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客观来讲,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抽象规律,便于小学生积极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归纳生活规律,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回归生活,以便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则要积极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常规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知行脱节问题,以便由此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本文将从创设生活情境、开发生活资源、完善生活实践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活动来实现知行统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知行结合;策略分析
在过去,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其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由此来获得实现个人人生理想与价值的机会。在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也以“灌输式”教学活动丰富了数学课堂的知识容量,出现了重理论、重教师,轻实践、轻学生等现实问题,导致小学生即便获取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也难以真正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使得小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长远发展。对此,人们便提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具體建议,希望借助丰富的生活资源与学科实践来拓展数学教学的常规范围,引导小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投身于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之中,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感受。
一、 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最初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出现的,这一理论明确指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而在课堂上还原、再现相应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任务,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内涵。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知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与创新的,由此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便于小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了一些生活实物,比如七巧板、升旗台、地板砖等等,这些实物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而这不仅可以唤起小学生的生活回忆,还可使其进入空间想象状态,便于小学生及时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然后,笔者就鼓励小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实物的形状特点,引导小学生亲自参与量一量、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自主总结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形状特点,真正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
二、 开发生活资源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是知识的基本来源。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解放了课程资源,鼓励各所学校、教师、学生根据本校现实去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由此拓展学科内容。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通过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来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以便据此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整理了生活中需要利用“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知识来解题的生活问题,借此创设了生活情境。
问题一:我们学校要求全体同学参加早操锻炼,每天的锻炼时间大约为12分钟,学生的平均奔跑速度为120米/分,请问本校学生每天大约跑多少米?
问题二:学校购买了练习本,需要发给13个班级,每个班级大约需要166个本子,学校还需要保留50个本子备用,请问学校应该购买多少个练习本?
问题三:本地的公园一共有112亩树林,一亩树林一年大约可以滞尘35吨,每天可吸出80吨水,请问整个森林每年可以滞尘多少吨?一天可以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一年呢,又可以吸出多少吨水?
如此,学生便可积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运算经验去解题,以便及时完善自己的数学解题经验。
三、 完善生活实践
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以“综合与实践”活动补充了常规的课程体系,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的实践应用需要去组织学科实践,以便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思维结构。这一改革亮点就为小学数学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便于小学数学教师积极组织实践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住这一改革机遇,完善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自主利用数学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设计统计实践计划,希望小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理论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从环保角度出发,整理了家庭一年的用水量、用电量,然后利用折线统计图绘制了一年内家庭用水、用电量的曲线变化,分析了家庭的季节性能源消耗规律。再如,有的学生则从自己的成绩变化问题出发,利用折线统计图客观呈现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反思了自己的不当学习行为,总结了数学学习技巧。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目的是要改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建模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丰富生活资源,设计生活实例,完善生活实践,以便进一步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与思维结构。
参考文献:
[1]祁卫萍.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演绎精彩[J].中国教师,2018(S2):32.
[2]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
作者简介:
张梅珍,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中村中心完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知行结合;策略分析
在过去,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其在各类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由此来获得实现个人人生理想与价值的机会。在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也以“灌输式”教学活动丰富了数学课堂的知识容量,出现了重理论、重教师,轻实践、轻学生等现实问题,导致小学生即便获取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也难以真正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使得小学生无法在数学学习中实现长远发展。对此,人们便提出了实施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具體建议,希望借助丰富的生活资源与学科实践来拓展数学教学的常规范围,引导小学生真正实现学习进步。为此,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投身于生活化教学改革活动之中,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学习感受。
一、 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最初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出现的,这一理论明确指出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而在课堂上还原、再现相应的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任务,便于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内涵。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再现数学知识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与创新的,由此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便于小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了一些生活实物,比如七巧板、升旗台、地板砖等等,这些实物的形状基本上都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而这不仅可以唤起小学生的生活回忆,还可使其进入空间想象状态,便于小学生及时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然后,笔者就鼓励小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实物的形状特点,引导小学生亲自参与量一量、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自主总结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形状特点,真正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
二、 开发生活资源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是知识的基本来源。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解放了课程资源,鼓励各所学校、教师、学生根据本校现实去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由此拓展学科内容。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通过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来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以便据此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小学生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认真整理了生活中需要利用“两位数乘三位数”一课知识来解题的生活问题,借此创设了生活情境。
问题一:我们学校要求全体同学参加早操锻炼,每天的锻炼时间大约为12分钟,学生的平均奔跑速度为120米/分,请问本校学生每天大约跑多少米?
问题二:学校购买了练习本,需要发给13个班级,每个班级大约需要166个本子,学校还需要保留50个本子备用,请问学校应该购买多少个练习本?
问题三:本地的公园一共有112亩树林,一亩树林一年大约可以滞尘35吨,每天可吸出80吨水,请问整个森林每年可以滞尘多少吨?一天可以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一年呢,又可以吸出多少吨水?
如此,学生便可积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运算经验去解题,以便及时完善自己的数学解题经验。
三、 完善生活实践
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以“综合与实践”活动补充了常规的课程体系,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的实践应用需要去组织学科实践,以便进一步优化小学生的思维结构。这一改革亮点就为小学数学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便于小学数学教师积极组织实践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住这一改革机遇,完善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自主利用数学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而这就便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自主设计统计实践计划,希望小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理论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从环保角度出发,整理了家庭一年的用水量、用电量,然后利用折线统计图绘制了一年内家庭用水、用电量的曲线变化,分析了家庭的季节性能源消耗规律。再如,有的学生则从自己的成绩变化问题出发,利用折线统计图客观呈现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反思了自己的不当学习行为,总结了数学学习技巧。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基本目的是要改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使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建模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丰富生活资源,设计生活实例,完善生活实践,以便进一步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与思维结构。
参考文献:
[1]祁卫萍.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演绎精彩[J].中国教师,2018(S2):32.
[2]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
作者简介:
张梅珍,江西省吉安市,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中村中心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