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与规范的食管癌Ivor-Lewis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检索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2013年1—12月期间在胸外科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或Ivor-Lewis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37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1例患者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三野清扫组),其中胃-食管行颈部吻合16例,行胸内吻合75例;284例接受Ivor-Lewis手术(二野清扫组),均为胃-食管胸内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后90 d内)、二次住院率以及术后生存率。
结果三野清扫组较二野清扫组的N3期[19.8%(18/91)比5.3%(15/284),P=0.000]、Ⅲ期[58.2%(53/91)比43.0%(122/284),P=0.007]以及胸上段患者[12.1%(11/91)比3.5%(10/284),P=0.027]比例更高,清扫淋巴结数目[(40.1 ± 14.6)枚比(25.3 ± 9.4)枚,P=0.000]及阳性淋巴结的数目[(3.3 ± 4.0)枚比(1.7 ± 3.2)枚,P=0.000]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肺炎和呼吸衰竭以及乳糜漏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三野清扫组中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二野清扫组[(7.7%(7/91)比1.8%(5/284),P=0.011];其中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3/75),与二野清扫组的1.8%(5/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中位随访33月,全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81%和70%;其中三野清扫组分别为90%、73%和66%,二野清扫组分别为95%、84%和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在Ⅰ、Ⅱ及Ⅲ期患者中,三野清扫组和二野清扫组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1、P=0.511、P=0.402)。在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中,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985、P=0.233)。
结论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并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风险,且能获得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但其预后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规范的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也可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