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困生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形成学困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找出科学的转化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变策略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基础课学习,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困生的转化。下面我谈谈学困生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
1.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力,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2)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3)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2.学困生的在校表现:(1)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2)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家长的沟通配合上。(4)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充满信心。
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意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度,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常常使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思维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应慢,表达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能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转化措施及建议
1.转变思想,从根本上使学困生进步。想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只有思想转变过来了,他们才会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要先和他们交流看法,用他们的观点分析他们的生活,从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然后向他们传输正确的学习和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际,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4.民主平等地对待,既不轻视又不放纵。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也不能因为太注重他们所谓的自尊心就放纵他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更乐于接受。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就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6.从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喜欢依赖家长,老师,似乎这样才学得踏实。我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特别是初中,学习任务加大,功课难度加深,如果事事要家长、老师扶助,老师、家长累,孩子也累,而且不利于培养孩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为了早点放手让他学会自己走路,一般简单的题,要启发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对确实有难度的习题,就适当点拨,启发孩子的思维.有些题还让他画个图出来,这样数学题就变得很简单了,把难题也变成简单易懂的题.学生也不再觉得解决问题的题难了,虽然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自觉性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特点,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寻找学习乐趣,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他们到达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 农村中学 学困生 成因 转变策略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基础课学习,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困生的转化。下面我谈谈学困生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学习现状分析
1.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力,对学习改变命运缺乏信心。(2)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主要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3)学习做不到专心,缺乏合作精神。
2.学困生的在校表现:(1)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知识结构上存在断层。(2)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转化提高的办法大多集中在交流、谈话、辅导及家长的沟通配合上。(4)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数教师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充满信心。
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意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学习意志不强。学习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度,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常常使学困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
4.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学困生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实质。
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思维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低下,学习效率低。
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面化,反应慢,表达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能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转化措施及建议
1.转变思想,从根本上使学困生进步。想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只有思想转变过来了,他们才会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要先和他们交流看法,用他们的观点分析他们的生活,从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然后向他们传输正确的学习和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作用,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际,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4.民主平等地对待,既不轻视又不放纵。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也不能因为太注重他们所谓的自尊心就放纵他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更乐于接受。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就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6.从兴趣入手,逐渐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喜欢依赖家长,老师,似乎这样才学得踏实。我觉得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特别是初中,学习任务加大,功课难度加深,如果事事要家长、老师扶助,老师、家长累,孩子也累,而且不利于培养孩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为了早点放手让他学会自己走路,一般简单的题,要启发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对确实有难度的习题,就适当点拨,启发孩子的思维.有些题还让他画个图出来,这样数学题就变得很简单了,把难题也变成简单易懂的题.学生也不再觉得解决问题的题难了,虽然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但自觉性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特点,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寻找学习乐趣,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他们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