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uli8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广种薄收,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在反思原因的时候总会不约而同地归罪于高考,归罪于标准答案,甚至还会义愤填膺地声讨:“我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谁知道出题者是怎么想的?”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倒是我们自己——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无非就是把教参上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声情并茂地讲授,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知识点;后者是无论你是否理解,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实际上,仅仅从应试的角度看,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做的基本上就是无用功:考的是分析陌生文章的能力,学生记住的只是熟悉的文章的赏析——如果非要证明有点用的话,也无非是扩大了阅读视野、了解了一些名家名作,实质上仍然只是知识点量的积累,这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相比还是“丢了西瓜拣芝麻”的问题。其次,从学校教育学生根本目的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做的也是一出发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学校的短暂教育中,学会的是自我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解并记住某些知识点,所以我们阅读教学的重心也应该放在阅读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上。第三,从阅读规律本身来看,阅读教学也不应该是教师手握标准答案的一言堂。对一篇文章的赏析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参上的赏析也只是一家之言,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阅读规律本身,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阅读文本。而且,惟其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其在社会上立足、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正在形成:从科学主义的精细处理到和人文主义的机智探索相平衡,以人为本成为基本趋势。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方向,已经出台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语文,应该从科学主义的精细肢解走向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所谓新语文,也就是人文主义的智慧之花。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把主角让位给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甚至比导演更民主,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重新演绎文本、应用文本。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一、下足预习工夫,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讲一篇新课文之前,一定要充分地做好鼓动宣传工作,即宣扬它的几大看点,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前预习。比如《荷花淀》的课前预习,我是这样引导的:
  一提到战争,我们就会想到血与火、恐惧与死亡。而孙犁笔下的抗日战争竟然写得那样轻松、优美,是他忘记了战争的残酷,还是“别有用心”呢?这是一个有鲜明创作个性的作家,因为他的这篇《荷花淀》,即现在的白洋淀成了一个旅游区;还是因为这篇《荷花淀》,竟然以他为首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荷花淀派”。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作家,竟然用优美来表现残酷、用散文诗的笔法来写小说?让我们走进荷花淀,触摸作家的内心世界吧。
  有了这些引导,学生就不再把预习当成一份可有可无的作业或不得不做的苦差事,而是急于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对这一课的讲解充满热切的期待。
  当然,还要做好常规性的预习指导:第一步,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第二步,勤查工具书,做好字词积累。第三步,逐句、逐段精读:一是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是提出新的问题并试图解答。对于自己不能解答的,做好标记,留待课堂讨论。
  
  二、课堂答疑,教师只是辩论的主持人
  
  對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分门别类地抛给相应知识层次、理解能力的同学解决,力争让不同层次的的同学都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保护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促其继续发展。
  对于学生因占有材料不全面而导致的观点偏颇,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并协助其完善观点。
  对于学生不同于教参的新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就要充分肯定其创新性。
  比如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问题:“刘兰芝贤慧、聪明、漂亮,为什么还会被婆婆驱遣?”学生们热烈讨论后得出了种种不同结论:有的认为刘兰芝是因为不能生育而被遣归,理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兰芝结婚三年没有生育,焦母不能容忍其“只开花不结果”;有的认为是性压抑(焦母早年丧夫)和更年期综合症引起的并发症作用于焦母,使其产生心理变态所致;有的认为是恋子情结造成的,焦母独自一人把仲卿兄妹俩拉扯大,所有感情都寄托在子女(尤其是儿子)身上,但自从兰芝插足之后,因夫妻俩的恩爱而疏远了母子感情,焦母无法容忍儿子的背叛,必欲拔之而后快;即使有学生与教参上“英雄所见略同”,也提出了新的论据:主要是兰芝个性强烈,骨子里充满反抗意识,不是俯首帖耳地顺从,焦母不能容忍……学生们活跃的思维有时候会让老师大吃一惊。当然,教学相长,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
  
  三、感动之后还要有行动,落实到学以致用
  
  对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引导学生继续挖掘,写成专题小论文。比如:对于祥林嫂是自然死亡还是自杀的考证;由现代人不喜欢林妹妹而崇拜李宇春引发的审美标准大讨论等。
  对于艺术性较强的文章,引导学生仿写、创新。比如:模仿《再别康桥》优美、细腻的感知方式写与家乡、朋友的分别;模仿《拿来主义》幽默、犀利的文笔批评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
  
  四、留下空白的艺术
  
  文学史上有说不尽的阿Q、说不尽的《红楼梦》。我想一篇文章我们也不可能分析得淋漓尽致,也没有必要分析得面面俱到。所以,有时候留一些悬而未决的“疑案”并不是教师的无能,相反,这恰恰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且,留些空白给学生以后填充,也留给了他们继续咀嚼、回味、丰富这些名家名作的想象的空间。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领导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事业中,班主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这是一门艺术。笔者在教育教学
期刊
孟子曰:“仁者爱人,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教育家认为,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人间最崇高的强大力量。   下面就班级管理谈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发挥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一带二导”上。“带”——发挥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班主任充分利用“身教
期刊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要求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同时,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新教材,已把语文实践活动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并列分类编排,更充分地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于留心处皆语文!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
期刊
小学阶段经常会遇到写状物类的作文。所谓状物,就是用语言文字对物体进行叙述描写。状,是叙述、描写之意;物,是所描述的对象,既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人工或自然形成的物品。对于此类作文,很多学生都不能像叙事类作文那样得心应手,往往一堂作文课下来,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此类作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观察    俗话说,只有观察,才能熟悉,才有发现。状物作文更
期刊
教育的关键在学校,而对于学生个性的养成则在于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学校联系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桥梁,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
期刊
一个小学班主任要有凝聚力,就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一、真诚坦率    每接一个新班后,我总是尽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开好和同学的见面会。会上,我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姓名、经历、兴趣和爱好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沟通感情。二是和学生谈心。一个个地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周围环境、个人交往和兴趣爱好等情况,熟悉学生,与他们交朋友。三是仔细留心观察。逐个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情况和心理、性格特点,对
期刊
早在20世纪3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冲破学习国文以求功名观念的束缚,提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如今,语文教学的任务已由听说读写发展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思维和审美判断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中的人格、气质、兴趣等诸多方面。为此,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如下探讨。    一、积极启发,让学生大胆参与,唤起学生的创新
期刊
黄一,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不点”。爱他在课外,因为“他的眼里只有他”,天真幼稚、顽皮可爱;恨他在课内,因为他手脚不停、眨眼、下座跑,不守纪律、专门捣蛋,是个十足的淘气包。  开学初,因他是个“特殊人物”,我特意将他的课桌请到讲桌旁,让他坐在我的眼皮底下,好时刻“关照”他,帮助他“改邪归正”。可谁知这不但没见效,反而更让我手足无措:人家读书,他专心玩笔;同学写字,他津津有味地把一块新橡皮割得粉身碎
期刊
散文诗是文苑里的一朵奇葩,芬芳四溢。它有着诗的意境和韵味,散文的流畅和飘逸的美。它犹如一位精灵,总是飞到诗的殿堂和散文的天空舞蹈、歌唱。但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文学史界和教材未曾将它列入单独的文学体裁。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就常遇此现象。有的理论著作及教材将它归为诗歌类或散文类。中学语文教材就是如此,将散文诗和诗相提并论。笔者认为,将散文诗归为诗歌类或散文类中,都值得商榷。    一、散文诗的含义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色彩纷呈。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新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要有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