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抉择,不朽的丰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大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学生说,略)为什么把他称作中国古代伟大的人物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2,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反过来又怎么讲?
  3,他不仅写出了一部伟大的史书,还说过一句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读一读,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司马迁希望自己的死怎样?
  4,司马迁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一介书生,以怎样柔弱的躯体,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天空。写出他的伟大的呢?
  [语文课堂是一池绿水,充盈期间是丰富的言语活动、人文意蕴和人类情感。剥离了人文和情感的语言,显得苍白;滥情和空谈人文,则使语言流于肤浅。所以,教者开课提出本课中心,让学生议论伟大的人物、品味他的名言,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表达。]
  
  二、读中见悟,感受伟大
  1,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司马迁写出了怎样的一部史书呢?快速地边读边想。
  2,能简单地说说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吗?哪些词语能够说明?(13年,52万字,耗尽了,毕生,用生命写成)板书:辉煌巨著。
  是啊,这是一部伟大的史书,它的伟大不仅是52万字和13年的写作的时间,更重要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让我们读读下面的材料。
  研读补充材料:《史家绝唱:司马迁著就千古佳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
  通过阅读,你又体会到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教师简介《史记》的伟大成就。
  《史记》共130篇,其中介绍人物的是112篇。这些丰富的人物,上自远古时代的黄帝,下到当朝的武帝,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
  鲁迅先生这样盛赞《史记》一(板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让我们带着崇敬、带着深情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者的教应顺着学生的学路走,因学定教。这样才是自然的。学生初读课文,更多的理解是因为这个史官写了一部伟大的史书,所以觉得他伟大。那么,教学顺着这样的路子,先带着学生了解这部辉煌巨著,是很恰当的。同时又努力超越教材。引入王立群教授的观点,丰富了课堂,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深入品读。理解屈辱
  过渡:我们说司马迁是伟大的,不仅因为他写作了《史记》,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不是在正常的情形下完成了这部旷世之作的。浏览课文,看哪儿作了介绍?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呢?让我们试着读出来:正当他一
  1,指名接着读,出示:“正当他专心致志……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小结:据史书记载,从此,司马迁就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同类了。你们能明白吗?这种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刑罚,既残酷地摧残人的身体,又极大地侮辱人的人格。何况这种屈辱本不应该降临到他头上,他是含冤受刑的,他只是为了一位姓李的将军辩护了几句啊。
  3,出示,用心再读: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4,一边是七尺男儿那血性的人格,一边是父亲那殷殷的嘱托,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他该怎么办呢?
  (出示:“但是”到“隶字”)
  轻声地读,用心去体会。你能说说自己体会到的内容吗?
  面对飞来的横祸,司马迁做出人生最艰难的抉择,他要——(学生说,略)所以,下定决心。一定要一(学生说,略)一定要——(学生说,略);他还想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学生说,略)。这个喝着黄河水长大的血性男儿,在英雄的故事熏陶下的孩子,决不会选择死,只选择生。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生说,略),一定要——(学生说,略)。
  出示:“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指名读,齐读。
  想到这些,他悲痛地说——
  想到这里,他坚定地说——
  想到这里,他顽强地说——
  是啊,是死是生,这是多么艰难的人生抉择。死,很容易,只要血溅墙头;生,很艰难,每天要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剧痛。
  我想,这个英雄的七尺男儿,一定还有更多的话没有说出来,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出示:也许,面对父亲的墓碑,他会想——
  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他会想——
  面对别人嘲笑的目光,他会想——
  面对已经写下了许多文字的书稿,他会想——
  所有的想法,凝聚成一句简单的话,那就是——“我要活下去!要写完这部书!”所有的回想,凝成一句响亮的名言,那就是——“我要做一个重于泰山的人,决不做一个轻于鸿毛的人!”所以——(引读。出示: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
  5,然而,写作的道路依然充满了艰辛。同学们,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插图,静静地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出示:
  (1)冬天,寒气刺骨,司马迁……
  夏天,酷热难耐,司马迁……
  (2)白天,司马迁……
  晚上。司马迁……
  (3)每一次,当他遇到难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他就……
  6,13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52万字。请问,这是一本普通的史书吗?请你说说你的理解。——这是一介书生用生命和血涸写成的史书啊!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语文课堂有一个重要的取舍,那就是教什么。这里,教者围绕第三自然段,进行了生动而丰富的演绎:了解史实、感受人物内心、描述人物言行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充实丰富起来。学生们在了解这段史实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血性的史官形象,这就是语文教学,把文字还原成意象,让意象流淌于课堂和学生的心田。]
  
  四、感悟历史。书写情怀
  教师小结:是啊,历史是正直的。它永远会公正地记住每个该记住的人;千百年来,将相王侯,何其多哉,但有多少能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他们的身影呢?一介书生司马迁,却因为他的苦难和他不朽的著作,被大写在历史的天空,让后人久久地仰视。历史是伟大的。它永远公正;用生命书写历史和生命轨迹的人更伟大。
  是什么成就了司马迁和他这部伟大的著作呢?请大家再读读王立群教授的文章。
  是啊,一部《史记》,光照千秋。然而,它的诞生并不仅缘于一个伟大的史官,还因为一段刻骨铭心的屈辱。让我们读一读王立群教授的这样一句话吧。
  出示:
  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戕害。改变了司马迁一生的命运,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和一部卓绝的史学著作。
  读了课文,我想大家有许多感想,那么,请选择下面的话题写一段语。
  1,司马迁在悲痛与屈辱中开始了《史记》的写作
  2,读后感:《史记》和司马迁。
  [课堂也需要画龙点睛,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人物。评述历史,似乎深奥,但这正是语文教学的深刻所在。学生的人生思考从这里开始。]
  
  设计总评
  
  有专家认为,一堂语文课应该追求两点:一是深刻,二是深情。深刻就意味着不能泛泛而读,漫无边际的空谈和琐议,必须有中心、有主见、有真知灼见。深情则要求师生一同经历并感受课文人物及作者借助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二者相辅相依,缺一不可。本课努力在三点上体现深情与深刻。
  1,注重由事到人,由事到史,探寻伟人的精神,逐步让司马迁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通过他不朽的著作和响亮的名言得以证明和显现。
  2,借助朗读、讨论、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当时司马迁求一死容易,而忍辱求活才是真的艰难。
  3,研读史料,了解《史记》,体会人物的正直与伟大,感受时代造就了伟人。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历史的人更伟大。
其他文献
一、2019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 论文来源期刊转载数量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初中语文教与学》)2019年共转载论文189篇,分布在51种刊物上。其中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影响力较大的前7名来源期刊及转载篇数依次为:《中学语文教学》21篇,《语文教学通讯》19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6篇,《语文建设》15篇,《语文学习》15篇,《教学月刊(中学版)》12篇,《语文教学与研
作文“高手”讷于言    作文竞赛的“高手”却在口语表达上露出“软肋”。面对主办者出的一道有关同学生日礼物、迎来送往的口语表达题,参加初中组口语交际决赛的20位同学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让在场的评委忧心忡忡。  上海市第19届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决赛,是主办方对入围一等奖的选手试行的一种“面试”,以考察口头表达能力。  在主持人念完题目,而且反复强调要求后,参加决赛的第三批5位同学,逐一开始即兴发言
拿到书稿,我略有一些惊讶。  本人在当记者时,对作者有一些了解。我目睹了他在卸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前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斥责一些省市上大项目有钱,而对贫困学子的资助总是推托;也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看到了公众对这位“平民部长”的赞扬;我曾被作者回忆中学时资助他的田老师的文章感动;更被他那首回忆去首都上大学时,父亲为省钱步行挑着行李送其去车站的律诗所震撼。——“夜色满衣步履急,父送子程星光稀。舍车犹恐盘资短,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这一要示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独立思
本文对段落教学的回顾,在时间跨度上,仅限于1978年至今;在内容上,仅限于阅读教学。    一、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    (一)段落教学的概念明确化  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还是包括结构段的教学呢?丁培忠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发表《段、篇教学界说》一文,认为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则属于篇章教学。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争论,未见有异议。  (二)197
今年是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之年,他离开我们也有27年了。无论一般语文教师还是语文工作者都应该想一想,我们要从叶老身上学习一点什么。  一  固然,叶圣陶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育家,从他的论著里汲取营养,继承发展他的语文教育理论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但仅此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研究和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从他身上汲取一点做人的精神力量。这二十多年来学界研究胡适、陈寅恪、钱锺书成一时之风气,令人可喜。相比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之一。精心布置的作业,对于教学的成功常常产生很大的作用。那么《春联》一课的作业,该怎样设计才能既具有“语文味”,又能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有完成它的强烈愿望,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巧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五彩纷呈。    一、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学生作为阅读中的主体,刚接触读物时,他的阅读思维就自动开启了。学生会对这个读物进行探寻,作出猜测,产生期待,而这种期待便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教
设计理念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巩固本次习作训练中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成果,其艰难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谈“讲评”色变,或者干脆避而不谈,致使讲评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黯然失色,作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有头无尾的“怪物”。如何让讲评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快乐体验成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