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747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其中有一个段落写得非常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段优美文字的吗?
  生:想。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向作者请教一番吧!(出示段落和自读提示)
  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2)秋天的雨分别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圈画出来。
  二、读文悟方法
  1.出示自读提示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自读提示?
  (生读自读提示)
  师:同学们,请按要求开始默读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勾画。
  2.汇报自读成果,发现写作方法
  师:(出示课件)谁来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这段话是围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来写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中心句)我们写一段话首先要明确围绕什么来写,也就是“写什么”。(板书:写什么)
  师:秋天的雨分别把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给了谁呢?
  生: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红色给了枫树……
  (生汇报,师板书:黄黄的银杏树,红红的枫树,金黄色的田野,橙红色的果树,紫红、淡黄、雪白的菊花。)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师:我们确定了写什么,还要想想选择哪些事物来表达,就是“找材料”。课文里写到的这些各种颜色的景物就是作者选择的材料。(板书:找材料)最后,把这些材料串起来,就叫“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
  三、围绕“五彩缤纷”仿写句子
  师: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让我们走进秋天去看看吧!请大家仔细观察景物的颜色。(师播放课件)
  师: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仿照课文的样子,和同桌一起说一说吧。
  (师出示例句,生同桌练习说句子。)
  师:谁来说一说秋天的雨还把颜色分给了谁?
  生:秋天的雨把黄色分给了桂花。
  师:你让我们知道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还有黄黄的桂花。
  生: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石榴。
  师:红红的石榴真可爱,让五彩缤纷的秋天更美了。
  生:秋天的雨把白色给了蒲公英,风一吹就飞走了。
  师:是呀,白色的蒲公英为秋天又添上了一道美丽的色彩。
  师:同学们,五彩缤纷的秋天太迷人了。现在,就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秋天的颜色写下来吧!
  (师出示句子,配乐,生仿写。)
  师:同学们,请暂时停下手中的笔,接下来老师将和这几位同学一起为大家朗读一段新鲜出炉的文章。
  (师生配合读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像课文的作者一样,也围绕“五彩缤纷”找到了许多材料,写成了一段话。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了不起的小作家。
  四、游戏巩固,加深认识
  师:接下来老师想邀请大家做个闯关小
  游戏,叫作“我是大侦探”。请拿出任务卡,和你的同桌一起开始闯关。
  (生同桌互助学习)
  任务卡
  我是大侦探
  第一关:
  下面的句子中哪一个没有围绕“放学了,学校门口十分热闹”来写?(
其他文献
小人书是我们“70后”特有的珍贵记忆,我家里至今珍藏着《勇将和诗人》《钗头凤》《鱼玄机》……儿时的我,在连环画中认识了李白、白居易、辛弃疾、陆游……更喜欢类似于《牛郎织女》尾页“天苍苍,地茫茫,牛郎织女恩爱长;鹊桥会,诉情肠,恨云泪雨漫天长”这样的画配文。连环画、诗和诗人增添了我童年的乐趣。诗是一种向往,一种寄托,一种回忆。  20世纪90年代初,我上了中师,在图书馆里走近了屈原、苏轼、徐志摩、闻
当今时代,改革是最抢眼的字眼,教育界的改革更是推陈出新,万紫千红。屈指数来,我已在教育界“涂鸦”20余载。  陶行知先生有言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我笃信且一直践行,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  回想我的学生生活,文字虽未登过大雅之堂,但也一直没有让我难堪过。每每提笔,也不会有无从下笔的苦涩。细细想来,全部得益于我的语文老师对我的点拨。每每将作文本交给语文老师阅览
《草船借箭》一课让我足足等了10年才终于拿到了参加全国小语会赛课的入场券。假期中翻看一尺多高的教学设计稿件,看着每一次红笔圈画的改动,回想起备这节课时研磨文本的经历,心中感慨万千。现从这节课的三次大的改动来简单谈一谈这节课的磨课经历。  一、从故事的角度解读文本  第一次上这节课是在1998年,那是我刚刚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参加区里的教学比赛,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让我选择了这篇经典课文。备课时通过
近年来,笔者深入学校进行听课调研时,发现低段阅读教学中的“读”有所虚化,教者要么用翻新的招式来代替学生的读,要么让学生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活动,从而使低段阅读课中的“读”陷入困境。  困境一:抽生表演代替学生的读  有的教师对课标中关于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理解不到位、定位不准确,认为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文中创设的意境,非表演不可。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学生刚读了两遍
长期以来,以内容解析为主的阅读教学形态使语文教学深陷“少、慢、费、差”的泥沼中而广遭诟病。2011年版课标正式颁布实施以来,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科学。随着统编本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使用,如何通过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话题。目前,小学语文界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语文教学要指向学习
【设计初想】  口语交际课“讲历史人物故事”安排在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已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对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通过梳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点,我们可以发现讲好故事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能力发展阶梯。从《王戎不取道旁李》到《纪昌学射》从不同方面培养了学生理清故事顺序、把握主要情节、找到精彩部分的概括能力。这些能力为学生后面阅读课外历史故事、提取故
研究性学习是在新高考背景下,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型学习方法,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根据学习实际选取与生活、学习有关的自然、社会现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可行性方案,进而培养一种自觉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创新意识,为走上社会夯实根基。  找准问题,确定目标与计划  
李怀源带领他的教师团队,用了十几年时间,谱写了语文课程改革三部曲。第一部的标志是2008年完成的《小学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涵盖了各门学科。拿语文学科来说,方案明确该校的语文课程由教科书学习、整本书阅读、语文實践活动三部分构成,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细化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使教学有了自己学校的执行标准。在语文教学层面,出改进单篇课文教学做起,整合教材内容,将整本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好的故事》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描写梦境的散文詩,描绘了“昏沉的夜”里“我”所梦见的一幅交织着“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的生活图画。课文首先写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浙江绍兴记忆中“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景物,接着具体描绘梦境中的“好的故事”,最后写“好的故事”的破灭。通过对梦境“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美好理想与黑暗现实的不可调和的
【文本解读】  《我要的是葫芦》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好心劝告,他也不以为然,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它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文章语言朴实,用词准确。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