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已认识到,真正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作为其他企业供应链中重要环节的物流企业,其重要性日益凸现。然而国内许多物流企业却往往忽视了自身供应链的建设,从而为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的安全性留下了隐患。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N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86-01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制造企业面对全球竞争加剧、客户要求以及能否获得原材料的不可预测性等一系列挑战,被迫采取新的生产过程并实施不同的协同产品商务经营战略。广大的制造商意识到必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从快速交货以及缩短从产品订购到支付款项的周转时间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因此应运而生。
1 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
由于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种的多样化、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顾客要求的提高,因此更深感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与本行业的对手竞争已经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由于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送至用户手中,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多重环节,因此要满足顾客对产品在款式、性能、价格、数量、交货期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则与上述各环节有关,现实市场竞争的需要,迫使中国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供应链管理并投资于供应链业务,用供应链思想指导运作,已经为各类企业所重视。但我国还有许多企业仍缺乏对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致使因在物流的某一环节压缩成本而导致整体成本上升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企业正在为供应链问题付出高昂的代价。
2 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我国独特的国内经济环境及长期形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特色及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些执行供应链管理难的问题存在。
2.1 缺乏社会经营诚信
供应链是一种合作运行模式,既需要有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秩序,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严格的执行体系,还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合作观念和良好的诚信表现。而国内一些企业的社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其他企业拒绝与之合作,并且这些企业在抵御合作失败和诚信危机方面能力低,缺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意愿和机制的实力。
2.2 信息共享困难
有效的供应链需要节点企业间相互沟通相关资源,且要求节点企业的各个业务接口密切地结合。对于国内一些企业来说,由于标准化技术缺乏,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因此,供应链运作时,这些企业不能及时分享商务实践的知识和信息。而供应链管理要求各节点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信息能共享,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实施起来就困难了。
2.3 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在竞争当中,企业间形成一种敌对的企业关系。
2.4 缺乏专业人员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新型管理模式,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人才。多数企业采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3 国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3.1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要打破原来的传统观念,走出“小而全”的误区,参与到供应链管理当中,与供应商、中间商乃至顾客建立密切的关系,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因此,国内企业要与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观念,将有限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主业中,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
3.2 建立节点企业间新型伙伴关系
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基于参与供应链的各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双赢乃至多赢的一种伙伴关系。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已越来越困难,只有不断改善组织结构,充分利用合作伙伴企业的资源,同时将自己的资源为其他企业所用的企业,才能更大范围地发挥资源效用,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3 建立战略性动态企业联盟
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是一种“半结合”状态,它指存在于企业之间的双方合作的长期的产品交易关系,而以往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集中在制造商———供应商这一层面,今后应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这一整体供应链上建立战略联盟。
3.4 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研究明显滞后,经济发展与人才短缺矛盾长期存在。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尤其缺乏既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对外引进,通过引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有特长的专门人才;二是通过自身队伍素质的提高,尽快学习供应链管理的有关理论及实践知识,以达到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4 结语
我国的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正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但是,这种发展并不规范,既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指导与协助,也没有科研机构的成熟理论做背景与指导。作为理论研究人员,如何在这种发展潮流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一个需要尽快定位的问题。
2.3与时俱进,全面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传统的、陈腐的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腐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高等学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择业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拼搏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走向社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接挑战;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改革,认识到就业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从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让学生跳出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高收入的小圈子,正确地评估自己,不贪图安逸、舒适,勇于面对竞争和挫折;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志存高远,勇于从小单位和基层做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磨练能力,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符合实际选择与调整;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2.4把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教书育人的方向。由于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由重学历层次向重素质和能力转移;由重专业背景向重道德品质转移;由重学习成绩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移。因此高等教育教师在教育育人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等,只要具备全面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
2.5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学生因身体素质而影响就业,如部队、武警、公安和艰苦行业等单位对毕业生的身体要求比较高,许多毕业生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身体,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体魄。另外,毕业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确定合适的择业目标,敢于竞争,乐观不悲观,总结教训,分析原因,鼓足勇气,争取新机会。
2.6开展毕业生择业心理咨询。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所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大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心理分析及对策[J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 车文博. 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夏红兵. 调整择业心态,拓展就业空间[ J ]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6) .
[4] 王立.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 ]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物流企业
【中图分类号】N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a)-0186-01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制造企业面对全球竞争加剧、客户要求以及能否获得原材料的不可预测性等一系列挑战,被迫采取新的生产过程并实施不同的协同产品商务经营战略。广大的制造商意识到必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从快速交货以及缩短从产品订购到支付款项的周转时间为目标,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因此应运而生。
1 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
由于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品种的多样化、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以及顾客要求的提高,因此更深感依靠企业自身力量与本行业的对手竞争已经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由于企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送至用户手中,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多重环节,因此要满足顾客对产品在款式、性能、价格、数量、交货期及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则与上述各环节有关,现实市场竞争的需要,迫使中国更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供应链管理并投资于供应链业务,用供应链思想指导运作,已经为各类企业所重视。但我国还有许多企业仍缺乏对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致使因在物流的某一环节压缩成本而导致整体成本上升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企业正在为供应链问题付出高昂的代价。
2 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我国独特的国内经济环境及长期形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特色及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些执行供应链管理难的问题存在。
2.1 缺乏社会经营诚信
供应链是一种合作运行模式,既需要有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秩序,健全的法律制度,公正、严格的执行体系,还需要企业有正确的合作观念和良好的诚信表现。而国内一些企业的社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其他企业拒绝与之合作,并且这些企业在抵御合作失败和诚信危机方面能力低,缺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意愿和机制的实力。
2.2 信息共享困难
有效的供应链需要节点企业间相互沟通相关资源,且要求节点企业的各个业务接口密切地结合。对于国内一些企业来说,由于标准化技术缺乏,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因此,供应链运作时,这些企业不能及时分享商务实践的知识和信息。而供应链管理要求各节点企业的商业秘密的信息能共享,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实施起来就困难了。
2.3 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
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在竞争当中,企业间形成一种敌对的企业关系。
2.4 缺乏专业人员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新型管理模式,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人才。多数企业采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3 国内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3.1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要打破原来的传统观念,走出“小而全”的误区,参与到供应链管理当中,与供应商、中间商乃至顾客建立密切的关系,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因此,国内企业要与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的观念,将有限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主业中,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核心企业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
3.2 建立节点企业间新型伙伴关系
这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基于参与供应链的各企业的整体利益,实现供应链成员企业双赢乃至多赢的一种伙伴关系。企业要清醒地认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已越来越困难,只有不断改善组织结构,充分利用合作伙伴企业的资源,同时将自己的资源为其他企业所用的企业,才能更大范围地发挥资源效用,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3 建立战略性动态企业联盟
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就是一种“半结合”状态,它指存在于企业之间的双方合作的长期的产品交易关系,而以往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集中在制造商———供应商这一层面,今后应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这一整体供应链上建立战略联盟。
3.4 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研究明显滞后,经济发展与人才短缺矛盾长期存在。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尤其缺乏既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知识和实务操作的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对外引进,通过引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有特长的专门人才;二是通过自身队伍素质的提高,尽快学习供应链管理的有关理论及实践知识,以达到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4 结语
我国的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正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时期。但是,这种发展并不规范,既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指导与协助,也没有科研机构的成熟理论做背景与指导。作为理论研究人员,如何在这种发展潮流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一个需要尽快定位的问题。
2.3与时俱进,全面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传统的、陈腐的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的变迁、就业环境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拓新就业观念,使自己的观念从陈腐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大胆地、主动地在社会大天地里找到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高等学校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择业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拼搏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走向社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接挑战;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改革,认识到就业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从而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让学生跳出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高收入的小圈子,正确地评估自己,不贪图安逸、舒适,勇于面对竞争和挫折;要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志存高远,勇于从小单位和基层做起,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积累经验、磨练能力,进而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出符合实际选择与调整;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2.4把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教书育人的方向。由于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由重学历层次向重素质和能力转移;由重专业背景向重道德品质转移;由重学习成绩向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移。因此高等教育教师在教育育人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大学毕业生,除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运用外语和电脑等现代化技术的能力等,只要具备全面综合能力,才能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在实践中应用。
2.5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是每个大学生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少学生因身体素质而影响就业,如部队、武警、公安和艰苦行业等单位对毕业生的身体要求比较高,许多毕业生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注重身体,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体魄。另外,毕业生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确定合适的择业目标,敢于竞争,乐观不悲观,总结教训,分析原因,鼓足勇气,争取新机会。
2.6开展毕业生择业心理咨询。积极开展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所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大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心理分析及对策[J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2] 车文博. 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 夏红兵. 调整择业心态,拓展就业空间[ J ]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6) .
[4] 王立. 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 ]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