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大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学生说,略)为什么把他称作中国古代伟大的人物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2,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反过来又怎么讲?
3,他不仅写出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还说过一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读一读,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司马迁希望自己的死怎样?
4,司马迁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一介书生,以怎样柔弱的躯体,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天空。写出他的伟大的呢?
[语文课堂是一池绿水,充盈期间是丰富的言语活动、人文意蕴和人类情感。剥离了人文和情感的语言,显得苍白;滥情和空谈人文,则使语言流于肤浅。所以,教者开课提出本课中心,让学生议论伟大的人物、品味他的名言,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表达。]
二、读中见悟,感受伟大
1,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司马迁写出了怎样的一部史书呢?快速地边读边想。
2,能简单地说说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吗?哪些词语能够说明?(13年,52万字,耗尽了,毕生,用生命写成)板书:辉煌巨著。
是啊,这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它的伟大不仅是52万字和13年的写作的时间,更重要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让我们读读下面的材料。
研读补充材料:《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千古佳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
通过阅读,你又体会到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教师简介《史记》的伟大成就。
《史记》共130篇,其中介绍人物的是112篇。这些丰富的人物,上自远古时代的黄帝,下到当朝的武帝,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
鲁迅先生这样盛赞《史记》一(板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让我们带着崇敬、带着深情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者的教应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因学定教。这样才是自然的。学生初读课文,更多的理解是因为这个史官写了一部伟大的史书,所以觉得他伟大。那么,教学顺着这样的路子,先带着学生了解这部辉煌巨著,是很恰当的。同时又努力超越教材。引入王立群教授的观点,丰富了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深入品读。理解屈辱
过渡:我们说司马迁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写作了《史记》,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不是在正常的情形下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的。浏览课文,看哪儿作了介绍?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呢?让我们试着读出来:正当他一
1,指名接着读,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小结:据史书记载,从此,司马迁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同类了。你们能明白吗?这种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刑罚,既残酷地摧残人的身体,又极大地侮辱人的人格。何况这种屈辱本不应该降临到他头上,他是含冤受刑的,他只是为了一位姓李的将军辩护了几句啊。
3,出示,用心再读: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4,一边是七尺男儿那血性的人格,一边是父亲那殷殷的嘱托,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他该怎么办呢?
(出示:“但是”到“隶字”)
轻声地读,用心去体会。你能说说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吗?
面对飞来的横祸,司马迁做出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他要——(学生说,略)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一(学生说,略)一定要——(学生说,略);他还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学生说,略)。这个喝着黄河水长大的血性男儿,在英雄的故事熏陶下的孩子,决不会选择死,只选择生。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生说,略),一定要——(学生说,略)。
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指名读,齐读。
想到这些,他悲痛地说——
想到这里,他坚定地说——
想到这里,他顽强地说——
是啊,是死是生,这是多么艰难的人生抉择。死,很容易,只要血溅墙头;生,很艰难,每天要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剧痛。
我想,这个英雄的七尺男儿,一定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来,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出示:也许,面对父亲的墓碑,他会想——
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他会想——
面对别人嘲笑的目光,他会想——
面对已经写下了许多文字的书稿,他会想——
所有的想法,凝聚成一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我要活下去!要写完这部书!”所有的回想,凝成一句响亮的名言,那就是——“我要做一个重于泰山的人,决不做一个轻于鸿毛的人!”所以——(引读。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
5,然而,写作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插图,静静地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出示:
(1)冬天,寒气刺骨,司马迁……
夏天,酷热难耐,司马迁……
(2)白天,司马迁……
晚上。司马迁……
(3)每一次,当他遇到难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他就……
6,13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52万字。请问,这是一本普通的史书吗?请你说说你的理解。——这是一介书生用生命和血涸写成的史书啊!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课堂有一个重要的取舍,那就是教什么。这里,教者围绕第三自然段,进行了生动而丰富的演绎:了解史实、感受人物内心、描述人物言行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充实丰富起来。学生们在了解这段史实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血性的史官形象,这就是语文教学,把文字还原成意象,让意象流淌于课堂和学生的心田。]
四、感悟历史。书写情怀
教师小结:是啊,历史是正直的。它永远会公正地记住每个该记住的人;千百年来,将相王侯,何其多哉,但有多少能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他们的身影呢?一介书生司马迁,却因为他的苦难和他不朽的著作,被大写在历史的天空,让后人久久地仰视。历史是伟大的。它永远公正;用生命书写历史和生命轨迹的人更伟大。
是什么成就了司马迁和他这部伟大的著作呢?请大家再读读王立群教授的文章。
是啊,一部《史记》,光照千秋。然而,它的诞生并不仅缘于一个伟大的史官,还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让我们读一读王立群教授的这样一句话吧。
出示: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和一部卓绝的史学著作。
读了课文,我想大家有许多感想,那么,请选择下面的话题写一段语。
1,司马迁在悲痛与屈辱中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2,读后感:《史记》和司马迁。
[课堂也需要画龙点睛,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人物。评述历史,似乎深奥,但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深刻所在。学生的人生思考从这里开始。]
设计总评
有专家认为,一堂语文课应该追求两点:一是深刻,二是深情。深刻就意味着不能泛泛而读,漫无边际的空谈和琐议,必须有中心、有主见、有真知灼见。深情则要求师生一同经历并感受课文人物及作者借助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二者相辅相依,缺一不可。本课努力在三点上体现深情与深刻。
1,注重由事到人,由事到史,探寻伟人的精神,逐步让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通过他不朽的著作和响亮的名言得以证明和显现。
2,借助朗读、讨论、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当时司马迁求一死容易,而忍辱求活才是真的艰难。
3,研读史料,了解《史记》,体会人物的正直与伟大,感受时代造就了伟人。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历史的人更伟大。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大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学生说,略)为什么把他称作中国古代伟大的人物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2,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反过来又怎么讲?
3,他不仅写出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还说过一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读一读,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司马迁希望自己的死怎样?
4,司马迁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一介书生,以怎样柔弱的躯体,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天空。写出他的伟大的呢?
[语文课堂是一池绿水,充盈期间是丰富的言语活动、人文意蕴和人类情感。剥离了人文和情感的语言,显得苍白;滥情和空谈人文,则使语言流于肤浅。所以,教者开课提出本课中心,让学生议论伟大的人物、品味他的名言,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表达。]
二、读中见悟,感受伟大
1,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司马迁写出了怎样的一部史书呢?快速地边读边想。
2,能简单地说说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吗?哪些词语能够说明?(13年,52万字,耗尽了,毕生,用生命写成)板书:辉煌巨著。
是啊,这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它的伟大不仅是52万字和13年的写作的时间,更重要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让我们读读下面的材料。
研读补充材料:《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千古佳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
通过阅读,你又体会到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教师简介《史记》的伟大成就。
《史记》共130篇,其中介绍人物的是112篇。这些丰富的人物,上自远古时代的黄帝,下到当朝的武帝,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
鲁迅先生这样盛赞《史记》一(板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让我们带着崇敬、带着深情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者的教应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因学定教。这样才是自然的。学生初读课文,更多的理解是因为这个史官写了一部伟大的史书,所以觉得他伟大。那么,教学顺着这样的路子,先带着学生了解这部辉煌巨著,是很恰当的。同时又努力超越教材。引入王立群教授的观点,丰富了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深入品读。理解屈辱
过渡:我们说司马迁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写作了《史记》,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不是在正常的情形下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的。浏览课文,看哪儿作了介绍?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呢?让我们试着读出来:正当他一
1,指名接着读,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小结:据史书记载,从此,司马迁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同类了。你们能明白吗?这种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刑罚,既残酷地摧残人的身体,又极大地侮辱人的人格。何况这种屈辱本不应该降临到他头上,他是含冤受刑的,他只是为了一位姓李的将军辩护了几句啊。
3,出示,用心再读: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4,一边是七尺男儿那血性的人格,一边是父亲那殷殷的嘱托,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他该怎么办呢?
(出示:“但是”到“隶字”)
轻声地读,用心去体会。你能说说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吗?
面对飞来的横祸,司马迁做出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他要——(学生说,略)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一(学生说,略)一定要——(学生说,略);他还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学生说,略)。这个喝着黄河水长大的血性男儿,在英雄的故事熏陶下的孩子,决不会选择死,只选择生。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生说,略),一定要——(学生说,略)。
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指名读,齐读。
想到这些,他悲痛地说——
想到这里,他坚定地说——
想到这里,他顽强地说——
是啊,是死是生,这是多么艰难的人生抉择。死,很容易,只要血溅墙头;生,很艰难,每天要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剧痛。
我想,这个英雄的七尺男儿,一定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来,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出示:也许,面对父亲的墓碑,他会想——
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他会想——
面对别人嘲笑的目光,他会想——
面对已经写下了许多文字的书稿,他会想——
所有的想法,凝聚成一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我要活下去!要写完这部书!”所有的回想,凝成一句响亮的名言,那就是——“我要做一个重于泰山的人,决不做一个轻于鸿毛的人!”所以——(引读。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
5,然而,写作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插图,静静地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出示:
(1)冬天,寒气刺骨,司马迁……
夏天,酷热难耐,司马迁……
(2)白天,司马迁……
晚上。司马迁……
(3)每一次,当他遇到难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他就……
6,13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52万字。请问,这是一本普通的史书吗?请你说说你的理解。——这是一介书生用生命和血涸写成的史书啊!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课堂有一个重要的取舍,那就是教什么。这里,教者围绕第三自然段,进行了生动而丰富的演绎:了解史实、感受人物内心、描述人物言行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充实丰富起来。学生们在了解这段史实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血性的史官形象,这就是语文教学,把文字还原成意象,让意象流淌于课堂和学生的心田。]
四、感悟历史。书写情怀
教师小结:是啊,历史是正直的。它永远会公正地记住每个该记住的人;千百年来,将相王侯,何其多哉,但有多少能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他们的身影呢?一介书生司马迁,却因为他的苦难和他不朽的著作,被大写在历史的天空,让后人久久地仰视。历史是伟大的。它永远公正;用生命书写历史和生命轨迹的人更伟大。
是什么成就了司马迁和他这部伟大的著作呢?请大家再读读王立群教授的文章。
是啊,一部《史记》,光照千秋。然而,它的诞生并不仅缘于一个伟大的史官,还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让我们读一读王立群教授的这样一句话吧。
出示: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和一部卓绝的史学著作。
读了课文,我想大家有许多感想,那么,请选择下面的话题写一段语。
1,司马迁在悲痛与屈辱中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2,读后感:《史记》和司马迁。
[课堂也需要画龙点睛,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人物。评述历史,似乎深奥,但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深刻所在。学生的人生思考从这里开始。]
设计总评
有专家认为,一堂语文课应该追求两点:一是深刻,二是深情。深刻就意味着不能泛泛而读,漫无边际的空谈和琐议,必须有中心、有主见、有真知灼见。深情则要求师生一同经历并感受课文人物及作者借助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二者相辅相依,缺一不可。本课努力在三点上体现深情与深刻。
1,注重由事到人,由事到史,探寻伟人的精神,逐步让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通过他不朽的著作和响亮的名言得以证明和显现。
2,借助朗读、讨论、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当时司马迁求一死容易,而忍辱求活才是真的艰难。
3,研读史料,了解《史记》,体会人物的正直与伟大,感受时代造就了伟人。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历史的人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