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我家仅销售生猪和蔬菜就收入600多万元,今年,我还养了100多头肉牛。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
3月24日上午,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在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
眼下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清理完牛栏,村民喻德兵嘴角微微上扬:作为奉节县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回乡创业10年,喻德兵在种养殖业上发力,不仅自己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还带动当地700余户贫困户、农户增收。
生猪养殖,成功摘掉“贫困帽”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喻德兵的成功之路亦充满辛酸。
今年43岁的喻德兵,是土生土长的文昌村人。和当地大多数人一样,他早年曾南下广东务工,挣的收入除去开销后所剩无几,只能勉强度日。
后来,喻德兵的两个孩子要上学,家里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大儿子升入高中后,激增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更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0年,入不敷出的一家人被当地政府列为了贫困户。
当年年底,回到家乡的喻德兵,下定决心另谋出路。
做什么好呢?喻德兵瞅准了生猪行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从荣昌引进6头母猪,发展起了生猪养殖。然而,不景气的市场行情给了他一棒。
不分昼夜地操劳,不仅没能带来收益,还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连成本都算不过来,出栏一头亏一头,还有先前辛辛苦苦建起的圈舍。”喻德兵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喻德兵深谙“持之以恒”的道理,决心继续坚持下去。没有资金,他便找亲戚朋友借;缺乏技术,他就频繁到乡畜牧站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随着市场行情好转,出栏的30多头生猪,让喻德兵盈利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起了超过400平方米的专业养猪场。
2014年,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到喻德兵的情况,为他提供了一些政策扶持。有了政府的帮扶,喻德兵底气十足,将养猪场的规模再次扩展至2000平方米,并配备了多个功能性房间,存栏生猪达到了400多头。
那一年,超40万元的纯利润让喻德兵一举摘掉“贫困帽”,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脱贫致富标兵。
持续增收,养殖户如雨后春笋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喻德兵心中时常记挂着乡亲们的好。
为了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喻德兵成立了奉节县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农户”的模式,与900多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其中贫困户就有53户。
在具体落实上,喻德兵没少动脑筋,最终确定由公司提供猪仔、养殖技术给贫困户,统一提供配料、保险,并高于市场价收购。与此同时,他还以公司的名义,为8户农户提供了月工资3000元的务工性岗位,真正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
“生猪一般10个月即可出栏,每头可达280斤,养殖1头生猪至少可获得2500元的收入。”喻德兵拿出纸笔,帮犹豫不决的农户算着经济账。
如今,春享农业已经与奉节、万州、云阳、开州等地的屠宰场签订了长期收购协议,销路有了保障。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喻德兵认为必须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生猪养殖事业中来,“抱团发展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关键还能鼓起乡亲们的腰包”。
2019年,生猪市场行情持续向好,让大家乐得眉开眼笑。
“今年,我们还有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延伸生猪养殖的产业链条。”目前,喻德兵正与两家企业筹备成立重庆市食无忧农业有限公司,准备带领全乡12个村的老百姓一起发展生猪养殖,预计年出栏规模将达到1万头。
“我们准备把企业的利润让出来,在收购村民的生猪时,除了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0.2元,还要把每头猪的售价的1%返利给村民,保证大家持续增收。”喻德兵筹划得很仔细。
在喻德兵的引领下,平安乡发展养猪產业的农户越来越多。
种养结合,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6年,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猪粪处理成了大问题。喻德兵思前想后,决定把粪污跟农业结合起来。与家人协商后,他流转了134亩土地试种蔬菜。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喻德兵家的蔬菜长势喜人。
试种的成功,让喻德兵信心倍增,加之乡亲们的信任,2017年,他又筹资435万元,成立了奉节县克朋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当地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统一选购肥料等形式,带动73户农户发展辣椒种植,其中贫困户13户。
随着事业的逐步拓展,喻德兵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传统蔬菜种植不仅产量低,也很难抵御自然灾害,而且在市场上卖不了好价钱。要想搞好蔬菜种植,必须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喻德兵决定不走传统蔬菜种植老路,坚持以大棚蔬菜为主,露天配种为辅。
为种植绿色蔬菜,喻德兵实行种养立体化发展模式。他把老化的菜叶及杂草作猪饲料,再用猪粪提高土地肥力。如此一来,养猪场的粪污摇身一变,由“废”变“肥”,不仅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2019年,喻德兵对大棚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为每个蔬菜大棚装配了一个动力配电柜,棚门、喷水、通风扇、遮阳网、侧窗、天窗、地面恒温等全部实现了电动控制,一年四季可精细化育苗、种植蔬菜20余种。
“现在我只要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调控棚内的温度。”喻德兵说,这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劳动时间。
如今,喻德兵种植的红薯、白菜、虎皮椒、鱼腥草、茄子、土豆等都得到了中国绿色食品开发中心的认证。由于属于绿色食品,喻德兵产出的蔬菜成为市场抢手货,基地日收入在5000元以上。喻德兵还与重庆双福商贸城和重庆首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在喻德兵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克朋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职业农民”。
村民贺德中在基地承包了1亩地种植蔬菜,年收获各类蔬菜15000斤左右,通过一年的管理劳作,他能分得2万多元,是原来种地收入的10倍。而其他不承包大棚的村民,也能靠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提高收入。
“借牛还牛”,开启生态养牛新路
2019年初,非洲猪瘟暴发,疫情给喻德兵的养猪场造成了经济重创。
经过多方考察,喻德兵发现肉牛市场价格一直向好、稳中有升,牛也不易生病,他由此萌生了养牛的念头。
瞄准好商机,说干就干。9月上旬,喻德兵从四川眉山引进50头夏洛莱牛,发展起了养牛业。
为了更快掌握养牛技术,喻德兵除了经常向眉山牛场派来的技术员讨教经验,还每天观察牛的饮食规律,并用粮食混合料加上打碎的秸秆、青草养殖肉牛。经过6个月的精心育肥,300斤左右的牛犊长到了1000斤以上。
养殖经验渐渐丰富,喻德兵紧接着又从眉山购进了62头牛犊,扩大了养殖规模。
“我养的牛,吃的是生态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质好,很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现在我已经和县里的肉牛屠宰场、牛肉干厂签订了直销合同,销路不成问题。大牛8到10个月便可出栏,每头牛能卖3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头牛利润达6000元,加上牛犊收入,年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喻德兵算起了养牛的收入账。
随着喻德兵的养殖规模的扩大,有村民觉得养殖肉牛前景很好,也想通过养牛致富。由于本钱少,乡亲们就上门找喻德兵商量,希望能帮他们一把。
经过再三思量,喻德兵觉得乡亲们都养牛,或许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为此,他打算把牛犊免费提供给有意愿、有条件的村民,并为他们传授育肥技术。
“公司和村民簽订借牛协议前,会先对每头牛称重,待养到出售标准后,再统一回购。”喻德兵介绍,目前村里已有40余户农户和他签订了“借牛还牛”合作协议,预计每户有望增收1万余元。
除了教会村民养牛外,喻德兵还请贫困村民来牛场务工赚钱,并以每吨2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作物秸秆。
贺德东之前在外地务工,如今家中老人年纪大了,无法再外出务工的他便到喻德兵的牛场工作。“每天清理牛栏,月工资有3600元。”贺德东笑着说。
谈及今后的打算,喻德兵说,力争下半年将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左右,以解决更多人就业的问题,使村里家家都种菜养猪养牛,户户都增收。
“光靠自己肯定不行,关键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一手抓养殖业,一手抓种植业,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喻德兵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3月24日上午,太阳透过云层,照射在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
眼下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清理完牛栏,村民喻德兵嘴角微微上扬:作为奉节县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对未来信心满满。
回乡创业10年,喻德兵在种养殖业上发力,不仅自己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还带动当地700余户贫困户、农户增收。
生猪养殖,成功摘掉“贫困帽”
任何人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喻德兵的成功之路亦充满辛酸。
今年43岁的喻德兵,是土生土长的文昌村人。和当地大多数人一样,他早年曾南下广东务工,挣的收入除去开销后所剩无几,只能勉强度日。
后来,喻德兵的两个孩子要上学,家里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大儿子升入高中后,激增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更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0年,入不敷出的一家人被当地政府列为了贫困户。
当年年底,回到家乡的喻德兵,下定决心另谋出路。
做什么好呢?喻德兵瞅准了生猪行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从荣昌引进6头母猪,发展起了生猪养殖。然而,不景气的市场行情给了他一棒。
不分昼夜地操劳,不仅没能带来收益,还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连成本都算不过来,出栏一头亏一头,还有先前辛辛苦苦建起的圈舍。”喻德兵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喻德兵深谙“持之以恒”的道理,决心继续坚持下去。没有资金,他便找亲戚朋友借;缺乏技术,他就频繁到乡畜牧站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随着市场行情好转,出栏的30多头生猪,让喻德兵盈利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起了超过400平方米的专业养猪场。
2014年,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到喻德兵的情况,为他提供了一些政策扶持。有了政府的帮扶,喻德兵底气十足,将养猪场的规模再次扩展至2000平方米,并配备了多个功能性房间,存栏生猪达到了400多头。
那一年,超40万元的纯利润让喻德兵一举摘掉“贫困帽”,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脱贫致富标兵。
持续增收,养殖户如雨后春笋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喻德兵心中时常记挂着乡亲们的好。
为了帮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喻德兵成立了奉节县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 农户”的模式,与900多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其中贫困户就有53户。
在具体落实上,喻德兵没少动脑筋,最终确定由公司提供猪仔、养殖技术给贫困户,统一提供配料、保险,并高于市场价收购。与此同时,他还以公司的名义,为8户农户提供了月工资3000元的务工性岗位,真正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
“生猪一般10个月即可出栏,每头可达280斤,养殖1头生猪至少可获得2500元的收入。”喻德兵拿出纸笔,帮犹豫不决的农户算着经济账。
如今,春享农业已经与奉节、万州、云阳、开州等地的屠宰场签订了长期收购协议,销路有了保障。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喻德兵认为必须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更多的农户加入到生猪养殖事业中来,“抱团发展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关键还能鼓起乡亲们的腰包”。
2019年,生猪市场行情持续向好,让大家乐得眉开眼笑。
“今年,我们还有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延伸生猪养殖的产业链条。”目前,喻德兵正与两家企业筹备成立重庆市食无忧农业有限公司,准备带领全乡12个村的老百姓一起发展生猪养殖,预计年出栏规模将达到1万头。
“我们准备把企业的利润让出来,在收购村民的生猪时,除了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0.2元,还要把每头猪的售价的1%返利给村民,保证大家持续增收。”喻德兵筹划得很仔细。
在喻德兵的引领下,平安乡发展养猪產业的农户越来越多。
种养结合,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16年,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猪粪处理成了大问题。喻德兵思前想后,决定把粪污跟农业结合起来。与家人协商后,他流转了134亩土地试种蔬菜。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喻德兵家的蔬菜长势喜人。
试种的成功,让喻德兵信心倍增,加之乡亲们的信任,2017年,他又筹资435万元,成立了奉节县克朋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与当地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统一选购肥料等形式,带动73户农户发展辣椒种植,其中贫困户13户。
随着事业的逐步拓展,喻德兵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传统蔬菜种植不仅产量低,也很难抵御自然灾害,而且在市场上卖不了好价钱。要想搞好蔬菜种植,必须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喻德兵决定不走传统蔬菜种植老路,坚持以大棚蔬菜为主,露天配种为辅。
为种植绿色蔬菜,喻德兵实行种养立体化发展模式。他把老化的菜叶及杂草作猪饲料,再用猪粪提高土地肥力。如此一来,养猪场的粪污摇身一变,由“废”变“肥”,不仅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2019年,喻德兵对大棚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为每个蔬菜大棚装配了一个动力配电柜,棚门、喷水、通风扇、遮阳网、侧窗、天窗、地面恒温等全部实现了电动控制,一年四季可精细化育苗、种植蔬菜20余种。
“现在我只要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调控棚内的温度。”喻德兵说,这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劳动时间。
如今,喻德兵种植的红薯、白菜、虎皮椒、鱼腥草、茄子、土豆等都得到了中国绿色食品开发中心的认证。由于属于绿色食品,喻德兵产出的蔬菜成为市场抢手货,基地日收入在5000元以上。喻德兵还与重庆双福商贸城和重庆首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在喻德兵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克朋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了“职业农民”。
村民贺德中在基地承包了1亩地种植蔬菜,年收获各类蔬菜15000斤左右,通过一年的管理劳作,他能分得2万多元,是原来种地收入的10倍。而其他不承包大棚的村民,也能靠土地流转和在基地务工提高收入。
“借牛还牛”,开启生态养牛新路
2019年初,非洲猪瘟暴发,疫情给喻德兵的养猪场造成了经济重创。
经过多方考察,喻德兵发现肉牛市场价格一直向好、稳中有升,牛也不易生病,他由此萌生了养牛的念头。
瞄准好商机,说干就干。9月上旬,喻德兵从四川眉山引进50头夏洛莱牛,发展起了养牛业。
为了更快掌握养牛技术,喻德兵除了经常向眉山牛场派来的技术员讨教经验,还每天观察牛的饮食规律,并用粮食混合料加上打碎的秸秆、青草养殖肉牛。经过6个月的精心育肥,300斤左右的牛犊长到了1000斤以上。
养殖经验渐渐丰富,喻德兵紧接着又从眉山购进了62头牛犊,扩大了养殖规模。
“我养的牛,吃的是生态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质好,很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现在我已经和县里的肉牛屠宰场、牛肉干厂签订了直销合同,销路不成问题。大牛8到10个月便可出栏,每头牛能卖3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头牛利润达6000元,加上牛犊收入,年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喻德兵算起了养牛的收入账。
随着喻德兵的养殖规模的扩大,有村民觉得养殖肉牛前景很好,也想通过养牛致富。由于本钱少,乡亲们就上门找喻德兵商量,希望能帮他们一把。
经过再三思量,喻德兵觉得乡亲们都养牛,或许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为此,他打算把牛犊免费提供给有意愿、有条件的村民,并为他们传授育肥技术。
“公司和村民簽订借牛协议前,会先对每头牛称重,待养到出售标准后,再统一回购。”喻德兵介绍,目前村里已有40余户农户和他签订了“借牛还牛”合作协议,预计每户有望增收1万余元。
除了教会村民养牛外,喻德兵还请贫困村民来牛场务工赚钱,并以每吨2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作物秸秆。
贺德东之前在外地务工,如今家中老人年纪大了,无法再外出务工的他便到喻德兵的牛场工作。“每天清理牛栏,月工资有3600元。”贺德东笑着说。
谈及今后的打算,喻德兵说,力争下半年将肉牛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左右,以解决更多人就业的问题,使村里家家都种菜养猪养牛,户户都增收。
“光靠自己肯定不行,关键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一手抓养殖业,一手抓种植业,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喻德兵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