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阶段中的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地理学科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是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融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本文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思考,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愿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育 教学
一、教学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是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二、课堂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深钻课程标准、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 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 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4 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结和全课的总结。
3.5 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设计和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
4.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 新课标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
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几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的“立纲、精讲、细评”以教师的教为主,“活读、勤动、巧练”以学生的学为主。
立纲: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活读:是指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勤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精讲:是指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讲活,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巧练: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 “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细评: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 、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所答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上的“读、动、练、评”等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是随意的、自发的和盲目的。无准备、不安排课堂学生活动不行,自流放任让其活动也不行。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就有不少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想一想”、“读一读”、读图、选作复习题等,教师一方面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安排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如果在每节地理课中,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一般平均能达到1/3以上,那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将得以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智能的培养将会落到实处。
关于在课堂进行地理品德教育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分清哪些是属于显性的教育内容,哪些属于隐性的教育内容。显性的品德教育,一般可随着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完成而完成,如国情教育、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一些思想、观念等的教学。对于隐性的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分析、抽象、挖掘、发现和强化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并且使教学活动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充分生动、灵活巧妙地具体渗透、融合到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中,即“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总之,实施地理品德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细致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教育职能,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很强的品德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将这一教育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二是教育方式上,应循序渐进、运用自如、潜移默化,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三是不要搞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和形式主义,以避免教而无效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育 教学
一、教学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是由以下部分构成: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是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二、课堂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深钻课程标准、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2. 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 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4 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结和全课的总结。
3.5 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设计和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
4.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 新课标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
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几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的“立纲、精讲、细评”以教师的教为主,“活读、勤动、巧练”以学生的学为主。
立纲: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内容,精心设计建立教学提纲、教学纲目,它包括板书提纲,指导学生读书的提纲等,并做到简洁明了,线索清晰,纲举目张。
活读:是指在教师的策划下,让学生有目的、灵活地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和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
勤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动脑、动口、动手的各种活动,它包括上述读书、读图,勾书、勾图,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问答、讨论、填图、作业训练等。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恰当安排,将活动内容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使学生积极、充实、愉快、有兴趣。
精讲:是指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易错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教师讲的着力点应在于“画龙点睛”,在于释疑解惑,在于精讲讲活,而面面俱到、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不感兴趣、不欢迎,教学效果也不好。
巧练:是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填图、读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教师应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练”的材料、 “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细评:是指学生或教师对学生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所作的认真、仔细地评析、评价 、评讲。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所答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上的“读、动、练、评”等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是随意的、自发的和盲目的。无准备、不安排课堂学生活动不行,自流放任让其活动也不行。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就有不少学生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想一想”、“读一读”、读图、选作复习题等,教师一方面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安排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如果在每节地理课中,学生学习活动时间一般平均能达到1/3以上,那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将得以体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智能的培养将会落到实处。
关于在课堂进行地理品德教育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分清哪些是属于显性的教育内容,哪些属于隐性的教育内容。显性的品德教育,一般可随着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完成而完成,如国情教育、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一些思想、观念等的教学。对于隐性的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分析、抽象、挖掘、发现和强化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并且使教学活动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充分生动、灵活巧妙地具体渗透、融合到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中,即“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总之,实施地理品德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细致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教育职能,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很强的品德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将这一教育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二是教育方式上,应循序渐进、运用自如、潜移默化,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三是不要搞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和形式主义,以避免教而无效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