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著名的文学大家苏东坡,有一个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被历代文人争相推崇,着力效仿。
所谓的“八面受敌法”,苏东坡在回复其侄女婿王庠讨教读书方法而写的《又答王庠书》中介绍如下: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如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段话里的读书方法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每次读书都要有一个明确目标,不可贪多求全,泛泛而读;二是对所读之书务求深透,须做定向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经验。
鉴于此,我认为这种读书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外阅读,同样也可以挪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具体操作方法可分这样几步完成:
一、教师划定区域。学生限时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篇幅较长,又是半白半文,书中所写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阅读起来很有难度。那么教学时,不必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口气读完再学习。教师可给学生划定区域,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每读一段稍作停息,针对其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例如,限定五分钟时间,结合书下注释阅读第一自然段,并勾画出自己阅读中的问题。当然,在阅读前,教师也可预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讓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也能落实相关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阅读情况。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在学生阅读完教师的指定段落后,先由学生率先提问,小到字词句,大到写法主题等,皆可提问。针对这些提问,简单一点的,可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稍微复杂的,教师可引领学生一起思考分析,集中予以解答。
例如,学生普遍认为第一自然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写得太繁复啰嗦,为什么不能一下船登岸就直接入贾府见到外祖母呢?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教师可要求学生二次阅读第一自然段,但要做具体要求:圈点出林黛玉下船登岸后,历经了哪些步骤、更换了哪几拨仆从、见识了哪几样街景,最后才得进贾府见到了外祖母。
这样,学生阅读完后,已勾画出了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明白:过程的繁复,并未影响情节推进,作者恰是通过这个过程借黛玉的眼睛,给读者展示金陵的繁华之景和贾府的富贵好礼以及她在贾母心中的重要性。
每一次阅读,都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得有明确的阅读区间,并且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课一得,这样的阅读和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创新阅读
对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经典名著,解读更是多元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囿于教参和传统认知以及自我经验的局限,应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
例如,小说中对人物肖像和服饰的细节描写,学生有一个问题是:贾府里的女子个个都花容月貌,那么三春的外貌和林黛玉王熙凤的外貌有什么大的区别吗?能否随意调换?为了解答学生这个颇具新意的疑惑,教师可让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都传递出了哪些信息?为什么不能换?
通过细读精读,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现作者笔下的贾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其中“合中身材”象征着她性情中庸,“温柔沉默”则是她木讷懦弱的表现。而探春的肖像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其中“俊眼修眉”写出了她眉眼间洋溢的一股男子才有的英气,“顾盼神飞,文采精华”则绘出了她才华精湛充满自信、神采奕奕的强大气场。到林黛玉时,又变成了“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多,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其中“冒烟眉”轻轻淡淡,似有若无,写出了黛玉的清高孤冷,与世疏离,而“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则表现出了她的妩媚风流,气质脱俗。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学生达成了共识,有了自己的创新解读:曹雪芹对人物肖像的刻画,不是随意为之,每个人物的身材脸型中都暗含着她们的性格特征,每一万眉眼之间都暗示着人物的品性情怀。
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用在课外阅读方面,可以达到“深知书中味,了然于胸中”的阅读目的。若用于课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免于盲目阅读贪大求全所带来的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弊端,且能培养他们慢读细读、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以及主动探究的读书学习习惯。
所谓的“八面受敌法”,苏东坡在回复其侄女婿王庠讨教读书方法而写的《又答王庠书》中介绍如下: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人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如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这段话里的读书方法可概括为两点:一是每次读书都要有一个明确目标,不可贪多求全,泛泛而读;二是对所读之书务求深透,须做定向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经验。
鉴于此,我认为这种读书方法不仅适用于课外阅读,同样也可以挪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具体操作方法可分这样几步完成:
一、教师划定区域。学生限时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篇幅较长,又是半白半文,书中所写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阅读起来很有难度。那么教学时,不必急于求成,要求学生一口气读完再学习。教师可给学生划定区域,要求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每读一段稍作停息,针对其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例如,限定五分钟时间,结合书下注释阅读第一自然段,并勾画出自己阅读中的问题。当然,在阅读前,教师也可预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讓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也能落实相关学习目标。
二、根据学生阅读情况。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在学生阅读完教师的指定段落后,先由学生率先提问,小到字词句,大到写法主题等,皆可提问。针对这些提问,简单一点的,可用学生互助的方式解决;稍微复杂的,教师可引领学生一起思考分析,集中予以解答。
例如,学生普遍认为第一自然段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写得太繁复啰嗦,为什么不能一下船登岸就直接入贾府见到外祖母呢?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教师可要求学生二次阅读第一自然段,但要做具体要求:圈点出林黛玉下船登岸后,历经了哪些步骤、更换了哪几拨仆从、见识了哪几样街景,最后才得进贾府见到了外祖母。
这样,学生阅读完后,已勾画出了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稍作引导,学生便可明白:过程的繁复,并未影响情节推进,作者恰是通过这个过程借黛玉的眼睛,给读者展示金陵的繁华之景和贾府的富贵好礼以及她在贾母心中的重要性。
每一次阅读,都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得有明确的阅读区间,并且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实现一课一得,这样的阅读和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创新阅读
对文学作品而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经典名著,解读更是多元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囿于教参和传统认知以及自我经验的局限,应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
例如,小说中对人物肖像和服饰的细节描写,学生有一个问题是:贾府里的女子个个都花容月貌,那么三春的外貌和林黛玉王熙凤的外貌有什么大的区别吗?能否随意调换?为了解答学生这个颇具新意的疑惑,教师可让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的肖像描写都传递出了哪些信息?为什么不能换?
通过细读精读,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现作者笔下的贾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其中“合中身材”象征着她性情中庸,“温柔沉默”则是她木讷懦弱的表现。而探春的肖像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其中“俊眼修眉”写出了她眉眼间洋溢的一股男子才有的英气,“顾盼神飞,文采精华”则绘出了她才华精湛充满自信、神采奕奕的强大气场。到林黛玉时,又变成了“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多,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其中“冒烟眉”轻轻淡淡,似有若无,写出了黛玉的清高孤冷,与世疏离,而“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则表现出了她的妩媚风流,气质脱俗。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学生达成了共识,有了自己的创新解读:曹雪芹对人物肖像的刻画,不是随意为之,每个人物的身材脸型中都暗含着她们的性格特征,每一万眉眼之间都暗示着人物的品性情怀。
苏东坡的“八面受敌读书法”,用在课外阅读方面,可以达到“深知书中味,了然于胸中”的阅读目的。若用于课文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免于盲目阅读贪大求全所带来的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弊端,且能培养他们慢读细读、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以及主动探究的读书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