:“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经常发生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处,或是地壳比较破碎的地带。地壳不是很稳定,所以在汶川周围发生地震不偶然。”
  “汶川地震给我们中部地区的人们敲了一次警钟。较长时间以来,未曾发生过重大地震的中部地区,也应做好防震抗震准备。”这个小组的见解使我看到学生惊人的怀疑精神和探究能力,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主运用课本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还有一个小组提出:“当汶川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看到了许多善良的人,甚至不同国家的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渡过难关。”从这个小组的陈述,我知道他们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显然,这比单纯的政治说教作用更大,意义更大。
  整堂课,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以至于下了课还恋恋不舍。课后,我反复思考,为什么一个地震话题,能使本次课堂比以往更精彩呢?它引发的到底是怎样一次地理教学改革呢?“问渠哪得清如水,惟有源头活水来。”我想,正是因为我及时引入汶川地震这一“活水”作为课程资源。对地理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整合,才使本堂课获得成功。其实很多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独具慧眼去发现它、开发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把它融入到课堂。这就是我们新课改中的新课题,也是教师需要的教育机智。
  
  (责任编辑:谢先国)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和知识为指南,牢固树立教师也是学习者的观念,积极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重视物质环境和社群(文化)对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减负增效是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客观需求。本文希望通过反思平台的创建和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反思。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跨文化交际中所带来的文化模糊现象普遍存在。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故而,翻译具有模糊性。本文通过比较霍克斯和杨宪益两种英译本中
英语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写作教学,从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方面进行写作训练。此外,教师还要将形成性评价机制运用到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
要拉近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就需要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并且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们是中学物理入门的第一步。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内容多且繁杂,知识点零细;加上学生又有些眼高手低,对字、词、标点、文章层次等不屑一顾,致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要考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本文以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农业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本地区的特殊气象条件,首先研究了其对中秋蚕养殖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而采取相关对策,以达到提高中秋蚕养殖效果的目的,希
摘要:对教育本质的探讨,历来是百家争鸣,且目前尚无定论。分歧之多盖因掣肘于研究的方法论陈旧,视角单一,并预设了价值观等。本文扬弃原有研究成果,从现代系统科学角度出发,认为教育为实现培养人才的功能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教育是向作为人的教育信宿传递特定文化信息的社会系统。  关键词:本质;教育本质;现代系统科学    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历来百家争鸣,目前仍无定论,客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